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5-6章:舜的中庸之道

2021.08.02周一

《中庸》第5章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①! ”

【注释】

①其:表示推测的语气助词。矣夫(fú):语尾词,表示感叹。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大概不能实行了吧!”

【感想】

并不是说孔圣人感叹“道其不行矣夫”,我们就干脆不去体会中庸之道了。相反,我们应该把生活中那些因为不经意之间运用到的中庸原则好好总结一番,并且把它升华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中庸》第6章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①!舜好问而好察迩言②,隐恶而扬善③,执其两端④,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⑤!”

【注释】

①大知:有很高的才智。知,同“智”。②迩言:浅近的话。也指百姓说的通俗易懂的话。迩:近。③隐恶而扬善:推行宽和忍让的德政以教化百姓,给人以自我修正的机会,从而使各种不良行为自然消解,美好的品行日渐养成,良好的风尚日益形成。④执其两端:把握正反两个方面的行为所引起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从而引导事物向合乎中道的方向发展。⑤其斯以为舜乎: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以其德化如此,故号之为“舜”。《谥法》云:“受禅成功曰舜。”又云:“仁义盛明曰舜。”意即道德充满之谓。

【译文】

孔子说:“舜可以说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吧!他喜欢向人请教问题,又善于从人们浅近平常的话语里分析其含义,他能够包容别人的恶言恶行,只宣扬别人的嘉言善行,根据过与不及这两个方面,采纳中庸之道来治理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

【解读】

这一章孔子具体告诉我们舜是怎样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以中庸的大智慧行事的。

孔子认为,舜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贤者。天下的事理是没有穷尽的,人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总有不知道的事理,因此人必须要虚心,即使在某个方面懂得的比其他人多一些,也不值得炫耀。

舜可以说是天分过人,可是他十分谦虚,经常广泛地向臣民征询意见。就算是听来的话很浅显,他也要仔细想一想,试图从中发现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如果听到的话不合情理,甚至是恶言,他虽然不会采用,但也不去宣扬,以免对对方不利;哪怕听来的话只有一点可取之处,他也替对方宣扬,使人们都从中受益。

舜总是仔细审度各方面的言论,去除过分的和不及的说法,采用中间的正道,这是最合乎尺度的,也得到了全天下人的智慧。这就是行中庸之道的妙处。

【思考】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某种打击或压力,自暴自弃和一跳而起是我们经常会选择的两个极端态度,中庸之道告诉我们要“执两用中”,那么中间状态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放弃这两种极端的态度,用理性去分析形势,做应当做之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第5-6章:舜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