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同安疫情危机已基本解除,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近一个月来,我置身在这场疫情防控同安保卫战中,见证萤火成炬终究耀亮深渊。无数人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终于迎来了曙光。本文从我的视角记述战“疫”期间同安的街道办、村居、封控区、核酸检测、乡镇以及前方指挥部的那些人和事。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一起走过的难忘战“疫”时光。
想不到有一天,
我们会一起提“灯”同行,
在无尽黑暗中找寻出口。
想不到有一天,
我们一起举杯喝药,
在苦涩时光中体味甘甜,
记那段我们一起提灯同行的战“疫”的时光。
今天,是送别第一批支援同安“战友”的日子。窗外,寂寥已久的滨海西大道又一次被来来往往的车填满,小区里孩子们的嬉戏声再次传来,朋友圈被“使命以达”“凯旋而归”等报道刷屏,微商们也纷纷也出来营业,一切如此平常,一切却又如此的不同。
时隔近一个月,同安终于近乎实现全域解封。从烈日炎炎到入夜渐凉、从无尽黑暗到萤火初现、从黑云压城到拨云见日。
这一个月,长得仿佛过了一年……
01
仿佛很远,却是很近
时光回转到2021年9月12日。
像平时所有的日子一样,我们上班、下班、回家,偶尔安闲之余讨论一下几百公里外莆田确诊病例流调信息里的八卦消息。
“听说同安有一个确诊的?”
“不知道诶,没听说。”
像所有其他流言一样,不起眼的信息很快被淹没在其他信息之中。
一直到当晚23点,乌涂社区紧急组织核酸检测的视频在各个微信群传开以及收到学校停课的短信通知。
9月13日一大早,先是官宣信息发布:我市发现一名中高风险地区输入性关联病例(同安区),已点对点送至定点医院隔离。
紧接着,第一医院(思明区)宣布:发现一起阳性病例,医院封闭停诊。
当晚新闻发布会官宣:厦门全市累计确诊病例12例,其中11例在同安!
这个数据稍微让人有点紧张,不过从公布看起来都是密接者,乌涂之外的地方暂时还安全吧。我们不知道,明天,将有大事发生!
02
形势开始不妙
9月14日一大早,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虽然之前有组织过核酸检测的演练,但是如此突然和大范围的全员核检还是第一次。焦虑、迷惘、担心、不安……炎炎烈日下,各种情绪焦灼。
忙着关注要怎么参加核酸检测人们没有注意到,有一条官宣信息已发布:厦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
一夜之间新增32例?形势开始不妙!
03
战“疫”初体验
9月14日下午,我被安排到大同街道(工作组共5人)参加疫情防控督导指导工作,正式成为战“疫”工作的一份子。
这一天,我们和街道领导一道到了涉阳人员所在工厂,了解指导封控工作、安抚暂时被滞留在工厂的员工;我们逐村逐居到各个核酸检测点察看核酸采样工作情况,收集掌握困难和问题;我们到村居委会、到街道办事处与干部交谈,一起商议工作对策,再然后梳理、整理一天工作情况……
也许因为这次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录入信息系统、医疗物资供应、检测点工作人员的力量都不够,直到凌晨12点多,全街道的检测工作才陆续结束。
我们离开办事处的时候接已过凌晨2点,整栋办公楼仍旧灯火通明,路过的一间间办公室:有人靠在沙发上撑着脑袋但不敢睡去,有人低头不断在手机上回复着各种信息,有键盘敲击和轻声对话的声音,还有满脸倦意但仍然不停上下奔走的身影……
这一夜,并不安宁。
我能想象,那一个个暂时滞留在工厂里的工人们,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迷惘和不安。在不具备住宿条件的简易厂房里,他们或许在逐个与亲人通话,告诉家里自己一切都很好。在黑暗中,他们或许不敢睡去,在脑海中不断回忆自己这几天去了哪里,与阳性病例有过怎样交集。
我能想象,那一个个装在闷热白色防护服里的医生、志愿者们,是如何临时接到紧急任务,放下手中的一切,义无反顾奔赴岗位,又如何在总总意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中超长时间作业,坚持着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任务。
我能想象,社区工作人员应是从前一天的场地安排、人员对接就开始一直忙到核酸检测当天深夜。在检测结束后也大抵也是要和我们一样进行工作情况的梳理总结,再或许还有其他工作要尽快谋划。
我能想象,街道干部们是从前一天开始就忙着部署各项工作的。而在各项工作开展中,所有的难点、痛点、焦点都会第一时间拥向基层办事机构。他们焦虑不只来自工作量,还有对工作决策的思虑,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一个妥善的解决、每一条答复都关乎一方安危。
