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唐传》第一章(一)

《刺唐传》第一章(一)

原创 秦原(作者笔名) 军哥说易 2022-04-27 08:00

开皇二年[1],隋文帝因都城长安城始建于汉代,城市过于狭小,宫宇亦多朽蠹,嫌其“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通直散骑常侍[2]庾季才也上奏:“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于是决定另建新都。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新都名为大兴城。因太子左庶子[3]宇文恺[4]“有巧思”,命领营新都副监。宇文恺深通《周易》,决定以卦像理论来设计都城[5],最后他选取了第一卦:乾卦。他从龙首原[6]北部梁洼相间的天然地形中找出了六条东西向横亘的高坡,以象征乾卦的六爻 ,并从南向北按九一(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上九)的顺序排列下来,因为九五最尊,他就在北边的最高的第五道坡上设计了宫殿[7]。建成后,这长安城极是恢弘。宫殿“东西四里[8](不含掖庭宫),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崇三丈五尺”,而主城“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左宗庙,右社稷。百僚廨署列于其间,凡省六,寺九,台一,监四,卫十有八。东宫官属,凡府一,坊三,寺三,率府十”。此城一成,便足天下瞻仪,是为当世第一大城。唐朝龙兴以后,就把大兴改名长安,作为都城。传至宪宗时,已历两百余年,那是更加的繁荣奢华了。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刚刚见到这长安城时,便写诗赞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9]”

当六月初三晨,静安里的那声惨呼喊起的时候,略有肥胖的宪宗正在大明宫的寝殿飞霜殿中睁开眼睛。飞霜殿原是玄宗皇帝的别殿,飞霜之名来于此殿地势较高,处在山麓,冬日“雪降即化为飞霜”。虽然是个偏殿,但飞霜殿离含元殿不远,和武英文极等宪宗经常议事的诸殿更是很近,元和三年后,宪宗就把飞霜殿作为自己的寝殿。鸡人[10]已经唱了晓筹,此时离早朝已经不远,宪宗也该要起宸了。

即位十年来,他“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任用杜佑、杜黄裳、于頔、郑絪等诸多有治国之才的宰相,平时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从元和元年,宪宗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11]刘辟就进行叛乱,他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12]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开始,这十年来,他勤勉政事,君臣也同心同德,元和削藩的政局已经粗有成果。每天他几乎都是这个时候起床,前去前殿议事。已经当了十年的皇上,宪宗对每天早朝已经有点厌倦了。

所以当卯时初刻,宪宗已经基本穿好了早朝时的衮龙袍并漱口清面后,他看到一个身着青衣的小太监从含元殿到飞霜殿的廊上跌跌撞撞的跑来时,不禁叹了口气。由于早朝要点卯[13],太监一般寅时就要在朝堂扫地整除。小太监跪在玉阶上嘶了几声“万岁”后,好像被吓坏了,就一直跪在那儿发抖。宪宗看着一脸煞白话都说不出来的小太监,哼了一声,沉声道:“外廷[14]的宰相们是不是说什么了?”

小太监还没来的及答话,只见内侍[15]陈弘志从朝堂和大明宫之间的玉阶上匆匆奔来。一样的满脸煞白,他奔到殿口,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嘶哑的跪下请安:“大家[16],今晨发生了一件大事!”虽然还算镇定,但已经不是平时那个尖细的嗓音。

宪宗一愣,大事?外廷还能有什么大事?他随即恩了一声,却正碰上陈弘志惶恐的目光,就摆了摆手:“说下去。”

“大家,武元衡相国在上朝的路上被人刺杀了!”

正在戴冠的宪宗只听清了前半句,问道:“他怎么了?”

陈弘志咽了口水,声音更加嘶哑:“武相国他,他在上朝的路上,被人刺杀了!”

