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冠疫情,让网课成为家喻户晓、发展迅猛的存在。网课的一头,是认真备课讲课的网红老师,另一头是瞌睡迷离的各路神兽,中间连着的还有焦头烂额声嘶力竭的家长。
最近,女儿班里的家长群,成了催作业群,各科老师轮番上阵。作为家长,真心理解老师。老师太难了——作业这种最基本的任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了之后,有的孩子还是喜欢上演被连环夺命催的戏码?
据了解,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同学明明写完作业但忘了提交,或者提交了,却因为网络小程序的问题没有提交成功。
第二种,可能因特殊情况,比如生病、外出或者其他事情耽误了写作业。这种情况下,老师也表示,可以提前请假说明,老师是可以通融的。
前两种操作不在我后面的讨论范围内,我想重点说的是第三种。
第三种,孩子说,我就是写不完啊,没有理由,老师催就催吧,家长急就急吧,我也没办法。
这种情况下,也有几类需要区分。第一类是,写不完作业是因为磨蹭不着急或者手速慢,属于“慢慢腾腾型”。第二类是,疫情期间,手机成为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老师和家长再也找不到理由不让用手机了。上完课甚至上课期间,有的孩子沉迷于游戏,没有时间做作业,这类孩子暂且称之为“游戏优先型”。第三类是,不玩游戏也不刷朋友圈,就是不想写作业,跟老师、家长躲猫猫,属于“破罐破摔型”。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里,最受老师关注的是两类孩子,一个是学习成绩好,事事领先的金字塔塔尖上的“优秀孩子”,一个是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眼里调皮捣蛋的“问题孩子”。
女儿所在的班级学霸云集,没有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但是,为什么照样出现连最基本的作业任务都完成不了的同学呢?
无论是“慢慢腾腾型”,还是“游戏优先型”或是“破罐破摔型”,他们都“很容易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无论这种重视是咆哮式还是温和式,总之结果是,被关注了。这类孩子就是想通过“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他们与金字塔塔尖的孩子一样,希望被老师和家长“看见”。只不过,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反的。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是,他们上进的动力可能在半路夭折了。
有的家长看到老师催作业,就一股脑把问题全推给孩子,甚至有的家长控诉孩子又玩儿了一天的游戏,让全班的家长、任课老师都知道这个孩子因为玩儿游戏而没有完成作业。今天跟女儿吃中午饭的时候,讨论这件事。我们的结论是,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确实不对,但家长在群里反复爆料孩子玩儿了一天游戏确实有失考虑,因为这起不到任何作用,现阶段疫情特殊时期,玩儿游戏不写作业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在家庭内部解决。
回到今天的主题,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想求得关注。对孩子来说,这种求得关注的成本最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但是,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求得关注,不是要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去盯着他,二十四小时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而是要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能够理解到这个层面,作为老师和家长,才算真正看见了孩子,看见了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看见了孩子情绪表达的方式。这里的“看见”不单单是眼睛的物理看见,还有“心的看见”与“看见孩子的心”。
接下来当然是对症下药啦。
疫情期间,老师与孩子无法见面,家长是孩子情绪的重要发现者和疏导者。对于那些将责任全都推给孩子的家长,更应该去了解孩子想要被看见的这种需求。
比如,对于“慢慢腾腾型”的孩子,家长要了解他们磨蹭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他快速写完作业后家长还会给他布置其他作业任务,他的背后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所以他干脆往后拖——老师布置的任务都完不成,家长就不会再把额外任务交给他了。也有可能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忘东往西,今天忘写这个明天忘写那个;还有可能用笔手势不对、完美主义等原因写得慢。看见孩子是哪种心理和问题模式,解除孩子的抵触心理,解决当前的不良习惯和问题。
对于“游戏优先型”的孩子,他们其实是通过游戏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家长没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方式,看似中断了孩子的游戏基础,但他内心并不认可这种方式,疫情期间,与电子产品隔绝是不可能的,一旦有机会孩子又会陷入游戏无法自拔。这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事前约定,允许孩子作业写完的情况下,每天玩儿游戏要有固定时长,或者允许间隔几天玩儿一次游戏。在学习上,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些可实现的小目标,培养孩子自信心。
对于“破罐破摔型”的孩子,更要看到他为什么不愿意写作业。是因为没听懂不会写?还是觉得作业都太简单不屑于写?或者对某个科目没有兴趣导致的拖沓呢?找到原因,逐个破解,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看见和理解。
无论你的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打骂嘶吼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接纳他,理解他,与他共同面对,才是我们家长最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