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强大,但我不想认输!

01

圣人亦有无奈,何况你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文章大意:我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直到四十岁才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到了五十岁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一直到了七十岁,这时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区区几十字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心路历程,从自己的人生不同阶段中超脱出来,发现自己的过往不免感慨,不免遗憾与无奈。


回首孔子的一生,虽然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儒家圣人,但也并非是从小便开始发奋苦读的,也是经历过一段贪玩的孩提时代。通常一般小孩子七岁左右开始发蒙,不过那时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处于懵懂贪玩,不知道专心致志地学习。比如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哪怕孔子也是十五岁之前不知道发奋学习。


纵观孔子的一生,孔子三十之前爱玩,爱好当吹鼓手,一做便是很久,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既然要干正事,做什么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一直到了四十岁,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不再三心二意。


自此孔子坚定了自己的目标,矜矜业业的做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也没实现,孔子觉得这是天命啊!不是自己不努力、不专心致志!

大志未成,便有人埋怨,有人挖苦,有人污辱,有人耻笑,什么样的都有,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周身都充斥着怨恨,直到六十岁再听那些话便觉得无所谓,听着就像没听到一般。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会生气,都会觉得无所谓。

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开始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直到了七十岁,这时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从孔子这段话,我们可以听出,在行将走完人生历程,再回顾自己一生作为时,哪怕作为一代圣人的孔子的心里,也会有几分遗憾,几分无奈。


圣人都如此,更何况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呢?


02

我虽渺小,但不想认输!


三十而立,原来离我很远,但现在却开始一步步靠近,虽然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但是我不想认输,也不想放弃,因为我的目标还没有达成,为什么要就此罢手呢?


当下的自己好不够强大,甚至是如此的弱小,但还不至于不堪一击。很早的时候便坚定了目标,立志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一直在努力着,只是在前进道路上,遇到过一些人,一些事,有过抓瞎,有过蹉跎,那都是因为自己的懵懂,选择了不合适的方法导致事半功倍,成长很慢,但是自己不想放弃,不想认输,便一直坚持着。


期间,一些坚持一度让最初的目标方向开始偏移,凭着一腔热血,一股子劲儿挺着,最终陷入了泥潭里,才知道原来方向错了,也用错了劲儿。


一路上,

遇过贵人,遇过小人,

遇过战友,遇过老师,遇过朋友;

前行时,

迷茫过,清晰过,抑郁过,

后悔过,明白过,怀疑过;

磕磕绊绊至今,

虽然还没有强大,

但内心却开始更加坚定,

前进的方法也开始清晰,

不认输的认知愈加强烈,

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清晰!


相信,

一切都是不断前进,

不断持续优化的过程。

只不过,

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蹉跎挥霍,

自己想要的东西,

会一直都在,不断提醒自己勿忘。


凤凰,一只弱小的雏鸟,

经过于烈火焚烧涅槃重生而成;

神龙,一条渺小的蛇,

经过蜕皮蜕骨几万亿雷劫修炼而化。

参天大树,一颗颗种子发芽,

经过风霜雨雪锻造才成长的;

白天鹅,一只小雏鸭,

经过不断蜕变历劫而成。

宝剑,一点点元素融合,

经过千锤百炼才铸成的;

山川河流,一滴滴小水珠,

经过万水千山汇聚而成。

圣人,一个贪玩稚幼孩童,

经过岁月沉淀修炼而来。


无论人、还是事、抑或物,

都是从一个个渺小的样子,

慢慢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

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的强大,有的自在,

谁还不曾弱小呢?

卿本年少,何惧未来?


正如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曾写道:“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虽然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强大,但我不想认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然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强大,但我不想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