宪宗一愣,仿佛被什么打中了,他慢慢的坐倒在龙床上,无力的挥了挥手。八个正在服侍他穿衣的宫女立刻跪倒磕头,接着起身分两列倒退了出去。陈弘志朝门口看了一眼,那个小太监看到他冷冷的目光,吓得一哆嗦,磕完头后战栗着也退下了。宪宗无力的问道:“是什么时候被刺的?”

陈弘志跪在在地,头磕的更低了,仿佛整个人趴在了地上,“臣已经飞马去问了,回说是大约是三刻前――”

――三刻前,策马狂奔的白衣人赶到了长安外城的延兴门[17]外。隔了升道、升平、永崇三个坊就是靖安坊了,白衣人舒了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他把随身的包袱解下系在马背上,拍了拍那马道,龙兄,你先回去吧,我随后就来。那白马极有灵性,仰天长嘶了一声,向春明门方向跑去,很快消失在暗夜中。白衣人紧了紧衣衫,一步就在城墙上踩上了九尺之高,接着一个转身,轻巧的踩在延兴门的石匾上,再一拧身,已经一脚踩上了雉堞[18]。两个门楼上的金吾卫军士[19]只看到白影一闪,白衣人已经越过了城墙。他也不减下坠之速,伸脚在内城墙上一顿,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数丈之远。他回头看了一下天,还是黑沉沉的,只有西边的昴星[20]在天角挂着。还来的及吧,他展开轻功奔去,当真疾逾越奔马,弹指间已经过了升道坊。

正当白衣人快到升平坊的尽头时,三匹马从永崇坊的夹道中飞驰而来,一前二后成品形飞奔,显然是训练有素,蹄声犹如暴雨般敲击在坊道[21]上。白衣人一惊,却不向边上避让,脚上重重一顿,身形便拔地而起,倏地边越过了第一骑,微光中瞥见三个骑士都身穿灰色斗篷,第一个骑士好像掕着一个小箱,飞马狂奔之际,小箱却如放在桌上一样纹丝不摆,显是内功极高。眼见后两匹马奔腾而至,白衣人一提气,正要使出飞鹞七式的轻功掠过,突然感觉一股凉意袭来,余光一扫却见两柄寒光似水的长剑刺向自己膝盖两侧的阳陵泉。白衣人也不回首,直接从腰间抽出那短杖,反手从一个极其巧妙的方向一挥,金石相交般的噌噌两声,双方都是一惊,深感对方功力之深、招式之妙。白衣人却借势又向前飞出了丈余,三个灰衣人一起勒马站住。后两人正欲回身再出手,提着箱子那人却低声说道:“不要节外生枝!”声音苍老嘶哑。白衣人正回头一看,只见那灰衣人眼光在黑夜中如豺狼一样闪着寒意,不由得心中一癝。那三骑随即朝延兴门疾驰而去。

白衣人想追回去问个究竟,一想事态不由耽搁,继续朝靖安坊奔去,就在永崇坊和靖安坊的十字路口,远远的听见了一片哭声,却见一群金吾卫[22]的士兵在武元衡的宅第附近混乱的走动着,武元衡儿子武翊黄[23]的声音像是在大声哭喊着,边上好像有人在叫着去喊段文昌[24],他走近一点,武宅前甚至还有几个神策军的军将在不断着说着什么。出大事了,难道武相已经出了意外?白衣人再走进前一看,地上仿佛有一大滩血迹。他顿时心乱如麻,难道终究还是晚了?正当他逡巡无主时,几处尖锐声音在哭声中传了过来,他分辨出“武大人”“裴”“淮西”等几个不成调的词。裴?裴度!裴中丞也有事!正在想的时候,两个士卒走了过来,白衣人听他们在说,“听说已经飞马去禀告内廷了,就算又派了一批了,诶,怎么交代啊”“是啊,武相国死的太惨了”“听说裴中丞也……”

武相!裴中丞!白衣人心中一阵刺痛。武相还是被人杀了。裴度又怎么样了呢?三两个起落间,他已经冲过了一个路口。因为和皇室有亲,裴度家住的崇仁坊就在皇城边上。他心乱如麻的奔去,看见裴宅前也站满了金吾卫士兵,却十分平静,并没有哭声,心里安定了一点。

