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治疗进展(书摘1)

        作为一名双相障碍患者,科学地看待双相障碍,关注此病的治疗进展,抓住临床领域的实际成效,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阅读医学类专业书籍是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的,了解一些有关此病的基本常识,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以下内容摘自《双相障碍的治疗进展》(原著标题:《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s》 Terence A. Ketter 原著,王学义 王育梅 主译):

        尽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但是目前的基因研究仍未找到适合双相障碍临床风险筛查和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相关研究还发现,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许多遗传相似性。

       关于药物治疗受益和损害的研究,目前通过分析“治疗所需的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和“损害所需的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harm,NNH )获得。目标是寻求NNT比NNH更低的治疗方案,就是个更低的损害,更高的疗效。通常来讲应该是一位数的NNT和至少两位数的NNH。 NNT越低代表疗效越好。一位数(最好是数值小的个位数)通常代表了双相障碍急性期治疗效果良好。NNH 越高代表效果越好。疗效和损害率之比被称为疗效损害似然比(likelihood to help or harm,LHH),被定义为NNH/NNT。LHH 大于1 被认为有优势,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治疗更有效而不是更有害。

       医生在考虑用药时,要考虑采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药物的疗效、损害、安全性、EPS(椎体外系症状)和耐受性等因素。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普遍认为,对于某种药物而言,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良反应也更明显,治疗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也不太明显。双相障碍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惊厥药物等。常见的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双丙戊酸纳和卡马西平。抗精神病药物分为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FGAs)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SGAs)。前者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和洛沙平等,后者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和阿塞那平等。抗惊厥药物包括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托吡酯等。

       SGAs和抗惊厥药是两类已经研究证实的治疗急性躁狂的非锂盐药物。SGAs通常治疗急性躁狂有效,但是在安全性/耐受性方面具有很大不同。相反,抗惊厥药的疗效范畴有很大不同,虽然(除了丙戊酸纳、卡马西平或者奥卡西平以外)对急性躁狂的疗效不佳,但是其中一些通常对双相障碍患者共病状况有效,并且有充分的安全性/耐受性。一些抗惊厥药(比如加巴喷丁、托吡酯等)对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无效,但对治疗某些特定的双相障碍患者的共病情况有效。比如,广泛性焦虑障碍、体重增加(>7%)、进食障碍、食欲亢进、酒精依赖、偏头疼、慢性腰背疼痛等有效。 

        截至2015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双相障碍预防性单药治疗的指征授予3种SGAs(奥氮平、阿立哌唑和利培酮LAI),4种SGAs获得预防性联合治疗的指征(喹硫平、利培酮LAI、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合并锂盐/双丙戊酸纳)。

       双相障碍的联合心理治疗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FFT)、认知行为治疗(CBT)、人际关系和社会节律治疗(IPSRT)、团体心理教育治疗、辩证行为治疗(DPT)、正念认知治疗(MBCT)、小组心理教育(PE)等。证据表明,心理治疗用于双相障碍预防性治疗比急性期双相抑郁更多一些。对照组的数据表明,在双相障碍中联合心理治疗干预及其重要,在疾病稳定期或抑郁发作时是最佳干预时间,而非躁狂发作,因为躁狂发作是存在显著认知和行为紊乱的心境状态,心理干预可能并不适宜。由于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病耻感、知情同意的挑战和照料方面的顾虑,ECT(电休克治疗)通常是对药物疗效不佳的难治性躁狂患者备选的治疗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相障碍的治疗进展(书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