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一刻起(352)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就是一面镜子

2020.10.3 庚子年八月十七 周五 阴

      阴雨天气,没有出去玩的兴致。静静地呆在家里倒符合我的心意。一边喝茶,一边看手机,偶尔和朋友聊一下天,然后仔细看了看上的文章,尤其是那些阅读量比较高的,标题比较吸引眼球的,而且获得贝和钻比较多的文章。这一看的结果,让人有点丧气。真想骂出一句脏话来,都是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也奇了怪了,人们为什么这么无聊甚至莫名其妙,怎么都喜欢看这些东西。由此判断,灵魂有趣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可能是闷的慌,或者空虚寂寞的没有事干,而且不喜欢读好书,厌倦思考,就随便盯个标题醒目的看一下打发时间而已。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不可小看或者贬低这些读者,应该善待他们,谁让咱写不出既高雅又耐看的作品呢?或许还是咱的错,不肯迎合他们,但可以影响他们。大众喜爱的未必全是低俗和庸俗,应该相信这一点。

      实际上自己的习作随笔大多并不希望公众看,也不关心阅读量。那还有什么醋意可发的呢。

      倒是想在长假里写下点东西,要不然全是过去的作品,既说明自己对曾经的岁月过分留恋,又说明现在拿不出手好的作品。怎么越学越倒退了,这不应该呀!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平庸的作品不让出笼?出什么笼,怎奈就没蒸下东西。耻笑了自己一番,忽然有两朵思想的火花闪现。抓住灵感,写在下面,同时以为,杂文随笔似乎更宜出现在自己的笔端。

      一、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作为一国之君,将自己身边的治世能臣当作一面镜子,时常自照自省,便能准确知道自己的得失。从而做到策略恰当则坚持发扬光大,有了过错便及时纠正,这便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而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很少有魏征那样的人,即便有,人们似乎也不需要那样的人给予指导和帮助。魏征的层次太高,那是治理国家的大人物。但唐太宗以人为镜的著名论述,作为名言警句却永远不会过时。

      窃以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足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知道得失和进退。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听到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悲有喜,有好有歹,有家长里短,有逸闻趣事,包括古今中外,也囊括神话和现实。但只要是故事,便有情节和人物。而只要有人物就有人物的选择和作为以及后果。听故事的人,只要认真听了,只要仔细思考,就足以从一个一个的故事中明白许多的道理,以及把主人公换作自己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针扎一下手指肯定很痛,干柴如果遇见火种就一定会燃烧起来,这个不需要自己再去实践去体会,因为没有那样的必要。所以别人干了什么坏事受到了惩罚、干了什么错事受到了损失,或者做了什么好事受到表彰,做了善事得到回报,都可起到镜子一样的作用。而无需亲历亲为,所谓模仿而知之。

      有的人很犟,驴脾气,还有的人过分自信,正在犯与别人一般无二的错误,明知下场可能十分悲惨,但坚信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侥幸别人的后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顽固的认为依靠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别人的后果。但事实证明,自己比别人強不了多少,别人战胜不了的敌人,自己同样败在了那个敌人的脚下。当自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认错时,已经为时过晚。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我记不准是那位大师的名言,他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名言我们在平心静气的时候,都理解准确,深以为是。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只剩下百分之一的人会想到它,遵循它的指引,不做傻事。但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忘记它。而且在不同程度的遵循“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个原理。

      本来的确是别人的过错过失或者是故意的胡作非为,但由于针对的是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人们总是会非常的愤怒,生气而且伤心。如果要求遇到不平的人毫不在意,一点也不往心里去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是个傻子或是城俯海一般深。但事情处理完结之后,或者这件事情对个人的生活不再产生消极影响时,就没有必要一直耿耿于怀,更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的心情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个账实际上太容易算出结果了,可是有的人偏偏自讨苦吃,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从现实生活看,这样的女人最多,但男士们好像也不少。

      心眼太小的人,性格内向的人容易这样,这是一个因素,但这些人的小聪明和怕吃亏心理始终是占上风的。之所以斤斤计较,针锋相对,没完没了,始终铭刻在心,说穿了就是比较愚蠢,算不来大账。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那一刻起(352)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就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