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图书馆创业的日子:低成本创业法

timg.jpg

在2017年年中,我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属于文创类型。前期我们团队进行了一周的sprint,完成了项目BP和路演,因为反应在可取范围内,我们便开始落地。因为在sprint开始之前,我到处找朋友借场地,是政府孵化器解决了需求,所以在讨论办公场所的时候首先想到进孵化器。然而有成员提出“图书馆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我们认真地研讨了方案,并着手实地考察。

在一二线城市里创业者都挤着要进孵化器,因为不仅有高大上的办公环境,还有可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但是我曾在风投公司任职,融资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做了一个反向操作。我打算整个孵化期都在图书馆落脚。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找到图书馆对口部门谈合作,作为第三方向市民提供文化服务,也是为我们的项目引流;另一方面是开展线下的咨询服务,通过社群和在图书馆的大型分享会引流精准目标人群。

虽然到图书馆使用公共资源并不需要宣请,但我仍然到图书馆的活动部做了一次宣讲。因为项目和图书馆的发展思路相符,基至考虑在馆里辟一块地方来合作。副馆长表示欢迎我们来创业,有这句话在手,我们在图书馆里基本是畅通无阻的,图书馆的员工甚至私下来找我们咨询。

结果:项目在2017年底暂停,但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损失股本,没有任何多余支出。图书馆给我们的体验非常好,也确实能够给项目导流,帮助我们进行市场验证。这个项目运行半年,不算人力成本,场地费、网费、会议室、设备、路演会总成本是0。

怎么做到的?

这就要说到图书馆的场地优势了,我参观过三个城市的图书馆,都有较好的硬件条件,毕竟是向市民提供普惠服务的。图书馆有这些硬件是我所需的:免费的WIFI、在线文献、充足的办公位置、随处可见的接电口、储物柜、空调、打印复印机、洗手间、茶水间、休息的沙发、会议室、路演厅,都是免费向市民提供的。

除了这些硬件外,图书馆最多的是书籍,在项目的前期我们有大量的查阅需求,在图书馆里创业的优势很大。唯一不方便的是吃饭要到外面去解决,不过图书馆周边配套一般不会差。我们城市的图书馆还在地铁口处,交通便利达到五颗星。

获得这些资源的关键是你要知道那里有,通过合理合情的方式向对方提出来。这也是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一定要锻炼出开口要资源的能力。比如说路演厅,容纳300人,舞台带音响和LED屏,在外头正常租用一节起码要2000元。当时图书馆正在做阅读推广活动,将民间的社群整合在一起,给钱给场地鼓励它们办活动。我曾参与运作一个书友会,正好是图书馆下属的联盟单位,通过这层关系只需提前一个月设计活动便能免费使用路演厅。

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就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自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比如说招聘时不方便,注册公司时需要固位,项目资产、产品没地方存,工作时缺少私密性、用餐困难、气氛沉闷。我在企业上过班、做过孵化器、租过办公室,横向对比过后认为图书馆不如孵化器。

举些实际例子,顺便也说一下解决方法。
·招聘肯定是个大问题,建议在没有稳定的收入前不要扩充团队,实在需要人最好找和创始人条件近似的。
·如果必须先注册公司,找有“一址多照”的场地租一个工位,我谈过最便宜的是199元/月送做账。
·项目的实体资产尽量少,尽量数字化、SAAS化。我们在启动时,测试了几十个的APP,最终选定了石墨和 worktike作为项目管理工具。
·有女同志说买买买不方便,其实收发快递到附近的商业楼找自助柜机,1块钱既方便又安全。
·午休是个大问题,别的城市不知如何,我市图书馆有影音室可以躺着沙发看电影,休息的地方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关于吃饭,其实可以叫外卖。图书馆周边一般都不缺配套,我们当时是在便利店解决的。
·比较大的问题是办公时间,图书馆一般是上午9点-下午5点。我们当时把工作时间设为10-5点,中午就没午休了。还好图书馆一般会有配自助馆,可以用到晚上10点,可凭身份证刷门禁进入。
·关于寄存物品,我们平时午休时就会将个人物品锁在储物柜中,睡觉时很轻松。不过要记清楚自己的柜子号码,有小伙伴常把储物柜的小纸条丢失,必须要找工作人员来开柜。

了解了前面所说的,你算是有前期的积累,但还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控制自我

首先得团队内部协调思想。我做项目一向奉行最小化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最小化经营模式。我们寻找的是最低成本的模式,而不是最舒服的模式,所以立即就接受到了到图书馆的提案。

当确定了场所后,接下来还是得从内部出发建立仪式感。我们考察的时候就选定了日常办公的桌子、开会的庭园、用餐的便利店、休息的区域。在落脚后不断地寻找更好的选择,当最后固定下来之后,团队间就磨合得差不多了。

我知道有些人从企业出来后风风火火地创业,租办公室装修买设备,还搞张大桌子摆个茶盘屯茶叶。这些我认为都不靠谱,在互联网时代还这样搞就是太小看市场了,有时间搞门面还不如把产品打磨好。

不要把创业想象得太美好。不存在电视剧中那种做了个BP就有VC砸钱,然后租大楼坐大OFFICE的杰克苏情节。那些项目刚提出IDEA就融到资的人,都是早就在业界里闯出名堂的人,早就对各种套路烂熟于心。而且拿到天使轮的项目也是紧巴巴的,不是必要的费用根本不敢花,因为后面有眼睛盯着。