突然间仿佛背后有人“咯”的一笑,他瞬间先向左前划开六尺,回首一看,暗中见原来的地方站着一个雪衣少女,正盈盈看着他,说道:“你又来迟了!”白衣人又惊又怒,也不答话,一杖划了过去,以及少女胸前。雪衣少女蓦地倒退八尺开外,手里却有一根软鞭翻来卷住了短杖。白衣人随即横杖一封,杖间却指向了少女肩贞,少女随即反鞭一转,白衣人左掌伸出,少女随即抵上,眼见三招内就成比拼内力之局,裴宅大门却打开了,橘黄的灯光顿时照亮了大门。一个管家装扮的人打着灯笼走了出来,白衣人一见,叫道:“裴中兄,快擒住这刺客!”

那叫做裴中的管家立刻带了四个金吾士兵过来,一见却欢声道:“原来姑娘还在,真是太好了,请回府歇息一下吧!”白衣人一愣,随即撤了掌力,说道:“裴中兄,这是怎么回事?”那少女却一闪身就上了旁边房子的屋顶,用手刮着脸说:“羞羞羞,没问清楚就乱动手,还一剑倾城呢!”白衣人赧色的脸在灯笼照下更显彤红,正想施礼道歉,雪衣少女却如清云一般不见了。白衣人满脸通红,却不愿失了礼数,拱手赔礼道:“裴兄见笑了。裴大人是否还好?另外,不知那位姑娘却是何方的侠女?”裴中拉着白衣人笑道:“裴中丞受了点伤,不碍事。是那姑娘出手,赶走了几个刺客,要不我们真抵挡不住。那姑娘的芳名为兄不敢乱叫,他日贤弟必然得知。是了,你怎么半夜过来?脸色这么苍白,一出手就叫刺客?”眼见白衣人只是含泪摇头不答,裴中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颤声问道:“那个谶语是应验了?”咣的一声,手中的灯笼掉在了地上。

“那个谶语是应验了[25]?”千里之外的李师道也在想,“双陆初逢天相[26]落,彼黍离离[27]当寸尺”,真的已经应验了?李师道是私生子[28],读书不多,第一次听到这句谶语的时候,愣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听了做谶者的解释,他才恍然大悟。双陆为戏,实有攻伐之音;天相为星,为主宰相;唐制以黍为基本度量衡,黍者,元衡也;积黍为寸尺,度也;离,又假借为“罹”,可解割取之意;黍离之悲,讽亡国之痛。杀了武、裴,必然寒朝廷之胆,继之数镇并起,李氏该真有亡国之痛了。

李师道也曾问过:“既然是双陆相逢,师父又从不做虚妄之语,那就该当是六月初六,为什么初三就动手?”做谶者的老道士这样回答他:“老道平生确实从不虚言,但莫忘了三是半陆,六月初三也是双陆初逢。更重要这是疑兵之计,要是初六动手,恐怕他们早有准备了,便是那老匹夫,我们便无人敌他得过。淮西虽说买通了太白那边的人,依我之见,恐怕难以取那老杂毛的性命,况且,飞鸽传书来看,太白那边已经在剑南东川的人估计已经知道了,据说还带着那柄剑,”说道“那柄剑”的时候,李师道清楚的看到老道士的眼中射出愤恨的目光,都看的他心里直发毛。好在随即老道士继续用平时空洞的声音说道,“这么看我们不一定拦得住,好在就一人而已,于大局无碍。初三一到,武裴二人的首级怕是不在了。前朝颜鲁公[29]以兵解[30]而升仙,武裴二位要好好感谢李令你了。”

[1] 隋文帝杨坚(541~604)的年号,公元582年

[2]官名。晋武帝以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为通直散骑常侍。后与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成为三个官名。南北朝均三者并置。唐惟置左右散骑常侍,无员外、通直名目。

