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未来已来,家长要重新反思培养孩子的“终局思维”? 之五:全球教育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该换一种“鸡娃”的方式了

《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指出从2015年开始仅仅4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实际撤销的专业高达924个,新增专业将近8000个。

双减”政策不是一股热潮,是国家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重拳出击“双减”只是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大幕,后续的教育改革将是深远的。如果期待哪一天退潮,回到原来习惯的轨道,那已经不可能了。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名叫《未来的工作》的报告。报告说,预计到2025年,现在的8500万个工作岗位会消失,或者被机器人取代。但同时也会产生9700万个新工作。也就是说,新增岗位数量比被淘汰的要多。但是毫无疑问,新增工作对人的要求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原来要做的事情,很多都被机器做了。

“双减”的目标是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人之为人”。“人之为人”的最大优势是综合解决问题的智慧、运用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去实现创新、能够有效沟通、辨识与管理情绪的能力,还有爱与情感。

附:全球教育改革的信息摘录(资料来源: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1月10日向全球发布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探讨和展望面向2050年的教育。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知识和学习是变革和转型的基础。我们面临着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在哪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教育转型势在必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声,意味着世界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期。

世纪之初,美国教育部,联合了微软、IBM等数十家大公司组成战略委员会,在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框架》。《21世纪技能框架》首次提出了三大核心素养,也就是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这些素养主要通过学科学习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来培养。

新加坡在2010年提出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技能,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二是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三是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四大关键能力,就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斯坦福大学用一年的时间采访了谷歌、微软在内的500多家创新企业的HR,制定了一项学校战略,称之为《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由d.School设计学院牵头,让每个师生参与到“未来大学”的设计中去。这个设计有四个特征:开环大学(Open-loop University)、轴翻转(Axis Flip)、自定义学习节奏(Paced education)和带着使命学习(Purpose Learning)。

开环大学:打破了入学年龄的限制,从17岁左右的中学生到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甚至退休后的老年人都可以入学。

轴翻转:不再按照原来的学科院系来划分,以能力为主轴来组织学习。计划到2024年,才会实现淡化专业录取,用科学分析、定量推理、社会调查、道德伦理、沟通有效性、技术素养等10大能力中心来重构大学组织。

自定义学习节奏:各种年龄的学生就可以在一起按需学习,那么整个学习生涯也必然由他们自定义学习节奏。

带着使命学习:《斯坦福2025计划》特别强调带着使命学习,比如,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可以把减少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平等现象作为重要使命。斯坦福大学认为,,每一个毕业生应该有能力、有意识、有担当的去创造未来,应对世界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以及未知领域的挑战。

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变。比如由100多所顶尖高中组成的MTC(Mastery Tran Consortium)联盟,就不再用传统分数和等级来评估学生,变成了对8项核心能力的过程评估。这些能力包括分析和创新思维、口头沟通与书面表达、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数字素养和定量研究能力、全球视野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4 未来已来,家长要重新反思培养孩子的“终局思维”? 之五:全球教育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该换一种“鸡娃”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