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拜金

“拜金”一词出现的时候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最早同时也最典型的拜金人物是《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马诺。她的“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单车上笑”的言论一度引发争议。其言行大尺度也让她受到了很多的关注,甚至有男嘉宾专门上节目骂马诺。一时之间,“拜金女”成为众矢之的。

之后进一步描绘拜金的是在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中,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海,寸土寸金,还有至今被人讨论的一句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一盘散沙。相比以往的灰姑娘王子式的爱情,可以说十分反套路了。但其电影强调金钱至上的主题也被一些媒体批评“价值观”不正确。

映射到我们现实社会中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一直是80后90后的主流 ,他们过早的背上了各种贷款,催生了房奴车奴。

与此同时,应势而生的《蜗居》成为国民大热剧,风头无两。这部剧就像在记录着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有深深地共鸣,极具生活气息的台词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蜗居》大致讲了房奴群体中的小夫妻郭海萍和苏淳出身小城市,但毕业于江州市名牌大学,一心幻想着在江州站稳脚跟,然而工作了多年,仍没有钱付一套普通房子的首付。年轻恩爱有加的小夫妻在柴米油盐的腐蚀下,在马桶大的房子的蜗居中,没有了爱情的甜蜜与滋润,只有日复一日的抱怨与谩骂。还有一个核心人物海藻,郭海萍的妹妹,她与宋思明之间的纠缠也让看剧的我们唏嘘不已。当年在看剧的时候,只觉得生活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现在看来,剧中人物的悲喜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

海萍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发展,买房,然而打拼了那么多年,工作上没有什么大业绩,工资一直维持在初始水平。雄心壮志有了,才华却配不上野心。一直叫嚣着要过好日子,确不肯脚踏实地,努力认真的工作,甚至一度痴迷彩票,妄想不劳而获。可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再看海藻,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姐姐,软弱没有主见,对于情感问题的处理,一边贪恋着宋思明为她带来的优渥生活和无数的便利,一边又享受着小贝对她的全心全意。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年轻甜蜜的爱情又岂能兼得?属于典型的拎不清,最后深陷物质的漩涡,人财两空,可悲可叹。纵观所有人,没有人活的那么通透,尤其是海萍和海藻,都是把希望寄托与别人,希望别人能帮忙实现自己的梦想,幻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海藻遇到了宋思明,暂时实现了所谓的幸福,而海萍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苏淳家里一贫如洗,甚至娶她的时候都拿不出一分钱,所以她想买房的梦想一再的落空,她对苏淳整日的抱怨,充满戾气,迷失于物质当中,成了钱奴,房奴。

结合我们身边的人,会不会发现似曾相识,有人信誓旦旦地要天天早起,然而还是深夜刷微博,说着争取过四级,结果买来的卷子一页没动。即使成功的因素有各种复杂的加成,但是不去付诸实际行动是一定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劳而获,只是空想。

我想这也让我们对富养能有一个新的思考,富养不单单是用金钱堆砌的童年,更是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好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至于迷失了自我还不自知。

放眼现在,“穷人思维”、“富人思维”、“阶级固化”不断充斥在各种毒鸡汤文中,尤其是各种社交软件上的搞笑段子,诸如“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钱人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都在强调资本就是一切。都在以前“拜金”是贬义词,现在“拜金”变成了政治正确。

我并不是说哪一种态度是正确的,但我们的确不够理性,对待“拜金”,总是持有一种非黑即白的观点,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生活中,都在不断强调,有钱真的很重要。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但很多人总在曲解这句话,把金钱看作了第一位,并且用自己所认为的观点不断地物化这个世界。

我告诉你女人要有钱,才能买好的衣服包包,做精致的女孩,但我并没有告诉你有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买衣服包包。我告诉你有了钱,才能不因收入拮据而被迫做选择,真正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我没有告诉你把一生都耗在挣钱上。我告诉你有钱才能主宰自己,但我没有告诉你做金钱的奴隶。

不断积累的财富是一种媒介,有了它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找寻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切莫把赚钱当成终其一生的目标,你我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认识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