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心智模式

晚上跟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沟通,反思的是,每个人的视角都有盲点,心智模式照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觉察修正自己。

两件事情,企业家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过,过去一直做业务的背景,的却擅长做业务,创业源头是拿的了业务,但有时优势也是动态的,当企业长大,管理几十人时,如何安排人,激励人会是新的问题。

1,企业家最早用自己的亲人做厂长,七年间,厂长都不参与公司的团体活动,最终老板主动发起,邀请厂长带教新人,厂长被动离开。

视角1,厂长65岁离开,厂长的需要是被尊重和被需要,如果培养接班人之前没有足够被肯定和妥善的退休降落伞,一定是不安的。

视角2,厂长作为管理者不跟员工互动,就没有办法公开的表达对公司的态度和想法,这样可能会引起员工的猜疑和不解,不知道企业家最初是否有想过厂长不参与集体活动的影响。

视角3,对老厂长来说,带教一个管理者,对自己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定会影响这件事情的动力,对老板来说,如果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忽略了对话者的需要,会影响事情的达成。

总之,涉及不同角色的人,需求就是不一致的,如果没有就共同需要发生正确的行为,问题就一直存在。

永远需要考虑的是,人,事,以及事情的结果需要人,事,以及怎样的互动方式有助于达成所愿。

另外,老板对员工的支持行为,比如对员工喜事的祝福,孩子教育的补贴,如果没有用有仪式感的行为让所有人共同看见,就无法传递与行为一致的信息,再有就是如果企业的开人用人的行为没有公开,透明的表达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和不必要的猜测。

共同看见,是为了赋能看见才相信的伙伴,共同看见,也是为了跟大家对焦,只有视角一致,才有可能朝着对的方向迈进。

我很惊讶的是,一个可以做到上千万的企业家,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机会,去复盘自己的想法。

由此想到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局限,付出的无形代价是不可估量的,也就是老师说的学习的代价。

另外在这位老板提到公司的电脑和核心资料的时候,老板对自己对于员工不设防,是认同和自豪的。

我隐约的感觉,老板背后有一个假设,在商业环境去满足个人生活场景的需要,这个需要放置在错误的位置,个人需要是在生活场可被满足的。

在商业环境中,企业家是需要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这包括处理跟商业组织盈利相关的敏感信息需要妥善留存和备份,这其实也避免了他人的不善心,也让自己回避了风险。

这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醒,有时候我们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我们和事情互动的结果,就像庞老板说的,一事情是自己做的,感谢无常,二是感恩昨天的自己,因为昨天的自己成就今天的自己,也感谢今天的自己,正在创造明天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检视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