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游记
□ 湖 山
这次去昆明一路颇费周折。桂林到昆明没有火车直达,需要先从柳州转车到贵阳,再从贵阳转车到昆明。贵阳到昆明这一段,火车在云贵高原上爬坡,总是被公路上的汽车超过,因此民间有一种说法: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早上八点到达昆明,就近找了一家旅馆安顿,旅馆正对着火车站,条件有些简陋,四五个人住一间房,但价格也相对便宜,适合电大学生的消费。这里出行很方便,附近有多路公交车,可以去市中心,也可以通达旅游景点。昆明最著名的景点,当属有“省城第一名胜”之称的大观公园。
一
大观公园又叫近华浦,位于昆明城的西南,紧邻滇池的北岸,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滨园林。走进公园,穿过近华浦门楼,就是大观楼景区,这里四面环水,水域古称西湖,俗名草海子,虽然远不及杭州西湖大,但却有一些相似之处,这里也有长堤拱桥,垂柳荷塘,大观楼前的湖中,也立着三个葫芦型的白石墩,颇似杭州的三潭印月,湖边也有一座楼外楼,与杭州的楼外楼一字不差。每年的深秋至早春,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在此栖息,场面十分壮观。我们去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了它们的踪影,只有成群结对的鸳鸯,在湖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也就是1690年,由当时的云南巡抚王继文所建。咸丰七年,大观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重建后,又再遭水毁,光绪九年又重新修建,一直保存至今。大观楼为三重檐戗角木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顶,一楼正门两边墙上,挂着蓝底金字的长联,大观楼有这幅长联而闻名遐迩。走进楼内,陈旧的建筑少有粉饰,基本上是120年前的原貌,具有厚重的年代感。二楼“拔浪千层”的匾额,为咸丰皇帝御笔亲书,楼上还有一些名人字画。上到三楼,凭窗眺望,滇池的湖光山色,显得秀逸而多姿。草海的水榭楼台,桥堤曲廊,将湖面分割出若断若续的几个单元,看上去显得很有层次感。真是楼外有楼,景外有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大观楼始建后,又陆续修建了澄碧堂、观稼堂、涌月亭等建筑,逐渐成为昆明的一大名胜。当地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在此登楼赏景,欢宴宾朋,饮酒赋诗。这些人的诗词,不外乎吟风弄月,粉饰太平,歌功颂德,难有上乘之作。直到乾隆年间,一位布衣寒士的到来,才一扫俗唱,这个人就是孙髯。
孙髯(1685—1774),字髯公,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亲寄寓昆明。他饱读诗书,博学多识,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对考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于是发誓终生不参加科考,并以“万树梅花一布衣”自称。有人说他性格偏执,也有人说他性格高傲,这样的非常之人,必定有非常之举,有一天孙髯来到大观楼,面对浩荡滇池,心中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一副180的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的景色,壮阔浩渺,妩媚秀丽,引人心往神驰。下联极言云南千年历史,将至高无上的皇权视为“苍烟落照”,表现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全联对仗工整,辞采灿烂,文气贯注,用典精当,遣词造句精炼圆熟,音韵节奏铿锵流美,可谓别创一格,自古未有,几乎不可改易一字,读来令人神思飞扬,回味无穷。
此联一出,振聋发聩,四方惊动,士子百姓争相传抄。昆明名士陆树堂,将长联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悬挂在大观楼上。当时的官府,嗅出了长联的叛逆气息,于是就有朝廷大员出来,对这幅长联大加篡改,并将之挂在大观楼,以取代孙髯公的长联。这种偷梁换柱,点金成铁的拙劣行径,令云南士民十分反感。光绪十四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只好让赵藩重新将长联楷书,以自己的名字题名刊出至今。二百多年过去,不少文人绞尽脑汁,想要与孙髯公一较高下,以至于仿作竞相问世,无奈都是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终没有人与之比肩,丝毫不能憾动“天下第一长联”的地位,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赞:“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古往今来,中国的名楼都是命运多舛。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无一不是屡毁屡建。这些名楼,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凤凰涅槃,靠的就是有一篇不朽的诗词或文章。大观楼也不例外,有了孙髯公的这幅长联,不仅两次从废墟中重生,而且跻身于中国的名楼之列。
二
离开大观公园,我们乘船进入滇池。滇池是个美丽的高原湖泊,海拔1886米,周围青山环抱,农田纵横,岸边一排排的绿树,掩映着古朴的村庄。蓝天白云下,辽阔的湖面,碧波万顷,水天相连,给人一种海的气魄;远处的一艘艘木船,桅杆上升起满帆,轻轻游移的簇簇白帆,点染出一片灵动的画面。我们坐在船上,一阵阵微风扑到脸上,让人感觉十分爽气。眺望滇池的彼岸,蜿蜒伸展的西山,犹如一位曲腿侧卧,青丝垂海的睡美人,散发出一份浪漫的风情。
船在海埂附近靠岸,我们在这里下船,从西山脚下徒步上山。山崖有些陡峭,落差大约二三百米,本以为可以轻松攀登,殊不知在高原上爬山,远比低海拔地区艰难,感觉双腿沉重,浑身乏力,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有人说这是正常的高原反映。
好不容易爬上了西山,大多数人直奔了龙门,我们几个落在后面的,先去了附近的聂耳墓。聂耳墓坐落在一片缓坡,这里松柏围绕,环境清幽,墓前有聂耳的全身塑像。墓地设计精巧,庄严大方,钢琴造型的墓冢,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墓碑上写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墓基的汉白玉花圈中间,有“1921—1935”的生卒年份。墓边的7个花台象征七个音阶,24级石阶表示聂耳享年24岁,墓碑背后有郭沫若先生撰写的祭文。
