(1)
这几天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 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 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还有资料表明: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感恩;增加孩子的认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仔细想了想,下面我把想法与家长们分享分享:
1.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家人的辛苦,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家庭责任感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2.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恩
现在很多孩子觉得大人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应该的,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小孩,应该得到关爱。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家长们要注意了,要让孩子多做些家务,体验平时照顾家人的艰辛,懂得感恩照顾自己的人,懂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感恩。
每天要求孩子扫地、拖地,自己收拾房间等家务,会需要一些时间。孩子在做这些家务的时候会越来越明白:父母,尤其是母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并且还要做饭洗衣晾服等事情,很多母亲平时还要上班。这是多么辛苦多么劳累的事。身为子女,需要懂得感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这辈子无论怎样努力报答,都无法偿还。
3.做家务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其实在做完家务后,心情是会变得很好。因为孩子觉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存在,甚至懂得换位思考,明白平时父母做家务的艰辛。
孩子做家务时,会获得参与家庭工作的喜悦感、完成家务的成就感、承担责任的满足感、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这些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做家务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思考、探索来解决诸多问题,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孩子的数学和语言逻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分享一件整理衣服的小技巧,这段时间,每天洗衣晾衣收衣放衣服都是女儿和儿子负责。他们每天把洗衣机洗好的衣服晾好,到了下午或晚上,把衣服收好分好,再把分好的各自的衣服放到各自的衣橱里去。
这样很麻烦,于是女儿就问:“有没有好的方法在收衣服的时候,能快速把各自的衣服分好,直接放到各自的衣橱里去?”“你说呢?”“我们一起想想?”“好。”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和孩子一起晾衣服,我提示他们把各自的衣服晾在一块,这样,到收衣服的时候就不用把各自的衣服一件一件找出来,而是很快地找到各自的衣服放到各自的衣橱里了。晾衣服收衣服放衣服这件事,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逻辑性。
再比如洗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怎么洗比较快,怎么洗比较干净?这些都能让孩子在动手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还有扫地拖地,一样也能培养孩子的能力。所谓“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财富”,这些话都是祖宗传下来的硬道理啊。
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难怪,有些育儿书中要求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5.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2)
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孩子都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1.家庭中要分工明确
人通常都有惰性,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做点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孩子刚开始可能不愿意干,那就要做明确分工。比如:我们家是这样的,妈妈负责买菜煮饭,(爸爸不上班的时候就爸爸负责)。早上妈妈洗碗。中午女儿洗碗。晚上也是妈妈洗碗。洗衣晾衣收衣叠衣女儿和儿子负责。
并且还规定,如果谁吃得慢了,别的碗都已经洗好了的话,那么,最后吃完饭的要自己洗碗。
这样,即避免了五岁多的儿子吃饭太慢,也让他懂得了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合作,也要有时间观念。
如果哪一次我不想洗碗了,我就给孩子一个暗示,故意这样说:“女儿,爸爸、妈妈要出去一下,你千万不要偷着把碗给洗了。
女儿一定会说:“我才不会洗呢?”当我回到家时,碗筷都已经洗好了。而如果你单纯说:“孩子把碗洗了。”可能,她就会有一些不情愿,甚至会说:“今天晚上,该你洗碗”。
同时,一旦孩子把碗洗了,就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表扬,孩子会记住,爸爸感激她的行为。
2.教会孩子为自己负责
经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常常忘记带全东西,什么作业本、铅笔盒常忘带。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我采用的方法是,如果你忘带了,那么,你到学校就应该受老师的惩罚。
我认为,孩子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罚站的代价换一个好的习惯非常值得。
如果当孩子忘了带东西时,给家长打电话,一打电话你就送去,那么,孩子永远不会有一个好习惯。
另一方面,孩子的书包一定要让他自己收拾,我的女儿自从上了一年级就是自己收拾书包,我从来没有过问过。
她每次写完作业,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收拾好,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她没收拾,那么我也不会替她收拾。
到第二天,该上学的时候我就走,让她在后面着急,这样一次、两次就把她的好习惯培养起来了。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她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错了就要受惩罚。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办事,才可以避免受到惩罚。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孩子与父母一起干家务,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孩子心灵成长帮助极大。
我们家一般每个周末都会来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是全家人都要参加的,一人扫地,一人拖地,孩子爸和儿子负责抹桌子凳子门窗等。每次大扫除,我们家都充满了笑声,孩子在这样团结合作快乐融洽的氛围里劳动是一种幸福。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逐渐明白,家是那些晾晒在阳台上轻舞飞扬的衣服,是那些天后滋滋冒着香气的油烟;是那些播放新闻联播时夹杂的洗碗槽的水声,是那些不管面对多累多难的情况,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会变得轻松的许多瞬间。”
家人需要理解和体贴,亲情更需要一家人一起经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做每一件家务。做家务可以使孩子的情商智商变好,快点带孩子一起做家务吧。
附每个年龄段做家务预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