所以最重要的是认知,把姿态放低些。这是比较难的,能屈能伸的都是老江湖。

第二关:控制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要么被环境影响,要么影响环境。

不是每个人都刚巧有人脉,更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在图书馆开展。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里面,几乎每分每刻都有外在因素产生影响。如果你经常去图书馆,会发现很多人是常客。他们有的是混日子的学生,有的是蹭网的屌丝,有的是个体创业的青年。

我记得在自助馆二楼靠窗桌子,长期是一个财务人员,看样子是一边做兼职一边在学习。她每天一早就来占座,不停地做表,时不时跑出去打电话。看她放心将东西长时间丢在那里,应该是已经在这里打滚很久了。

还记得在分馆的阅览室长期有复读生在学习。其中有一个男生,每天开馆就来占位,早上看他还挺专注地看书,到了中午时面前是摊开的书,眼睛却是看着电脑游戏。项目结束后的第二年,我还在图书馆里见到那个人,估计是再一次玩脱了。

无论那个馆的电脑前总有一群人在整天看小说看电影。他们来得也很早,因为 要占电脑。他们自己带着可乐瓶来装水,中午时偷偷吃面包干粮,眼睛极少离开屏幕。其中有一个长发青年是每天都见到他在同一个位置,看他的样子幸福感还挺高的

在报刊室长期有老年人来看报看杂志,他们之中有的成了码神,有的成了书法家开展览,也有的下社区当志愿者。

我在图书馆看着各式各样的人,心中不断涌出各种感慨。那时我们的咨询开展后,图书馆有几位工作人员来咨询。他们说,图书馆只是一个站点,虽然很安逸,但是不能实现理想,终究还是要离开的。我对此深表同感,图书馆缺的可能就是热情,而创业需要积极的氛围。

我们团队在图书馆的半年里,对这个空间缺少归属感,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同时过于开放的空间容易影响专注力,图书馆对声音的规定还使得人有些压抑。我认为团队人数多于4个人,最好还是去租办公室,在开放空间很受限。因为一帮人整天聚在一起却没几句话,这对于团队气氛是不好的。

第三关:控制时间

一般团队在孵化器会有三至六个月的孵化期,少数项目会进入第二个孵化期。正常来说一个项目运行半年,就该脱壳自己成长。当时我们放弃和图书馆合作,错过了最佳的脱壳期,也因为项目数据未达理想,于是我直接暂停了项目。

我认为在图书馆创业只适合在种子期,即摸索产品和团队冲刺阶段,到了市场验证阶段,只要有一点苗头就该离开。那怕是租个800元/月的小办公室,也应该尝试承担一点成本。

另外一点关于时间的便是工作时间,不一定要996,但是一定要和合作网络接轨。如果我们的合作单位是8点半上班,团队就不该10点才进入位置。我们要请识一个概念:有效时间。并不是坐在位置起计算工作有效时间,有很多人上班后要东摸西摸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入状态。我们应该从进入状态,准备好与合作网络建立连接的时点算起。在一天里面,这种状态中间会有数次中断,减去中断的无效区间才是有效时间。

以前我在企业的时候就经常发现有些同事的有效时间很少,他们整天耗在聊天、看淘宝、看股票、干杂事的时间也许不长,但是很碎,导致有效时间被切割缩短。

在图书馆创业时,我发觉有效时间是被压缩的。从十点到五点,可能只有3、4个小时是有效时间。但是五点离场后,由于网络工具的便利,有效时间往往还会延长2、3个小时。我总结规律以后,发现这是和空间有关的。如果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工作时间也能够固化下来,能够更好地掌握有效时间。

对于项目初创期,一天的有效时间3、4小时也许就够了,因为多数都碰头后各自砌砖的活。但几个月后最小化产品出来后,需要的是拓展合作网络,需要尽力去配合客户、合作者的时间。创业者不谈996,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全天都要干。想要轻松混日子的人,到“良心”企业去呀,为什么要创业?

感悟创业的根本逻辑

经过在图书馆创业的经历,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创投。融资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是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而最小化经营的目的是省下钱来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要挑战零成本创业。该花钱的时候就要花,最重要的是要随着业务发展而变化。

听说未来图书馆会配置一些文创的硬件和服务,对于文化领域的创业者是个福音。据说国外的图书馆是具有创业孵化的属性的,在图书馆开启商业之路并不是多么独特的事情。而国内由于双创是人社部门主抓的,图书馆属于文广新一线,所以没有提供固定的服务。但是图书馆也有文化创投的活动,也会联合社会组织举办普及创业知识的活动。据我所知在图书馆创业的团队还是有的,比如自媒体、出版、图文创作、学科教育培训、财税、法务,都很适合在图书馆踏出第一步。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还会选择在图书馆起步。虽然它有着各种限制,但是能接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人,还让我多读了很多书。因为近水楼台,所以我会通过查阅专业书籍、论文、文献参考,在阅读中思考到最深的层次。但是我会建议从第四个月开始找办公室,为接下来的脱壳做准备。

学游泳可以在池塘,但是享受搏击沧浪的乐趣还是要到大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图书馆创业的日子:低成本创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