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得到首次邀请用户“投票”决定直播话题,
吸引了两千多名用户参与,
“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以602票获胜,
成为今晚的直播主题。
周二晚8点,
《自我发展心理学》主理人陈海贤老师将首次来到直播间,为你讲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1.什么是复杂的人际关系?
真正的人际关系,掺杂各种爱恨情仇。
2.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何而来?
自我分化不够,才是真正的根源。
3.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分清楚自己与别人的事,并把自己的事做好。
陈海贤,著名心理学者,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拥有12年心理咨询经验。曾在浙江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该课被誉为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
今天的直播我们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老师会跟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会那么复杂?第二部分,老师会来讲我们要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可能有些用户不太了解陈海贤老师,我简单介绍一下。陈海贤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者,他有一个王明叫…在杭州,是《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主理人。陈海贤老师有12年的经验,接待过6000多名来访者,关系这个话题也是他非常擅长的,所以大家拭目以待今天的内容。
陈海贤老师作为《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主理人,我想顺便讲一讲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两周前在得到上线了,已经有四万多名用户购买了这个课程。让我最惊讶的是,大家的留言数非常高,每一篇起码有个五六百留言,都是非常正常的留言数,在留言里,我看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用户反映这门课非常实用,大家听了这个课的内容以后,总是会有意无意在生活中想起这个课的概念,也特别想跟朋友分享这个课程。
陈海贤,著名心理学者,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拥有12年心理咨询经验。曾在浙江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该课被誉为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
陈海贤:谢谢大家,谢谢爱玛!今天我是在得到直播间,这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场合,后面是得到的办公室。我眼前是我自己的头像,可是我相信着你在旁边看着。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主题,关于关系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我在得到开的这个课有很多朋友留言,说有各种各样关系的烦恼,想让我给一些帮助。
我在想,关系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比如说我们通过这个课程建构的就是一个我和参加课程的学员之间的关系,这个直播也是我在这儿,你在镜头的另一头,也是一种关系。当然有一些关系会轻松一些,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关系。但是有一些关系会比较沉重。
今天这个课我首先想个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复杂的关系,因为我们的题目叫复杂的关系。我觉得中国人是一个人情社会,经常会讲关系,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关于关系的课,比如说怎么给人送礼,怎么跟上司打交道,怎么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如果说这些是关系的话,那其实还不算复杂的关系。因为在这些关系、人情世故的关系里,这些关系的人通常离我们很远,我们总是用角色化的一种态度去看他们。我们跟他们打交道也总是希望能控制他们。如果是这些的话,我可以说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计算形成的关系,那它就不算复杂的关系。
我心里的复杂关系其实是有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它一定包含着矛盾。所以我觉得真正复杂的关系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我们对一个人有又爱又怨、很复杂很矛盾的情绪情感。为什么这么说呢?关系为什么复杂?
因为关系里经常有我们的爱恨情仇在,想想你所面对的复杂的完成,如果它让你烦恼的话,无论父母、孩子还是情侣,一定是有又爱又怨的感情在。因为如果只是纯粹的爱,你靠近他就好了。如果只是纯粹的恨,你离开他就好了。有时候又爱又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很复杂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关系。
