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第三阶段学习心得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这暮春时节,我们又一次相聚,共享我们淳化教育人的盛宴。

本次国培第三阶段中,有五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五节课,其中有四节是同课异构。五位老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无论教学设计,还是PPT,都花费了很多的心血,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是很有魅力的语文人。在此,特别感谢五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这五节课课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议课中,各位老师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想法,“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各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各自就有两种思想。”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我们对文言文教学,游记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一起报团成长,共同进步。在座的所有的想要进步,畅所欲言,敢于说真话,敢于指出缺点和不足的大家都是最美的!接下来,我就作为代表谈一下收获和体会吧!

一、敢于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

本次都是借班上课,课堂呈现很真实。五节课,有  节课都时间不够用,要么仓促的结束,要么拖很长时间上完。这些都是公开课的大忌。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准,高估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教学设计起点过高。二是课堂内容涉及过多,老怕给学生把哪一点没有讲,面面俱到,实际上哪一面都没有讲透。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学情,以学生为本,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情,时间,适当调整,进行删减。张萌老师在《陋室铭》的教学中,发现时间不够用时,就把指名学生翻译课文变成了自己带领翻译,学生回答重点词语意思,这个调整从很大程度上为后面文本分析节省了时间。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就比较高,显然,张萌老师做的很好。但对于年轻的,经验不足的老师来说,课前设计时,就应该大胆取舍,选择一个两点来突破,让学生学会学透,一课一得,总比每节课涉及点多,却又很模糊效果好吧。

二、活动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标,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并结合学情来确定的。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不涉及,比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王茹老师的将诗意的语言改写成短诗,这个环节的设计大家在议课中,有老师就提出来这个活动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也赞同这个看法。本单元所选内容均为游记,与诗歌关系不大,没有必要设计写诗的拓展训练。而李婷老师的片段练习,就紧扣符合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文体特点设计的,由读游记落实到尝试写游记,以读促写,落实到写作上,符合单元训练重点。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搭梯子,降低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继续跟随老师参与课堂,如果问题太难,学生费时费力还解决不了,尤其是在前半节课时,学生遇挫,很多就不愿意继续往前走了。王茹老师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她的课堂活动理清游踪中,PPT就给学生以提示帮助,降低了难度,课堂推进就很顺利,也很节省时间,留下了大量的时间去感受了丽江的三美。

三、要重视品味作品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如《陋室铭》,文辞蕴藉、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张萌老师和魏永艳老师就把读贯穿了教学始终,多种方法去读,以读促析,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读,既感受到铭文的音韵美,又体会到了作者的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让学生美美的读,比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而《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游记,语言细致优美,在精细的描写中带着深长的咏叹,富有诗意。尤其是写丽江美的语句,让学生沉浸其中,朗读品析一句一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丽江的美,这样体会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就水到渠成了。当然,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的方法。

有人说不完美才是课堂最真实的存在,有遗憾的课堂才是好课。本次的研课,观课,议课,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每一次的这种观课议课,对我们参与其中者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再次感谢五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专家老师的耐心指导,也感谢栗娟妮老师的精心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培第三阶段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