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建筑

最近整理下以前收集的古代建筑相关的资料,今天先梳理我国古代有名的或有特色一些建筑,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宫殿(宫苑)

1.鹿台

相传是商纣王所建的宫苑建筑,地点应在商都附近。周武王伐纣,商纣王发兵拒之于牧野(河南新乡),发生大战。纣兵战败,商纣王逃至都城商邑(河南淇县)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2.阿房宫

秦朝的宫殿,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多数人认为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3.未央宫

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由萧何主持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大都居住在这里,因此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是汉宫的代名词。

4.台城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相传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台”指当时以尚书台为主体的中央政府,因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因此宫城又被称作“台城”。

5.大明宫

唐朝长安城的主要宫殿,位于今陕西西安。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这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唐玄宗也在此处理朝政。

6.紫禁城(故宫)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北京故宫从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7.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故宫中“内庭”的最后面,其名出自《易·序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在老子《道德经》中也有“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之句,象征着天地、阴阳、父母,喻天清地宁。

8.文渊阁

文渊阁是明清两代国家藏书处,亦为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文渊阁于南京奉天门东,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于紫禁城内东南建文渊阁。

二、园林

1.颐和园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北京的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竣工。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始建于康熙年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3.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西岸,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均为清朝皇家园林。

4.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整体没有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

5.沧浪亭

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之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

6.瞻园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原为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为中山王徐达府邸的西花园。清乾隆帝南巡时曾题字“瞻望玉堂”,故名瞻园。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三、楼宇

1.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初建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屡遭毁创,历代重修。唐代诗人崔颢一首《登黄鹤楼》使黄鹤楼闻名古今。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四大古楼:特指我国山西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和江西南昌滕王阁。

2.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使岳阳楼驰名后世。

3.滕王阁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王勃曾在滕王阁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

4.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

5.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曹魏铜雀台原有十丈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并于其上建五层楼,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窗户都用铜笼罩装饰,日初出时,流光照耀。又作铜雀于楼顶,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铜雀台,达到了中华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

6.晴川阁

又名晴川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圈出汉口雏形的张公堤,长江和汉水汇合处的龙王庙,江滩公园里的“武汉防洪纪念碑”。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四、寺庙

1.少林寺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2.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建。

3.灵隐寺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4.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原叫“玄空阁。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上载危崖,下临深谷。不仅外观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以“奇、悬、巧”三绝而闻名于世。

5.白塔寺

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一座藏式佛教(喇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喇嘛塔)。

藏传佛教(藏式佛教)是流行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佛教,是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后,结合当地固有的宗教成分和人文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的,又经藏族地区传播到蒙古、不丹等地,俗称喇嘛教。

6.飞来峰

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

7.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五、特色

1.八卦城

特克斯县,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伊犁,它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存完好、卦爻完整、规模最大的八卦城。“特克斯”,一说是突厥语,意为“野山羊”或“阴面、阴坡”之意;二说系蒙古语“特克协”之音变,意为平原旷野溪流纵横之意。

特克斯县城根据《周易》八卦图设计建成,布局呈八卦形态。有关部门1996年取消道路上的红绿灯,八卦城由此成为一座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同时特克斯县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中国最西边的八卦城和易经文化所在地;中国道家文化传播最西端的地方等等。

2.字库塔

字库塔,也称字库、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等,是古时焚烧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塔形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需洗净焚化。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要先将其供奉在字库塔内十年八载,然后择良辰吉日行礼祭奠之后,再点火焚化。从明代开始,字库塔在中国南方出现,至清代,敬惜字纸的信仰发展至巅峰,现在遗存的字库塔多为清代建造。

3.蛤蟆塔

位于我国河南省,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人在塔的周围十几米处,或拍手或击石,宝塔就会发出“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而且声音格外的响亮。

4.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特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那种适应大家族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载的多层的巨型围合式居住建筑。福建全省现存的土楼约有3000座,主要分为3大类:方楼、圆楼和五凤楼。

5.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6.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单体都表现出了宜居性,也处处体现出北京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门”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院子,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门开在东南角巽位。坎宅保证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门能防止从大门望见院内情况,保证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间接近正方形,则更利于北京天气条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礼仪之邦,为了更加强调礼制上的内外有别和主客有别,较为讲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二门一般做成饰满木雕的垂花门形式,十分美观,增强了四合院的艺术气息。

7.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8.骑楼城

骑楼城位于广西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街道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

9.吊脚楼

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著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