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涵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目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开展“说、讲、评”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集体的教研的作用,集思广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尽快提高全体教学人员人员备课、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和规范备课。
其目的是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保证教学进度的统一,保障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营造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
基本流程
备前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一般应为教研组长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提前个人备课。
主备人至少提前三天将备课补充资料、可用课程资源、参考预案等相应材料分发到参与备课人手中。
备课流程
1.主持人宣布备课开始,并简要说明本次备课的任务、内容、工作分工和时间安排等相应计划。
2.主备人陈述。此处重点分析教材内容。如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设计理念,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作业的布置等。
3.集体研讨——“一课三研”
集体备课要扎实开展“一课三研”。
一研,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人发言后,参与备课者共同研讨,确定一个或更多最佳流程。对主备人设计意的分析进行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见解,争取达成共识,并形成统一教案。
二研,依据统一稿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各自进行修改,就是每位老师依据统一教案稿再进一步了解本班学情的基础上,可根据本班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进行反馈,结合自己的上课风格,实施个性化备课,形成上课教案;
三研,课堂教学之后的反思、修正、总结,也是教师不断感悟、获得提升的关键环节。
4.主持人总结归纳,并安排下次集体研讨时间和内容。
建议要求
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全程教学计划,备课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四定”:
一是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集体备课时间,各学科要在安排时间内准时到达指定备课地点。
二是定地点。各年级组教师办公按备课组集中,这样便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学校指定专门的集体备课地点。
三是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集体备课前,所有成员都必须围绕课题学习思考,集体备课时重点围绕讨论课题进行集体研究,除了主讲人,其他老师应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各自的思想观点。
四要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应确定主讲人。主讲教师应事先准备,拟定近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中值得探讨的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五统一”:
各备课组要通过集体备课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基本统一,即: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作业份量、考查办法五个方面基本统一。
集体备课重在交流思想、探讨得失,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解决教材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切忌将集体备课变成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甚至异化为一人备课、众人上课,搞一刀切。
“六明确”:
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要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六个明确,即: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思想教育基本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明确重难点;明确单元知识整合点。
“七原则”:
集体备课要坚持统一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其实这些技术层面的都是灵活性很强的集体研讨活动,再完备的备课流程,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所以我最理想的备课境界是:眼中有课文,背后有课标,心里有考试,骨子里有素养。
记得主任常说: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知到行的距离。任何科学的集体备课方法不去落实、不去坚持都等于零;让我们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把看似简单的方法坚持好,就一定能看到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