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英雄

这是我这次讲公开课的题目。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题目?是因为我把《最后的姿势》《船长》这两篇有着同一主题的文章内容进行了取舍,整合成一个教学主题。这是符合语文主题阅读的要求的。

图片发自App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

《船长》讲述的是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课文,通过文中重点段落的研读,逐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并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谭千秋、船长哈尔威在灾难危急关头,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

依据教学目标,我对文本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图片发自App

《最后的姿势》从题目解读,重点在姿势,那么就抓住文中三次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学习,感受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一举动的伟大;《船长》一课从船长在海难来临时下达的四次命令入手,品读这些句子,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无私大爱。

图片发自App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总结这两篇文章刻画人物所运用的方法,让同学们明白: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从而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趁着这股学习劲儿,我出示了课堂小练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我为写作对象,重点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写出我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写作的境界中,我提示他们,回忆一个场景:上课的朗读指导、检查同学们背诵、指挥大家打扫卫生、运动场上呐喊助威……有了特定情境,学生下笔成文就更容易些。

图片发自App

至此,这节以“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阅读教学就呈现出来了,我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主题阅读中,我努力追求的是: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这样的教学,是我进行语文主题教学的粗浅尝试,虽然课堂上还存在这样那样许多的不完美,但追索之中,似乎苦苦寻觅的语文教学的曙光已经初现:我仿佛看见了,我跟孩子们正在课堂上有滋有味地吮吸着阅读的养分,好像还能听到我们一起在语文天地中拔节成长。

这样,我想,我们也会成为成长中的“英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