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者的打抱不平

N5的第一讲,柴社长以“什么样的高考不能要?”、陈校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是什么?”、唐校以“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基础介绍本校课程?”、谢主任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四位嘉宾围绕“高考”话题,点燃了老师们的思考,也点燃了我的思考。

其实,对于像我一样,身处教育一线的老师,不是不知道现在教育的问题点,也不是不知道要去改变。而是我们看到了很多现象和问题后,更多的把它看成是一种谈资和变成一个话题,时间够了就过去了。当再看到这个问题或现象的出现时,我们会去抱怨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就仅此而已。比如教育的公平性,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根本导致教育公平与否的不是体制限制和资源不均衡,因为这些可以被改变,而真正的是明明可以改变的实践者却一直在重复做我们不想做的事。不管在什么环境,只要能看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复述了问题的存在,当我们连接到内心深处的呼唤,我们需要立刻去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今晚大家都在讨论学生填志愿时说问孩子一问三不知,我也依稀记得我当年高考填志愿时的迷茫。不知道怎么选专业?也不知道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出来社会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感兴趣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善于做什么?最后家人的一句话,女孩子适合做老师,我就报师范院校了。

其实,我更希望的是教师看到“不知道怎么填高考志愿”这一现象,能思考在未来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哪怕大环境没有这样的课程,我们作为一线的实践者,是否可以开发出这样的课程?开发和落实这样的课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因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的空白,才导致学生高三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当我们有了适应小学、初中到高中不同阶段的职业体验课程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们的职业生涯种上启蒙的种子,之后在真实情景中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试错和纠偏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学完12年的课程后,直接让我们的孩子跳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选自己人生方向,以前在大学我发现我在读数学专业时,发现我没办法做高等数学的专业研究,因为我不喜欢,那时候我一直幻想,如果可以重选专业,是否可以在大学让学生有多次选专业的机会,可是有的学校转专业特别难,而导致一部分在大学混日子。那从源头改变,我们可以为孩子在高三选专业时不再迷茫,从小引导。

减少以上现象,为师者的我们,如果都能去思考怎么改变并落实到实处,现有制度和评价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而是跨过它,并在我们自己所带的班级改变它,并慢慢辐射到更多的人。不用去过多关注他人和环境,而是关注自己内心的呼唤,做好自己想做的课程,培养自己想培养的人,不做教育实践的打抱不平者,而是改变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实践者的打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