因为爱你就觉得很复杂,但是你特别不喜欢他跟你不一样,不愿意听你的。这个时候怨就产生了。另一个人也是一样,我因为爱所以跟你分不开,但是我又不喜欢你控制我,这时候关系的纠缠就产生了。
有人这样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群刺猬一样,离得远了,我们会觉得寒冷,可是离得近了,我们就会伤害彼此。所以,孤独和爱经常是人际关系里一对很深的矛盾,怎么处理这对矛盾?就构成了我们复杂的关系。
所以,我说关系的第一个复杂在哪?是因为关系的背后有我们的爱恨情仇在。
前几天我刚遇到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她是一个女性,事业非常成功。她见我的时候就跟我说,前一段时间她做梦,以前梦里全部是男性的形象,她是一个女性的企业家,她做事也是非常雷厉风行,非常干练。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商场打拼让她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风格,后来她跟我讲说并不是,原来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的爸爸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人。她家里有一个弟弟,所以她爸爸觉得她无所谓,主要培养她弟弟就好了。
她不想这样,她一直想证明自己,每次在学校里成绩都非常好,每次都考第一,她想让她爸爸来认可她。可是她爸爸都是无动于衷的,甚至有一次很惋惜地跟她说,如果你是个男生就好了。
她就一直带着这样的好强进了社会,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可是她弟弟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事业。很多时候都需要她接济帮助,哪怕到了成年以后,她爸爸经常跟她说的话也是你要多帮你弟弟,你要给你滴滴买什么东西。她就很怨她爸爸为什么这样,可是她每次也拒绝不了她爸爸。
前段时间她弟弟说我要换一个大房子,她爸爸就来找她说你弟弟要换大房子,你要帮帮他。别人都跟她说,包括她老公也说,你没有必要。可是她还是掏了钱,有一天她来告诉我说,我就是为了用这样的方式证明给我爸爸看我比我弟弟强,给他掏钱买房子就是我证明的方式。
你看她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了,身家几十亿,手下也有很多员工,可是她还是想向她爸爸来证明说我就是比我弟弟强。
这里面有怨恨在吗?有怨在的,可是如果不是怨的话,她也不会一直有这个心结。可是你想想,这个怨背后又有爱和期待在,这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爱和仇交织在一起。
当然家庭是这样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跟家人的关系经常会这样,我经常听到我的来访者来说我妈妈是一个很控制的人,每次回家她都逼我说要结婚、要相亲,我很烦她。有时候我就问这些来访问者,你既然烦她,为什么还这么在乎她?他们都会很惊讶地说,为什么在乎?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啊。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觉得妈妈的话是重要的,我们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妈妈的孩子,可是我们又做不到,所以我们才有这么多怨在里面。这也是一种复杂的关系。
这些复杂的关系不止发生在家里,有时候企业里也有很多复杂的关系。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女士,她跟我聊聊,她从一个很好的投资管理公司刚刚辞职,放弃了一个高薪的工作,还有马上可以到手的300万期权。我就很惊讶,我说为什么你要放弃这个公司?是老板对你不好吗?
她说老板对我挺好的,他把我当女儿一样。那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她就跟我讲她跟老板的关系,说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投资公司也是创业起家的时候,经过了一段很艰苦的时期,那时候都是相互打拼的,她就成了他们老板的得力干将。他们老板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跟她爸爸的年龄差不多,所以也经常说你就像我女儿一样。
他们在这个打拼过程中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关系。后来他们投资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很成功,赚了不少钱,因为赚了不少钱这个老板好像就有些变了,他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了,总觉得自己的决策很对。其实公司里很多同事都对他有一些意见,可是他们也不会主动去跟这个老板说,就觉得反正我多时候期权拿到了我走人就好了。
她不是这样的,她觉得我有这个义务要去跟老板提醒一下,因为我跟他关系很特殊。所以她就编了一个短信告诉他说,老板,我们要注意,是不是公司现在有很多意见,你也得听听别人的意见等等之类的。老板收到这个短信之后勃然大怒,非常生气,第二天把她叫过来,当着很多人的面骂她一顿。
她也很生气,第二天就提交了辞职书,老板愣了一下,说你要辞职,那你自己要想清楚。她说我想清楚了,虽然从你这儿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我还是想去别的地方学习。老板二话不说就批准了。
