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教学设计

第十九组:伊木然,张树栋

指导老师 : 刘新阳

科目:Mixly

课程名称:"叮咚门铃"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时:五周(每周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知识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Mixly界面有一定的了解,

Mixly各个模块有一定的认识,模块结构进行和编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叮咚电子门铃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2、了解蜂鸣器,9013三极管,按键开关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3、了解蜂鸣器的程序代码。

4、掌握综合运用Mixly的能力。

5、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各个元器件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多动手,勇于表达与时间。

2、能够合作学习,锻炼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学习,勇于创新。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创客教育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3、培养乐于动手动脑,正面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蜂鸣器相关函数的了解,数字的输入,Mixly编辑使用,门路的电路连接。

难点:对函数的了解,Mixly编辑使用。

四,教学资源

电脑;Mixly编辑环境;Arduino套件;课件。

五,教学方法

采取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合作研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家门都有门铃,每次家里来客人,一按按钮门铃就响,而且带着声音

这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生活中真正了解这个的有多少呢?背后有什么

养的神秘呢?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要回答的问题。

(二)讲授知识

一、讲解门铃所用到的基本器材,包括蜂鸣器,三极管,按钮开关的基本原理

和链接方法。

二、展示有关蜂鸣器实例的程序代码,整体讲解程序框架构造,详细讲解每个

模块的原理。

(三)小组协作

教师活动:

1.分组,3-4人一组

2.提出问题,分析门铃原理,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完成任务。

学生活动:

1.自主思考。

2.小组员讨论,分配任务。

3.分工合作,做出作品。

(四)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

1.组织小组上台展示。

2.对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指导和知识补充。

学生活动:

1.组内商量选出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2.认真听其他小组的讲解,总结。

3.认真听老司机的建议和评价并且改进。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指出要点。

2.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1.回顾知识点,实验操作过程。

2.认真操作,避免错误的重复率。

七、布置作业

让学生本节课的基础上再度创新,了解像“门铃”一样给我们带来方便

但我们不了解原理生活知识并且思考,找出亮点。

八、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从多角度展开:

1.学生自评,反思(10%)

2.组件评价(20%)

3.教师评价(30%)

4.过程评价(30%)

5.成果评价(10%)

你可能感兴趣的:("叮咚门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