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儿的时候,到喜洲走走

去建水古镇玩的时候,认识了开青旅的“二姐”。二姐也曾在丽江开过客栈,所以这次去大理之前便向她征询建议,二姐即刻热情的用微信发过来几条游玩路线,同时又向我介绍了一家青旅。所以,一下大理的火车我便乘公交车来到了一个安静得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古镇——喜洲古镇。

十月的喜洲

初入喜洲,便被她那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住了。一个人,漫步在安静的村落里,村子周围的稻田正是一片金黄。

当看到家家户户用传统儒家文化装点的门面,我忽然心生感慨,汉文化肇起于中原,然后慢慢向外流传,只是没想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流转帝国兴衰,当许多传统文化在它最初的发源地都难以寻踪觅影的时候,竟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近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寻常人家

镇上的居民以白族人为主,白族人家房屋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无论是保存下来的古镇村落,还是正在兴建的农舍商户,都处处可见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的建筑风格。此外,还有绚丽多姿的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仅仅这些东西已足以让初来这里的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了。较之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喜洲古镇的文化带给人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和体验。

当商业旅游的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这座滇中的小镇的时候,他们的传统文化或者也因此得以继承下来了。

喜洲客栈
观光园
中心牌楼

在云南有这样一个说法:最富裕的地方是大理;在大理,最富裕的民族是白族;在白族,最富裕的象征是房子;看房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每户人家门旁的照壁了。

说起白族的照壁(照壁是受到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也叫影壁或屏风墙),当时只是觉得有那么一些“文化”味儿,不过是漫不经心走马观花的欣赏了一下上面的文字和书法,全然不知这文字背后还暗藏着这里家族渊源呢。回来上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这“照壁”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赵姓人家一般题书“琴鹤家风”,杨姓人家一般题书“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张姓题书“张公百忍”(或“百忍家声”),李姓题书“青莲遗风”(或“诗酒家声”“陇西世第”),王姓题书“三槐及第”,何姓题书“水部家声””(或“山高之亭”“瑞蔼卢江”),杜姓题书“工部家声”,施姓题书“文带家声”(或“石渠世泽”),高姓题书“龙翔凤裳”(或“龙凤呈祥”),董姓题书“南诏宰辅”(或“九隆后裔”),段姓题书“持苟家声”(或“京兆世第”),严姓题书“富春家声”,还有些人家干脆就以周围的苍山洱海留题“苍洱毓秀”……

当然,每副题书都有他们对自己祖上一些名人风气的传承,比如李姓人家的“青莲遗风”,自然就是传承自李白了,而杜姓人家的“工部家声”,自然是源诗人杜甫了。

百忍家风
苍洱毓秀

撇去这里深厚的文化韵味不提,你穿梭在古村镇里,哪怕一条僻静的泥土小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些本地生活的人家门前,你也见不到随意堆放的杂物和垃圾。对于在都市生活久了的人来说,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的确是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于我而言,如果抛去古色古香的建筑,就这里的田园茅舍,阡陌交通而言,倒是有了一种回到河南老家的感觉。

从火车站到达青旅才上午九点钟,此时的天空正下着不紧不慢的雨水,整个村落还处在一片静寂之中,村庄周围金黄的稻田还没来得及收割,此刻的稻田恰如一幅油画绕着村庄绵延开来,村子的不远处呢,又是远近闻名的苍山山脉,白云萦绕山头,让这座镇子更添了一些钟灵毓秀的“仙气儿”。一个人,撑着伞,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近处的稻田,远处的苍山,尽收眼中,心里是满满的诗情画意。

也正巧,在喜洲开店的店家正是一对来自郑州的九零后小情侣。聊起天来,得知我也来自河南,还没用早餐,便约我一同到附近的村镇市场去买菜,准备开火做饭。只是待到菜买回来之后,天气就转晴了,我看看时间才十点钟,小老乡便与我联系了一家租车店,我凭着曾经的长途骑行经验,便信心满满的骑着一辆自行车朝着130公里的洱海环线骑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空儿的时候,到喜洲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