实际上他们是在气头上,老板为什么生气?老板觉得你是对我很忠诚的人,你怎么能这样提意见伤害我的自尊呢?她的生气也是觉得我是完全为了你好,你怎么能当着别人的面说我?你看,所以的怨里面背后都是有爱在的。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所有的爱里面都是有很多的怨在,如果不是有这么多深的爱和感情,对于彼此也没有那么大的伤害。
故事的最后,她跟我说了一句话,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经常说我跟我自己的爸爸其实是很疏远的,所以我看这个老板的时候,我是把他当爸爸看的,他以前也经常说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如果这样说你就能理解对方的情绪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剧烈?实际上她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放弃了期权,兜兜转转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该对我这样。
有时候委屈就是这样的,这些委屈是很隐秘的,我们没有办法在职场里表达,因为职场好像都是利益关系。可是如果委屈没有办法表达,它就会以一种很激烈的方式让你看到。
所以,这个老板其实就是在等着说你来向我道歉,而她在等着这个老板你来挽留我,两个人就僵持在这儿,形成了关系的伤害。
这就是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就是我们对某一个人有很多的爱和怨,他们交织在一块。
第二种复杂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二种复杂的关系是有时候我们会夹在两个有矛盾的人中间,用我们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你被三角化了。这是另一种复杂。
我们也经常有一些俗语,比如说你是一个夹心人,夹在中间的生物细胞。我们课程的第三章其实讲了很多这一类的复杂关系,剧透一下,有一个关系就叫三角化。
想一想,一个孩子很爱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吵架了,那孩子要怎么做呢?通常会有三种反应,一种叫隔离,另一种再站队,另一种叫内疚。
什么是隔离呢?就是如果这种矛盾的情绪太强烈了,那我干脆就把内心的情绪隔离开来,我跟谁都不投入,我不亲近就好了。
可是这也不是真的远离,而是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
我的来访者曾经跟我讲一个故事,他大学的时候就去杭州,他爸爸从很远的地方到杭州来看他。他爸爸跟妈妈关系不好,到杭州来看了以后,他们打了个车去西湖。可是在出租车上他们一句话不说,连出租车司机都很警惕地问你们俩到底什么关系。下来以后,爸爸就很怨他,说我这么大老远来看你,你居然都不跟我说一句话。
可是他不是不爱他爸爸,他能说什么呢?他一说就会想到说也许我妈妈就会生气,我妈妈就会觉得我背叛他了。他跟妈妈的关系好吗?也一样的,他跟妈妈一说就会想,我爸爸怎么想?所以他不得不压抑了对两个人的感情,造成的局面是这三个人都变得很孤独了。这是一种我们说对三角化的一种反应,叫隔离。
第二种反应叫站队。一般来说,孩子和爸爸吵架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跟妈妈站一边。这个时候他就会把爸爸排斥在外,爸爸做什么事,他都觉得不对,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妈妈还要了解妈妈的情绪,比妈妈对爸爸有更大的意见和愤怒。
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妈妈表达情感的通道。你可以说他自己已经没有情感了,他的情感已经借给妈妈用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况,他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感觉,什么是妈妈的感觉。
而且这种状况对家庭也非常不好,不好在哪里呢?不好就在于爸爸通常不会怪孩子,他通常会怪妈妈说,你看你把孩子培养成这样,跟我这么敌对,然后这个家庭就会越来越分裂,爸爸妈妈的矛盾就会加深,家庭就会越来越失衡。这是第二种复杂关系的反应,叫站队。
第三种复杂关系的反应,就是我们把矛盾指向了自己,觉得是我的错,是我没做好才会这样。这样孩子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
这种内疚和自责有时候是被动的,比如说妻子有时候会对丈夫说瞧瞧你家孩子,实际上是这个妻子对丈夫有气,但是都撒到孩子身上了。这时候孩子是分不清楚这些的,他会觉得爸妈吵架是因为我。这是被动的。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主动承担起了父母矛盾的责任,哪怕夫妻非常注意,说我们俩吵架就是我们俩,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孩子自己会把自己牵扯进来,有些孩子希望自己是一个乖孩子,希望自己学习成绩好,如果爸妈吵架了,都是我的错,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矛盾。
因为如果我成绩足够好的话,也许就不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女生,她已经30多岁了,而且事业也挺成功的。可是她仍然觉得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好是她的错。
她就跟我说我初中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了,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爸爸妈妈关系就开始不好。我就很奇怪,我说如果你在家,你跟你爸爸的关系会好一点,你跟你妈妈的关系也会好一点,可是你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吗?为什么你在他们就会好呢?
