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杨叔叔,Evelyn。
2019 年,我的生活走向两个极端。上半年被金子般的思想,优秀的朋友包围着,感到极度幸运的同时,也自觉渺小,下半年被困在一个笼子里,内心时常感到脆弱,几度快要低到尘埃里。
20 年伊始,我有机会踏出了自己的生活圈,真实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走出了笼子,我终于接近客观地了解到了这个世界的模样:世界上仅有很少部分人拥有金子般的思想,以愤怒掩盖对未知的恐惧是人之常态。
在那之前,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都鼓励过我:你有着超乎自己想象的天赋和能力。而我因陷入自我否定,将其视为一种怜爱,极力回避,不曾种在心里。
而当我真实地听到、看到、感受到大部分人的困惑和努力,和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才发觉,我和世上大部分人需要修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有人需修行如何出世,而我需修行如何入世。
原来我已经将「自我」屏蔽多年,一直以高度理性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对每件事,都在思考最优解,并毫不留情地将自身感受与思考结果断开关联。
忽略了「人性」需要被尊重,原始欲望需要被滋养,理想中的最优解被打破,我常常纠结反复,心存郁闷。
但是在没有「人」的场景下,空间、工具、器械、概念...这些成为了我的避难所,我常埋头在这些地方享受寻找最优解的乐趣,不知不觉在能滋养我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对「裂变」的研究就是我无意识萌出的芽:由工具推动的裂变手段、由语言主导来纷呈演绎的裂变文案、在有限面积的上创造无限想象的裂变海报...它小而美,但又一鸣惊人,太符合能量有限的我一直以来对撬动最优解的渴望。
如果仅仅是因为「我热爱」,那这门课还没有充分的诞生理由。更重要的是,踏出自己的眼界,我看到了「裂变」对个人、对品牌的价值:
- 有无限潜力的个体,专注于打磨自身,不擅长向市场表达;
- 有美妙故事的品牌,因为市面上越来越高的营销成本,进退两难;
- 再具体一些,当企业还在以点对点的形式获客,依靠管理人来铺开业绩时,裂变像一只洪水猛兽扑上前去,大幅度地提升了获客效率。
“为什么不做「裂变」呢?”
在接触到这些人、品牌、企业,了解到他们的现状、困境和目标时,我脑子里时常蹦出来这句话。
但当我去极力推广这种方式时,一时间却无法给出听者具有场景感的描述,仿佛中间隔了一堵玻璃墙,我在墙这边指手划脚,大声喊叫,而墙对面的人理解不能,不为所动。
在初步尝试自我探索,以及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始理解人思维模式的不同。
跳出互联网行业,跳出运营人思维,跳出像我这样的 95 后耳濡目染的网络环境,「裂变」对于我想要发声的群体来说到底是什么?「社群」到底是什么?
再谈「裂变」的演绎手法。
演绎究竟是一种天赋,还是一种可复制的方法论?我有没有办法将我在演绎表达上的天赋尽可能地输出成方法论,让人领会到其中的奥妙,掌握一副在这个时代能耍上一耍的兵器?
在我的脑子里,表达既是网,又是漏斗。当它被精心设计,张弛有度地在人们面前呈现时,它可以既驱动,又驱赶,让目标人群痒、痛、爽,又能悄无声息地对无关人群掩上大门。
这是我所深深欣赏的,大多数人却未曾觉察的「裂变」的魅力:从 0 到 1 撬动目标流量,设计越精细,杠杆越长,最终撬动的那一下越是威力无穷。
为有更大发展空间的经营者,提供一种我认同且擅长的最优解,这就是我研发《0 基础启动百万社群流量》课程的初心。
这一系列的课程暂时出了两堂:
第一堂是 先导课,先和大家聊聊我对「社群」的洞察,同步思维认知;
第二堂是 海报文案课,和大家分享一张裂变海报的文案应该如何去推敲琢磨。
课纲如下:
一开始洋洋洒洒列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从社群商业愿景细化到整个海报制作流程的 PDCA ,也去听其他牛人是怎么讲社群课,又受到很多启发,一时间意欲过剩,想要把我能理解的好东西一股脑塞给大家。但最终还是回归到我擅长的领域——表达和演绎,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跨越内心的冲突上。
这系列课程一开始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在 荔枝 和 喜马拉雅 均有上架。现在,我想以文字的形式再呈现一遍。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会陆续更新第二堂 海报文案课 的文字稿。
( PS:先导课 更多描述的是我的个人经历和见解,而且当时并没有准备文字稿,是直接对着 Keynote 一口气讲下来的,感兴趣可以直接去平台上听。)
其实这系列课在剪辑完成后,我都不曾打开听过,像爬到了很高的山上,不敢回头看。相信接下来对文字稿的修订更新,也是一场自我审视。
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欢迎来到杨叔叔的百万社群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