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孩子的预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有效的推动力量。

      究竟什么样的力量才是有效的推动力量呢?我在班级内试行“小老师”模式,先把新课作业进行布置,学生先进行预习,第二天进行抽签的方式进行讲解,上台讲解的学生要进行仪式感的自我介绍:“我是xxx老师,我今天讲解的是第几题,我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小朱同学也可以讲得很精彩

      通过学生把自己定位为老师的时候,学生的角色变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和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就有了明显的区别,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角色,提前会去熟知每一道题,把每一道题都弄明白,有些同学提前观看视频,有找懂的同学帮忙讲解,有的认真去解读例题等,学生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弄懂每一道题,再次通过学生的上黑板的讲解,又对自己抽到的题目进行了一次复习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达到90%,老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剪一下边边角角”,引导学生去去提炼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对于学习方法比较笨拙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引领和提升。老师适当的鼓励语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激发,助力学生持续去寻找学习的快乐。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讲解清楚,这需要一些时间的巧用。第一,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之间先进行一个预讲,如果没有讲明白的地方,可以互换角色进行讲解,达成一个同伴互助的目的。第二,小组加分模式,小老师能把题目讲解清楚,加分同组的所有同学都可以享受到加分,这种小组“捆绑”模式,同组同学可以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第三,挑战模式。当某一个小组的同学讲得不够清楚的时候,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一个挑战,挑战成功又可以为全组同学加高于原小组的分数,每一个同学赚取来的加分,全组同学共同享受。为小组赚取荣誉的同学,在小组中的威望又进一步提高了。第四,小组监督管理模式。同学之间相互布置作业,第二天到校相互检查,完成的同学可以对未完成的同学行使惩罚。第五,B组模式。如果小组内有一个“懒汉”同学,该组的同学可以开除小组的权利,被开除的同学自成B组。因为人属于群居动物,自成一组内心会很孤独,所以不愿意脱离群众的同学必须加油。

      任何驱动模式和创新模式,都必须以儿童为中心,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存在感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过一种完整幸福的学习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推动孩子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