然后她就说你是觉得我在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好起来吗?我说是啊,然后他就说老师你知道吗?你这么说我非常得难过,我原来以为说他们是有办法关系能好起来,只是因为我做得不够,我不够尽力,所以才做得不好。
你现在告诉我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我无能为力,我宁愿去内疚和自责,我也不愿意这么想,因为这样的话,我太无力了。
这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女士,她讲的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把父母的矛盾当做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会内疚和自责。是因为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宁愿去背负都是我的错,我就内疚和自责这样的负担。
这是另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应。
刚刚上半部分,我们讲了什么是我理解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说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对同一个人有各种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另一种是我们被卷入了矛盾的关系,被三角化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三种反应,一种是隔离,另一种是站队,还有一种是内疚。
陈海贤:讲完了什么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接下来就要讲怎么办。怎么办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我在这儿列了三种主要的我觉得应该提示大家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制造新经验。如果是我们课程的用户,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我们课程的第一节就讲改变的本质,就是制造新经验,就是用我们新的经验去替代旧的经验。
其实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如果说我们要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那我们就要学会去建立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要有新的人际关系的经验。
可是这也并不是容易事,难在哪呢?在《自我发展心理学》的第一章,在情感触动部分,我曾讲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我说这个来访者,他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他从小就是在一个大院里长大,他妈妈经常把他跟一个孩子做比较。如果他做得不够好,他妈妈就会很严厉地批评他,这让他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就好像这个妈妈的声音内化成了他自己的声音一样。
这节课其实还挺打动人的,那节课的观众留言特别多,有很多人说我也有类似的经验。其实这节课的故事还有一个后续,这个后续是什么呢?就是当这个来访者长大了以后,他去了一个大学读研究生,老师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女士,对学生也非常好。
可是我的来访者总是想,我老师交给我的作业没做好,我该怎么办?老师批评我了,我该怎么办?我论文没改好,老师会不会失望?实际上他的老师从来没有批评他。我就问他,我说你们老师明明是个很优雅的人,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他说因为我担心啊。而且他们实验室有一个人非常优秀,他就会非常焦虑。
后来他毕业了到一家公司,同样的事情又上演了,他又担心老板交给我的任务如果我没完成,老板会不会很失望。他有一个同事跟他差不多同时进去,这个同事也成了他的比较对象,他就每天盯着这个同事,如果这个同事做出了好的业绩,有了好的工作表现被老板表扬,他就会非常非常焦虑。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一再上演呢?是因为当我们适应了某种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过去的人际关系模式来给现在的人际关系分配角色,他就会重复他的焦虑,也会重复他应对焦虑的方式。
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他有一个严厉的妈妈,小的时候有一个跟他竞争的,被他妈妈用来跟他比较的小伙伴。在其他的场合,妈妈这个角色一直都在,只是变成了老师、老板。虽然老师和老板明明是跟妈妈不一样的人,可是他还是要把这个角色安在他身上。
实验室的同事就变成了一个跟他比较的小伙伴。这就是我们说看起来他有了新的人际关系,可是没有,因为看起来你在经历不同的人际关系,但其实你只是一直在重复一种人际关系。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不会有新的经验产生。
这让我想起我的另一个来访者,他的妈妈是一个小学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他会很害怕犯错误。这个严厉的妈妈就在心里驻扎下来了,导致他不敢去实验室,不敢跟人交往,不敢有同学、恋人、朋友。他说甚至我去奶茶店买一杯奶茶,我也会担心奶茶店老板怎么看我。
我在想,其实你没有其他的人际关系,你只有一种关系,就是你和你妈妈的关系,其他的关系都是你妈妈的影子。如果是这样,虽然你看起来遇到了很多新的人,可是你不会有新的经验产生。
当然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恰好都是严厉的妈妈,这并不是我本意。关系的模式和关系的话题,复杂关系成因的话题,大家有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自我发展的课程,我会在第三章里非常详细地作一些讲解。
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如果你一直在重复过去的关系,那你就没有发展新的关系,那也就没有新的经验。
也许你要问,我怎么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旧的关系模式里呢?怎么样才能创造新的关系,获得新的经验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课程里讲了很多创造新关系的方式,创造新经验的方式。
比如我们说要有一个场、要有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还有小布置原理等等之类的。如果你已经听过了前面一章课程,我建议你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听一遍,你会对心理舒适区,对于这种改变的方法有更多的理解。
我想说的第二个处理复杂关系的方法,叫培养自我分化的能力。什么叫培养自我分化的能力?我觉得有时候你觉得是人际关系复杂,其实可能并不是,是你自己的内心复杂。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就叫自我分化。什么是自我分化呢?你可以看到在刚才这种爱恨情仇的交织复杂关系,或者被三角化的关系里,人是很难独立出来的,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如果说你没有独立,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那你就会一直担心自己被别人评价,一直处于被评价的一个位置。那你就很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
所以,自我分化就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第二个特征是你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影响,经常会失去理智。
我们经常会有很多的问题,包括很多同学在我的课程里留言也是说,我怎么才能讨人喜欢,我怎么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我为什么很难拒绝别人?我为什么对别人的情绪这么敏感?
