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智慧的善人,思考过这些问题之后,就会把自己的思想交付给通知宇宙的神,好像好的公民对待城邦的法律一样。——爱比克泰德《手册》
如果是正常的一天,人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这样,脑子中贮存的信息超过任何一台普通电子计算机。由于每天都会获取海量的信息,无法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离出来,那以得到正确的判断,人容易焦灼不安。所以,诗人艾略特在一首诗中写到:“我们在信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
人要去认识自己。我的朋友,认识自己是德菲尔神庙的拉丁格言。这是一种古老的智慧,远在柏拉图开始把它作为主题用在他的作品中之前,已被神秘学校确立为真理了,可是我们很少人能够理解它。可以看见的是,人总是企图杂他人面前展示智慧的形象,内心却知道,自己大智实愚。荷马说:“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墨子·尚贤中》指出:“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可是,处理事情时候我们总是那么鲁莽幼稚,管理国家的人仿佛也总是一个接一个犯错,并非总是那么聪慧。所以,很多人试图些经典中找寻智慧,以为探寻其中必有所得。
我曾经问一个特别有心力的朋友,佛经有多少部?他说187部,论有37部,律有8部。我问,你都看过吗?他说,我这一生也看不完。我说,里面都是智慧吗?他说,智慧在心中,不在书中,读书是照镜子,是返观内照,得到才是智慧。应该说,很多哲学都会让人关照内心,强调自我的认知,这是否有道理呢?
据说人大脑有以下数据: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每一秒钟,人的大脑中进行着10万种不化学反应,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99%均被筛去。人脑细胞有140到160亿条,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10。人脑里储存的各种信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也就是说,即便你的脑中有5亿本书,还是不能说自己是智慧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还是信息,距离知识,距离智慧,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智慧能够习得吗?该如何培养智慧?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就是主善,它是任何情况下都是良善的能力。斯多葛哲学学说吸纳了苏格拉底对美德四个层面的分类,认为这是四种紧密难分的品格特质: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苏格拉底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美德和知识的统一,即“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意思是没有人有意作恶,只有知道什么是善的人,才会去行善。
有人认为,智慧不可习得,在我看来如果不能通过学习获得智慧,人和这个世界的抗争就毫无意义,因为无法获得经验、理性驾驭复杂的情况,只能同西西弗斯,周而复始推着石头上山,接受命运的惩罚。
希腊语中“美德”一词的原意是“卓越”,实践美德实际就是要实现自己可能的潜能。所以,在苏格拉底伦理学中,重要的不是研究自然,而是“认识你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让自己变得卓越,拥有智慧和美德。认识自己,就是要综合判断,对自己能力认真的思考,才会明晰自己的努力目标,才会持续完善自我,逐渐走向能力的提升,超越自我,成就智慧。
爱比克泰德说过:“加入有人同意错误的事情,你尽可以放心,他并不希望自己同意错误的事情,因为正如柏拉图说过的,‘没有任何一个灵魂自愿被剥夺真理。’”他认为一个人加入要做到既善又智慧,就需要在三个方面锻炼自己。即我们常说的心学三要素。“第一个方面跟一个人想要得到东西的意愿和想要回避东西的意愿有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永远能够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永远能够回避自己想要回避的东西。第二个方面跟我们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的驱动有关。一句话一个人永远要做应该做的事情,他的行为一定要有条理,合乎理性,而且一定要小心谨慎。第三个方面,我们要避免失误和受到蒙蔽,不要做草率的判断,总之,就是关于同意的问题。”
爱比克泰德说:“对于一个智慧的善人来说,他要加工的材料是自己的主导要素,对于一个医生或者给人涂油膏的人来说,他要加工的材料是人的身体。对于农夫来说,他要加工的材料是土地;对于一个智慧的善人来说,他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是运用表象的时候要符合自然。”在他看来,善的灵魂不会拒绝显然是善的表象,就像我们不会拒绝罗马钱币一样。
追求自然的善,就是他认定的智慧。可是如何去追求善呢?