[3]属于东宫属官。职能是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就是跟随太子身边,辅佐太子,有什么不正确的可以驳回纠正,将太子的言行好坏上奏天子。正四品上阶官职。

[4]宇文恺(555年~612年)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字安乐,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人,后徙居长安。出身于武将功臣世家,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官至工部尚书。谥曰康。

[5]参考自李令福《隋大兴城的兴建及其对原隰地形的利用》,他部分理论和实际地形不符,本书已作修改。

[6]龙首原以北地势低平,向渭滨倾斜,长安城南倚龙首原,北濒渭河,西临潏河,东近灞、浐河,选择了西安地区地势最为平坦的一块,为修建规模庞大的都城提供了优越的地理基础。它既可以在龙首原上设置宫殿,又有广阔的平地布设居民区,同时又能从西南方面引交河、潏河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整个地形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直达渭河之滨。

[7]最高的是九二,为化解而都被设计为寺院道观,不能和九五相抗衡。

[8]唐朝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五尺为步。


[9]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10]周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11]全称剑南西川节度使。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分原剑南道为剑南西道和剑南东道,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管辖,公元764年两川合并恢复剑南道,公元767年又分割为东西两川,自此剑南西川节度成为定制。其中剑南西川节度使辖恭州等二十三州,保宁都护府,成都府等州府,治所设在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兵力无定数,一般在三万至五万之间。

[12]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唐天宝十三载(754),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临洮以西的磨环川置神策军,安史之乱时入朝拱卫。德宗、宪宗时常用以出征藩镇;长安西、北备御吐蕃的部分防务也由神策军承担。

[13]唐时官署衙门卯时(早晨5时至7时)开始办公事。官员查点人数时叫“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

[14]外廷是皇帝举行大典,接见群臣,处理政事的地方。由若干个大型宫殿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一般称为“前殿”官名。,是皇帝举行即位、大赦、节庆等大典的地主。外廷的东西两侧是官员办公的低矮房屋。

[15]隋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唐朝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参见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

[16]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称呼。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初令宫人宣勅示王后,后曰:‘愿大家万岁。昭仪长承恩泽,死是吾分也。’”

[17]长安城的三个东门之一,下文的春明也是其中一个东门,另一个是通化门。

[18]墙或某些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有支撑或掩蔽作用。箭垛还可以在后面射箭的地方。

[19]一般来说守卫城门的是金吾卫军士。

[20]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四宿。《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说文》:“发也”。昴又称为留为日,为鸡。为西方第四宿,居白虎七宿的中央,在古文中西从卯,西为秋门,故昴宿多凶。

[21]坊道也是土路,但一般街坊的住户会把坊道筑的实一些,以便雨天行走。

[22]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的两卫。唐龙朔二年,采用汉执金吾旧名,改称左右金吾卫,设大将军、将军及长史、诸曹参军,与其他各卫相同。以后又是增设上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随从皇帝。

[23]两唐书无传,按徐松《登科记考》。

[24]段文昌是武元衡的女婿。

[25]《新唐书》五行志(二):元和初,童谣曰:朾(chéng)麦朾麦三三三,乃转身曰:舞了也。现在有文章认武元衡应的此谶语,舞了也即武了也,六月初三是三三三。但这童谣是在元和初,武元衡被刺是在元和十年,并无多少相关,因为作者重新做了谶语。

[26]天相,星名。顾名思义乃天生的宰相,辅佐之命。因执印信所以为人坦白诚恳,公平正值,不偏不倚,学识渊博,温良恭俭让,惟有如此之人品方能取得天子之信任,百官之服从。

[27]《黍离》的首句。选自《诗经·王风》,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28]旧唐书《李师道传》:师道,师古异母弟。其母张忠志女。

[29]即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30]兵解为道家对死的称呼,意思是脱去肉身,成仙得道,当年颜真卿被杀的时候,有人就说他是兵解了,借刀俎加身之机脱壳成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刺唐传》第一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