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你的自我分化水平还不够,都有自我分化水平不够的影子。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我社交技巧不够,所以我去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就可以。
但其实不是,你在关心我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的时候,你其实就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我的价值是需要他人来判断和评价的。这就是你觉得你不受欢迎的根源。
所以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当这个问题对你来说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也许你就知道怎么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了。
也许你很快就会问一个问题,说我怎么才能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呢?我们今天课程里推了一篇文章,叫控制的两分法。它的重点是分清楚什么是你能控制的,什么是你控制不了的,并且把你能控制的部分做好。
实际上人际关系里也有这种类似控制两分法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析理论,就是你要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并且把你的事做好。其实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经常容易混淆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总是容易认为自己对别人有很大的影响和控制力。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说,我很难拒绝人,该怎么办?他的问题是什么呢?他就是公司里有人找他帮忙,他一般都会应承下来,可是越来越多人找他帮忙,他就变成了公司的救火队员。他也很埋怨这些人,说为什么你们提这些要求呢?他爱人也很埋怨他每天晚上很晚下班。
我就问他,你担心什么呢?他说我担心的是万一别人觉得这点忙也不肯帮,那你太小气了。我说也许对你来说,你就应该承担拒绝的责任了。因为别人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事,他们觉得需要,那他们当然应该提出请求了。
可是拒绝别人是你的事,你不能因为自己拒绝别人很难,就埋怨别人说为什么他们要提出这些不合理的请求。这就是我们说的把自己的事跟别人的事分不开。
当然了,你也会有压力,这个压力是别人怎么评价我。可是处理这个压力又是你自己的事了。
我们说在一些简单的关系里面,同事关系里,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稍微容易一些。可是如果在一些家庭这种情感强度特别浓烈的地方,我们说要做课题分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毕业的时候,他妈妈就托了关系在事业单位帮他安排了一份工作。现在工作两三年了,一直跟父母住在一块,妈妈也很照顾他,每天帮他做早饭,关心他日常起居。因为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不好,所以妈妈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他身上。他很烦,就觉得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照顾我?
我说她不让你走吗?他说那倒没有。可是我一看她眼神,就知道她不能安安心心地让我到外面发展我自己。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其实不是讨厌她照顾你,你是在要求一个更大的照顾。
这也是课题分离最难的地方,因为我们最不想面对的就是亲人的失望。可是你知道课题分离是没有什么条件的,你的事那你就是要自己去处理好。
有时候等到我们足够独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回来跟他们相处。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法,叫提高自我分化水平。
我想讲的第三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可是也许你没想到,就是离开。
为什么离开就是一个方法?如果说这种关系让你太难受了,也许离开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离开是一个方法,他们觉得离开是我逃避这个问题,甚至会觉得离开是不是我失败了?我觉得也不是。
我有一个朋友刚刚从大公司离职,放弃了很多东西,其实也是因为关系复杂。我就问他觉得值不值?他说我觉得值,因为离开复杂的关系,我又能发展自己了。
有些人就会觉得说为什么要我离开?我的另一朋友也是一样,他也遇到了这些关系,他也想离职。他想离职之前写一些东西来控诉公司的种种不满,然后问我说要不要这样。我说其实不需要,我说你都要花这么大代价离开了,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跟这个公司原来的同事重新有这样的关系纠缠呢?
