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拿着高学历996?你所不知道的茶圈美女们,正轻轻松松地月入过万

你印象中的高收入人群是不是高学历,大厂白领?

事实上在茶区茶城周边,有这么一个人群,不一定是高学历、不是大厂白领。

他们是游走在茶城周围熟悉各种茶,各种包装各种价格的卖茶妹。

他们学历不高,工作不累,收入非常高。

他们只需紧紧抓住10~20个优质的茶叶采购客户。就可以稳稳的实现月入2- 3万。这个数字是不是已经远超好多天天在格子间里敲ppt的小白领了?

他们盈利手段就是一部手机,一张车票和一张不算豪华的茶室。

他跟随茶店上班,往返于各个茶区。精通各个茶店所售茶叶,茶器,礼盒、包装等。

如果让他谈起时尚潮流,时事政治经济大潮,他们可能不会懂,但是如果说起茶叶产区、包装规格、泡袋颜色,价格品质等等,他们却能如火家珍。

有时候他们也身着汉服深入茶区。拍照取景打造茶人人设。可以理解,在眼球经济的当下,他们这样做也只是获取流量的一种工具。

他们所接触的客户平均每年喝茶消费金额在几万元以内。可能不算很多,但是他们背后往往都决定者成千上百套茶叶礼盒的采购权,一单下来订单金额30-50万不在话下。哪怕只是20%的毛利,他们也能轻松赚得数十万元。


 过去的几年中,曾经靠武夷山外公茶的深圳女孩卖茶套路,被曝光之后。卖茶女的身份往往多有质疑。甚至把卖茶女和一些灰色服务的联系起来,这样是很不负责任的。


大数据往往是智慧的,而一叶障目,因噎废食却成为网民长期持有的习惯性动作。今天只说一点,就是想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游走于茶城周边的。微商茶叶群体。

中间商赚差价这件事情是不是合理的?

     随着某二手车平台推出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广告以来,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顿时觉得正中下怀。一股打破天下中间商的风潮席卷而来。

      事实上,如果是对标准产品来讲,功能规格统一,出厂价明确,这个时候中间商赚的就是个差价,抛开商业关系背后的人情不谈,打破这类中间商是有可能的。

      但是对非标品的茶叶来讲就不可能了。

      原因如下:

01

他们花了更多时间再茶叶上

如果不是长期浸润在的茶行业,你甚至都无法说出6大茶类的名称,更不用说茶叶的产区,品类,季节、口味、品种了。更有包装的材质样式,材质、规格、价格等。而这些细微的差距中代表的价格却是相差的。

       这里游走于茶城各个店铺之间的“中间商”凭的就是对每家店茶叶口味和价格的了解,对包装、礼盒的了解,从中选出最有组合。在此基础上,赚的应有的价差,这和互联网创业中风行的赚取信息差并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对于大量采购商来讲,和这些人联系的确确能让你省去不少的采购成本。

02

他们的效率更高

当然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作为采购方,我直接联系茶叶店铺不行吗?

      我想说的是当然可以,除非你已经明确了采购的茶叶品种,茶叶的品质和茶叶的包装等一系列东西,然后直接下单给他,通过批量订单谈价格,但是你有核算过这样反复确认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吗?

      如果找到单店,店家一定倾向于尽可能把所有的需求在自己一家店里全部实现;而我们说的中间商,他们却可以立足于整个茶城的所有店铺,以较低的价格来获得来整合各个店铺的各个资源,你所面临的是整个茶城的所有的礼盒资源,所有的货品资源,因为他们要从中获利,所以他们一定会充分的细致地对比价格,比他们长期驻守各个茶叶店铺的经验来讲,尽管他们加了价,基于你们的信息差,即便你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比对,你也未必能够像他那样采购到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

03

谁才是大客户

      对茶叶店铺而言,你们谁才是大客户呢?

      对中间商而言,他们是几乎每天都会来店铺订购茶叶的大客户。而你是一年只来一两次的大客户。从人性自私的角度分析,店家希望获得更多利润,如果一定割一个人的韭菜的话,那你说他会优先割谁呢?

       店家一定会优先维护好每天都会来采购的客户,然后再服务好一年采购1-2次的大客户。相比之下,这些中间商手里的订单一年加起来也有百万之多。谁是大客户还真未可知。

     所以开明的采购商会选择一个靠谱长期合作的茶叶中间商。而游走于茶城周边的这些人,就是我说的这些卖茶妹。

        可怕吗?

       对这些店铺而言,他们的客户不只是往来店里的游客,还有供应给各电商公司,品牌店铺的订单。相比这些稳定的业务,这些不领工资的“中间商”以其数量大,流水高的特点推送了茶城店铺高营业额的现状。

对一个年销售额近100万的“中间商”来说,100个这样的人背后就是近1亿元的销售体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在拿着高学历996?你所不知道的茶圈美女们,正轻轻松松地月入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