认知能力是关键。智慧重点是认知力量,包含获取和使用知识,例如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洞察力等等。
没有良好判断能力并理智从事的人,是不会被人视为智慧的。爱比克泰德说:“对于真正智慧的善人来说,因为他们永远都记得,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谁创造了他,所以他们只关注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如何才能在完成自己的职守的时候既秩序井然,又服从神。”在斯多葛哲学里面,神、理性、自然都是词义相通的,在表述的时候,可以理解的就是要服从理性的认知。
这种认知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更关注利益的获取。比如在中国一线城市98年买房还是创业的选择,当时如果有50万的资金,选择创业的人可能会身家千万,亿万,奠定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的基础。买房则可能翻番,到达原来投入的十五倍左右,有可能成为千万富翁。但是,创业大概有百分之二的成功率,相比而言,最为稳妥的大概是买房了。可是即便如此,你会有这种认知能力吗?你有如此强大的理性吗?
智慧是善的选择。人虽然有理性和知识,但是他并不能像神一样知道和支配一切。那么该如何行动呢?斯多葛哲学家显然不会劝我们去买房子,在他们的心目之中,选择善显然是合理的。身体健康、财产和名利,是对我好的事情,追求这些是我作为生物的本性,但是这些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是我的欲求,是具有局限性的表象,所以斯多葛哲学家认为选择善,是智慧的体现。
说到这里,我想到傅佩荣先生的认识。他在《哲学与人生》中提到,智慧有两个特色:完整与根本。所谓完整就是将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一点,而要考虑整个生命。根本问题则包括生死问题,还有如为什么人有不一样的命运和遭遇?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要遭受困难?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中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准备基础智慧。在他看来,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只是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与个人主体的感悟和体验有关。这其实和斯多葛哲学相通,生命是充满了不可知的东西,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点,如你的长相、财富、学历等等,你会永远不满足,甚至很失落,这些就是可能让你夜不能寐,不停掉头发的东西,但是,你忘记了,这不是你的全部。
巴库维乌斯说:“哲学家眼中的命运女妖是疯狂、盲目和愚蠢的。给我们的告诫是:命运女妖一直控制着命运之轮的旋转,命运之轮随时可以按照她的意愿进行旋转。说她盲目是因为他从来不理睬她要向何处旋转,说她疯狂使因为她做事残忍而不计后果,说她愚蠢是因为她不懂得分辨精华和糟粕。”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尝不是不懂分辨精华和糟粕呢?人们不是努力学习赚钱拼命奋斗用健康换取金钱吗?不是努力陷入到羡慕嫉妒之中成为情感的碎瓷片吗?那些炫耀的,洋洋得意的人,最后压在命运筹码上而失去的,不是他们曾经无比自信的一生所爱吗?
如果仅仅从小我出发,他一定不是智慧的,也一定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人要追求的善,也是自然的要求,是四要素: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只要正确的进行判断,你是在争取这些,你在获得这些的道路上,你就可以安然接受一切状态。
需要实践总结。当然,有时候我们也怀疑自己的智商,我是不是太傻了,总是忘记了自己应该争取某个职务,应该如何表现自己。你不应该责备自己。一点点的失去不会损害你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智慧体现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与智力不同,智慧表达智力器官的综合终极功能,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是生命一部分技能。智力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智慧必然是持续的提升完善。
康德回顾一生事业,说他全部努力是为了回答三个问题:“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信仰什么?”涉及到人的认识,人的行为,以及人的信仰。轴心文化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知识会集中爆发,至今没有终结。智慧的问题,需要联系他人获得正确的认知,需要持续的交流学习才能得到正确的观念。只有人不是旁观者、批评者、热衷于思想者、空谈家,而是直接面对生活现实,不断和他热爱和厌恶的人群交流,才会预见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理。