我觉得这是很多人难以离开的理由,为什么我要离开,或者他们觉得我离开,那我就需要有一个道歉。可是,也许你是等不到这个道歉的。
我是这样想的,我的老师经常跟我说,原谅,大家知道原谅在英文里是forgive,就是给自己空间的意思,你只有有了空间才能发展你自己。
在将来的人际关系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很难说是对是错,或者哪个好,哪个更好。唯一不好的是,不要让自己过得那么苦。比这个更不好的是,明明你自己过得那么苦,可是还在怨别人。
我今天直播的内容就到这儿,现在有请爱玛,等会我们会有一些问题互动的环节。谢谢大家!
提问:我总觉得和同事很难相处,我性格特别温和,待人宽容,但是总觉得同事咄咄逼人,我不喜欢 和别人起冲突,但是对方很过分,影响到我的心情,我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
陈海贤:我觉得这位同学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她只是在问我,是说我知道该怎么做,可是我又不想去做。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你选择容忍这些关系,我觉得也许就像我们课程的例子里说的,它也许也变成了一种你的模式,你只是很熟悉这样的关系,所以一直用这样的关系。有时候我们也很难说我们真的是遇到了一些强势的人,其实是因为我们熟悉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同事也变得强势一些了。
如果你要改变,你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吗?要制造一些新的经验,这些新的经验就包括你可以想一想我现在正在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我能不能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当然,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在课程里也讲过一些很具体的方法,比如像怎么来识别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统,怎么来做一些行为的检验。大部分行为的检验也许就会告诉你说,你所害怕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害怕,你所害怕的东西也许不存在于人际关系里,它只是存在于你心里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老师的回复!我代表用户逼问一个问题:我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总觉得爱人父母对自己的爱束缚了自己,很压抑,怎么办?我能不能找他们谈一下?如果要谈的话,要怎么做才能够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陈海贤:我觉得你当然可以找他们谈一下。可是,他们同不同意,这也是他们的问题。你知道吗?如果你是需要自由,你并不是一定要他们同意的,因为没有什么自由是同意下的自由。所以你可以找他们谈,你可以很坦诚地跟他们说你的想法,说他们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陈海贤:我觉得你当然可以找他们谈一下。可是,他们同不同意,这也是他们的问题。你知道吗?如果你是需要自由,你并不是一定要他们同意的,因为没有什么自由是同意下的自由。所以你可以找他们谈,你可以很坦诚地跟他们说你的想法,说他们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因为人都是需要空间的,如果这个爱变得太紧密,你是会不舒服的。可是你也要允许说爱人或者家人,他们有不同的意见,有时候你也可以听听他们的。可是最终你仍然要做出你的选择,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可是你的自由就在这个选择里。
你并不是说一定让他们允许你才能获得自由,所以哪怕他们不允许,你也可以想一想,说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我是不是不需要那么纠缠在这个关系里,我是不是能够离开一些让我舒服一些。
当然这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也许你会面对他们的失望,也许你会有一些内疚。可是这些内疚也是你要处理的事,它就是自由的代价。谢谢!
主持人:不知道那位用户听了以后有没有一些启发。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您好,我觉得我对于交朋友这方面有点问题,有些朋友相处得时间越长,我觉得他们越不能忍受。我感觉是我的交友方式很多时候是在迁就别人,时间久了以后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这是我的性格原因吗?还是我的交友方式有问题?
陈海贤:我通常不会觉得是性格的原因,因为性格的原因就会说这是我本人的一个问题,你就会把它固定下来。也有很多朋友来问我相似的问题,就说我是一个比较敏感内向的人,我通常不会说我觉得这不是敏感内向,我会说你只是习惯了一种关系。
我不知道你习惯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你习惯的关系也许是你刚才说的,是很容忍、很迁就、不敢表达自己需要的这样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让你不舒服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你做一些改变,。
其实你已经知道问题在哪了,那我就做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包括你可以尝试直接来提你的要求,在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你不要容忍。
可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说我做不到?其实他们都很害怕冲突,他们都会觉得冲突那是很可怕的事,这些朋友会怎么怎么对我,也许他们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也要注意,你其实是在把别人有意识地想得非常严苛。也许这对你的朋友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