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位母亲的育儿札记 (6)

  (6)妈妈,我永远都不想再听这个故事了

  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给煦儿读故事,即使哪天妈妈特别累了想偷个懒不读了, 煦儿也要死缠烂打着让妈妈读,而且似乎从来都听不够,仿佛希望妈妈永远讲下去,一直一直地讲下去。

一听故事,他的眼神里就立马闪出两道亮晶晶的光,妈妈刚读出第一个字,他仿佛就瞬间走进了故事的情境里。

妈妈最近给他讲的故事是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这真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一共有十本,加起来有80多万字。

煦儿每次让妈妈读这个故事时,总是不正儿八经地叫出书名,他总是会这样说,“妈妈,给我读‘我儿皮卡’”,或者说,“妈妈,给我读‘皮达皮卡历险记’”。妈妈从读第一页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个讲述孩子成长的故事。妈妈已经给煦儿读到了第七本《背叛的门牙》。

因为妈妈喜欢曹文轩,所以就给煦儿读曹文轩写的故事。

妈妈也和煦儿一样,从读第一个字开始,情绪就很快陷进了故事里,在故事里哭哭笑笑。煦儿也已经习惯了妈妈带着特别强烈的情绪给他读故事,妈妈读到悲伤的情节流泪的时候,他就摸摸妈妈的脸,帮妈妈擦擦眼泪。妈妈读到某一个特别有趣的情节时,会哈哈大笑,煦儿比妈妈笑得还夸张。

《背叛的门牙》的后半部分讲的是关于非典的故事。妈妈在读这一部分时异常的沉重,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十几年前全国人民在这场这场瘟疫面前的恐慌,无奈,勇敢,牺牲,死亡······想起自己和全校的同学被下令不允许跨出校门,每个人似乎都无心学习……想起“传染”,想起“隔离”,想起“口罩”······

煦儿不知道“非典”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是“瘟疫”,妈妈给他讲欧洲的黑死病,讲这种病是由老鼠传播的,发病时全身会出现黑斑,感染后四十八个小时内便会死亡,也给他讲天花、霍乱,还给他讲禽流感······

尽管妈妈讲的很平静客观,只是把这些瘟疫的发生时间,带来的灾难,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告诉他,可是很显然妈妈的讲解让他充满了恐惧感。因为晚上去刷牙的时候,他怎么都不肯一个人去,坚决要求爸爸或者妈妈站在他的旁边看着他。去卫生间小便的时候,他也坚决要求有个大人陪着他。

他不停地问,“现在还有黑死病吗?”“现在还有非典吗?”“现在吃了鸡会不会也得禽流感?”

爸爸有点无奈地对着妈妈说,“我说你啊,孩子这么小,你给他讲这么恐怖的事情,他心里能不害怕吗?”

“这么小也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太平的,美好的,总是会有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有人类很多时候都不能解决的难题,会有医疗也不能奈何的疾病和死亡。他应该知道这些,知道了这些他才会知道人类的繁衍是多么不容易,生命是多么宝贵,他因此会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知道害怕,会因为人类共同的灾难而哀伤也是一种成长,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妈妈据理力争,一口气说下来把爸爸反驳得哑口无言。

煦儿虽然内心里有点恐惧,但是这个故事还是深深吸引着他,他要求妈妈把故事继续读下去,妈妈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皮卡的家人和同学在这场灾难面前会遇到什么。

可是当妈妈哽咽着,眼泪哗哗地流着读到皮卡的好朋友马飞也得了非典后,煦儿把书从妈妈手中抽了出去,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听了,再也不想听这个故事了,以后也不想听了。”

“为什么呀?”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想,会不会是她强烈的情绪吓到他了,转念一想也不会啊,这孩子早就习惯妈妈一读到悲伤的情节就会哭得阅读习惯了。

“马飞也得了非典,他肯定就会死的,这太悲惨了,我真不想听了!”煦儿的语气说不清是心疼还是生气,或者是担忧,也许都有吧。

七本,一共50多万字读下来,煦儿似乎把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当成了真实存在的,熟悉的朋友。每次读到谁受伤,谁难过,谁遭遇了不幸,他总是会唉声叹气的。

妈妈觉得故事能够完善孩子的情感,故事里有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有孩子在生活中不一定有机会去深刻体会的情感,有孩子在现实生活里不一定能遇到的有着各种性格的人,而通过故事,孩子的各种感受和情感会越来越趋于完善,从而他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会越来越懂得别人。

于是,妈妈告诉煦儿,“煦儿,故事里的人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实的皮卡皮达,也没有和故事中马飞的经历一模一样的马飞,这些人物都是曹文轩想象出来的,但是的确有非典,有在非典中死去的人,死亡本来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只是有的是因为老了,还有很多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病了,并不是每一个得了非典的人都会死的,我们再继续看看马飞都经历了什么吧?”

“我不想,我就是不想”。煦儿果断地拒绝后就去玩车子了。妈妈也不再想着说服他,只是把书又拿到手上一口气读到了结尾。等到读完,旁边多了一团团用来擦眼泪的纸巾····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位母亲的育儿札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