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论证浅引

清代气功珍本《金仙论证》,柳华阳道人著。

气功,包括调心、调息和调身三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心,没有思想的入静和放松,就谈不上调息和调身。不仅练功时需要调心,平时亦需要保持良好心态。

文中在“练己直论”说“在人先须炼己”,“己即我心中之念”,即不能杂念纷纭,又不能昏昏沉沉,以“醒醒寂寂,寂寂醒醒,形体者不拘不滞,虚灵者不有不无,不生他疑,了彻一心,直入无为化境”,为“智者上根之炼法”,即调心的最好境界。

《金仙论证》指出,专心和恒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且要循序渐进,不可错乱节序。

《金仙论证之风火经》中阐述了气功调息的方法。“火者神也,息者风也”,“风火”之说,是讲究在意念勾引下,锻炼呼吸的方法。

“风火经”中说,开始呼吸宜柔,即所谓“文火”。“逆吹微缓谓之文火”,决窍在于呼气,“神呼气,气归窍内”,进而丹田气足,自然沿尾闾上行到头顶百会,叫做“呼接天根”。真气运行法的调息主要是注意呼气,吸气可听其自然,这样即可使气“往下而行,以通督脉”,防止“别分异路”。

过早的用意领气很容易出现“走火入魔”的现象,即所谓“乱提起邪火”。用气应“若取若无”,药物未旋,应以温柔之火逼之,待药物逐渐生成,呼吸应有所加强,即文火改武火。虽说任督之通是自动进行,但还要借助呼吸的推动作用。

以但任督二脉相通,就会随着一吸、内气从小腹上升到头顶,一呼、从头顶返回小腹。和我们平时呼吸方向恰恰相反。做到这一步,以后就会出现七经八脉全通的美景。

总之,调心是统帅,而调息是动力,至于调身的各种姿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已。炉鼎即指丹田又指周天,每个人都有小腹,但只有练到那个地方有了“动静”才能称得上丹田和炉鼎。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仙论证浅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