如《奥义书》认为,“人认识大我不需要通过学习研究,也不需要通过天才或者书本知识,梵要求人们放弃学习,变成一个纯真的儿童,他不必去寻找过多的言辞,因为那只会让他的舌头感觉疲劳。”真理的大门并不都是对理智敞开的,真理也不是用言辞说出来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近真理。但是,在任何一种学说,都认为人需要经历毕生的努力才能获得最高的洞见。人基因中有着智慧的种子,如果没有合适土壤,种子不会发芽,天才都是在环境因素下让自己闪闪发光。但被认定天才的人,没有系统反思,也无法掌握高尚的人类知识,造就更多的成就。
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歌德对于德语,莎士比亚对英语,他们创造出充满力量和魅力的作品,天才的学养和巨大的成就是学习获得的,不是与生俱来。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人间有三个智慧:“第一允许自己受到他人的欺骗,而不是让自己时刻提防着欺骗者。第二容忍爱慕虚荣之人更甚于骄傲自负的人。第三不会让你们担惊受怕,令我对恶人的表演感到厌倦。”查拉图斯特拉的离家,上山,和各种人等的交往是他智慧思考的主要来源。如果生下来就在森林里生活,最多是狼孩和泰山的传奇,可能留不下一点文明痕迹。
《海贼王》里这样说:“历史是人类的财富,能够照亮你们的未来,从过去传承而来的历史,如果不传递给下一个时代,就会逐渐消失——”,其实将历史换成智慧也如是。老子的“无为”是古今人们指路明灯,孔子将他的智慧比作深渊不见底。一个原因是他曾担任周守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近三十年,阅尽天下古籍。智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形而下的意思,也就是能力、工具、方法,对于一些人则是境界。
幸福是来自美德,而美德是来自实践的积累,这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强调技艺训练的一个原因,认定自我判断表象的能力需要持续训练,最后达到不为外界影响,坚如磐石的正确思考,正确的选择为止。
智慧通向幸福。斯多葛认定德性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心目里面智慧是主善。没有善的追求和获得,不可能幸福。渴望拥有智慧的人,应拥有一颗尊重和执著的心,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认真思考总结。塞涅卡在解释好人为什么遭受苦难的时候,反复说明,这是必然的代价。生活中的善良的人无从选择,他们的苦难具有特殊磨砺的意义和价值。
《圣经》指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马塞尔·普钽鲁斯特说:“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凡是英雄人物,都经历了生活严酷拷打,经历背叛欺骗,对人性有深刻洞悉理解。人生体验积累下来,成为独一无二的财富。如美国俚语所说:“智慧起源于愚蠢的废墟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以为智慧总是喜气洋洋,让人如浴春风,如在扬州三月。薄伽丘说:“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畅销的哲学书籍,他的人生智慧意思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这一生的艺术,在哲学上可以称为“幸福论”。然而,对于这个世界可能面对的命运,智慧并非游刃有余。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的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人们需要凭借智慧,通过它看见未来,完成自我认知验证,但是企图得到智慧解决所有痛苦,是痴心妄想。
幸福和智慧仿佛并非总能结伴随行,苏东坡写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尼采所说:“你们这些智者和有学识的人啊!你们将会逃离智慧的炙热光芒,而超人则光着身子在那里面快乐享受日光浴。”坎伯兰说:“极端命运是对智慧的真正检验,谁最能经得起这种考验,谁就是大智大慧。”极端的命运,将人引领到思维的极端情况,让命运的冷嘲热讽充分彰显。这是命运馈赠,也是责罚,期望幸福,那是庸人的生活,接受考验,是天才的宿命。即便了解如此,我们也无从选择。
斯多葛哲学家看来,幸福只来自美德行为,所以大多数快乐就和人的幸福无关了。所以他们摒弃了很多自认为并非重要的快乐,如爱比克泰德最后只留下了泥灯、睡觉的席子,还有一间孤独的小屋。他们也认为,关于美德的知识,一旦获得,就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美德的知识,需要践行,并且通过社会生活获得。智慧的人真正的智是行为、实践上的智慧,而非书本知识上的智慧。
亲爱的朋友,幸福的五要素(自然、自洽、自足、自律和自由)与四美德(智慧、勇气、正义和节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幸福的目标,后者是桥梁,智慧是美德之主,而自然是幸福之神,追求自然,顺应规律,是智慧。追求智慧,正确的抉择判断,也将让人自然走向幸福。简单的记住,那是柏拉图借着苏格拉底的口说过的话:“智慧是人类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