聂耳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音乐,能够演奏多种乐器。作为当时的一个进步青年,他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他在听了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后,曾经对朋友说:“我们中国为什么没有一首这么好听、这么激昂的歌呢?我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浑身有斗志,我想创作一首中国的《马赛曲》。”
1930年,聂耳来到上海,他积极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创作了许多激励斗志,昂扬向上的歌曲。在抗日最艰苦的时候,从上海的监狱传出了一份歌词,这是作家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主题歌。聂耳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为歌词谱曲,并且很快完成了曲谱初稿。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聂耳取道日本前往苏联,在日本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将定稿寄回了国内。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海滨游泳溺亡,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了他短暂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迅速在中国大地传唱,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戴安澜将军的200师,将它作为军歌,用来鼓舞部队的士气。二战结束之际,盟军又把它列入胜利凯旋的曲目。新中国成立时,曾经大规模征集国歌,推荐出来的600多首歌曲,没有一首能够超过《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它最能唤起人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热情,最能代表中国的民族精神。
聂耳墓前,不断有人前来凭吊,人们献上鲜花,鞠躬致敬,还有人在此播放国歌,表达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怀念。激昂的旋律,动人心弦,催人奋进,使人热血沸腾,顿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半个世纪过去,历史一再证明,《义勇军进行曲》是世界上最好的国歌,而且没有之一。
三
离开聂耳墓,我们前往龙门景区。景区包括三清阁和龙门石窟,这里悬崖峭壁,石峰嶙峋,素以奇险著称。建于元代的三清阁,位于太华寺南的罗汉山,九层十一阁的道教建筑群,都是在悬崖上凿壁修成的。宫观由下而上,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形成了“悬空寺”的景观,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飘渺之感。从罗汉崖到灵官殿,中间有一座朝天桥,石桥架在断崖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过桥到达灵官殿,殿内执鞭贯甲的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向西蜿蜒而上,危峙在峭壁上的三清阁,里面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这是道教最高的神灵。登上楼阁,滇池风光尽收眼底,正如这里的一副对联所写: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乌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问奔走,难得接迟故里,采啸傲金碧湖山。
三清阁往上是真武殿,上有“北极玄天”的牌匾,里面供奉的神武大帝,是道教统领北方的大神,殿内有老子骑牛过涵谷关的画像。真武殿的后面,有一口石井,名为“孝牛泉”。传说从前有一个屠夫赵五,要将家中的母牛宰杀,小牛为了救母牛,将他的屠刀叼走,赵五追赶小牛到“孝牛泉”,见小牛把刀压在身下而卧,看到小牛的一片孝心,赵五为之感动,回家把母牛和小牛一起放了。
从孝牛泉旁的“别有洞天”,至挂榜山南端的“达天阁”,是修建在千仞绝壁上的龙门石窟。石窟开凿于明嘉靖年间,先后共经历了72年,这条傍山的石道,都是人力从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钻打出来的。石道中途开有隧道,隧道呈螺旋宛转,高度与人相等,内有“普陀南海”的字样。走出隧道,有一座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两侧分别刻有鲤鱼和金龙。古人把金榜题名,比作鲤鱼跳龙门,有一跃龙门便身价百倍的说法。石坊前面就是达天阁,石室正中雕刻有魁星,是道教主宰文章之神,民间俗称为文曲星。魁星右手握笔高举,右脚踏住鳌头,寓意高中状元,独占鳌头。据说明代以后,云南本土未出过状元,于是先人们便在西山开凿龙门,希望云南早出状元。执着的状元情节,总算盼来了回报,清末1903年,云南石屏人袁家谷,考中经济特科一等一名,圆了云南人的状元梦。
走出达天阁,正准备原路返回。突然发现我们的一位女生,爬出龙门石坊边的栏杆,摆弄着姿式在照相,她站的地方面积狭小,身后就是悬崖绝壁,可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却把我吓得心惊肉跳。为了她的安全,我只好强作镇静,内紧外松,让同学先接应她下来。等到她安全落地,我严肃批评那几位同学,他们伸头回望了栏杆外,自己也感到了后怕。这些同学虽然都是成人,但还有些年轻懵懂,难免会做出什么莽撞之举。我作为带队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必须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无法向学校和家长交待。从此每到一地,我都要强调安全,以求旅途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