我也想象,更上一级的决策机构或许正在面对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或许他们彻夜不敢眠等待检测结果,或许他们在各种信息电话的中紧锁眉头,他们或是本次应对疫情工作中所有问题矛盾交锋的最大压力所在。
04
坠入黑暗
9月15日,厦门市新增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8例。
…
9月18日,厦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累计确诊131日,其中同安区116例。
从每次版式不同的通告,可以推测,处于暴风眼之中的疾控、流调等上一级的决策机构,恐怕已是数日通宵超负荷运转,哪怕知道每一次发布都会万众瞩目,也难以给出同样版式和同样多的流调信息。
而我们的工作也在愈发严峻的形势下变得紧张起来。
检查指导了解涉阳楼栋封控、管控各项工作,实地察看指导各社区闭环管理和设卡巡逻等工作情况、逐个点位检查指导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情况。每天在街道奔走,整理信息,全天无休,工作到凌晨半夜已是常态。
我看到年近60岁的“战友”因连日熬夜眼皮直打架却说自己没事、看到有基础疾病的“战友”尽管病痛在身也从不言累、看到因公务车数量不足主动兼职司机的“战友”坚持担起组里最重的活、看到坚持“解决问题式”督导工作理念的组长在深夜里仍然伏案疾书、修改工作材料。作为工作组里最年轻的一员,连我都开始感觉到身体非常疲惫。但尽管如此,让人肃然起敬的是,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从来没有一个人退缩或提出休息。
“他们是真正的老党员,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这是我当时的第一感受。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也调整调整精神,揉揉眼睛继续投入工作。我们知道,同安战“疫”的号角已经悄悄吹响,我们现在正处于无尽黑暗之中。坚持下去,是唯一的选择。
而参与战“疫”的其他“战士们”,街道、村居干部、医务人员、志愿者等等,可以想想他们是如何在艰难之下坚守着阵地,竭力支撑着向前。记得嘶哑着嗓子仍然奔走在工作一线的西池“大家长”杨冬英、记得40小时不睡觉的“草帽”书记苏志斌、记得倾力支援核酸工作的达嘉园长,记得古庄村部老旧红砖地板上打地铺的市派下沉干部,记得兼顾抗疫和照顾住院老丈人街道干部……。还有从微信消息中得知,被分派到各个村居成为下沉一线志愿者、网格员、以及分派到其他工作组的我们单位的兄弟姐妹们。还有许许多多深刻于我脑海之中却无法一一提及的平民英雄们……
我们知道,哪怕自己只是微光萤火,也不能熄灭。自己多一分担当,疫情就少一分肆虐,自己多一点付出,病毒传播的速度就会慢几分。夜越来越黑,黑得让人害怕。仿佛一旦风吹灭了这些微光,我们就会坠入无尽的黑暗。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大灾面前,每一个挺身而出、坚持下去的平凡人就是英雄。
05
飞鸟听得到
9月20日。朋友圈、微博被各类求救信息刷屏的一天。“同安需要支援,新民需要支援”“医护人员已经透支到极限”“乌涂已经连续奋战8天7夜,请求支援”。尽管网传消息不一定全部客观真实,但战况危急切的程度致使各方面物资、工作缺口大增,的确需要更多的支援。
至9月20日,短短6日,全区共开展了4轮的全员核酸检测,作为拥有几十万常住人口的大区,仅这一项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不断上升的阳性确诊数字,又意味着溯源流调、封控管制、生活物资、垃圾处置、人员转运、隔离场所等各方面工作量剧增。
一名高中生在网文“飞鸟听得到,同安的呼唤”里说道: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而行。
勇敢发声也是一种力量。飞鸟听到了,全国人民听到看到了,更多援军开始向同安集结,战“疫”力量增加了。
06
萤火成炬
9月21日,厦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例,其中9例现居住同安。
……
9月24日,厦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现居住同安。
街道办事处大厅总是特别忙碌,我们每天都从这里经过。
从白天到黑夜,都总有来人来来去去运输物品,“同心战疫,以爱筑城”“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各类捐赠物品已经快堆满了整个大厅。
陌生面孔也越来越多,他们有的站在一起对着手中的材料似若无人地专注商议讨论;有的身着医务人员墨绿色工作服,三三两两进出;有的风尘仆仆,提着公文包匆匆而来,直奔电梯上楼。
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物资、越来越多的援军来了!
而我们的工作也推进得越来越顺利。以街道一个近万人口的大社区为例。在前几轮的核酸检测工作中,这个核酸检测点只有6个检测台,6名医生,从一个深夜到另一个深夜,工作人员经常累到快哭,社区居民也不时有所抱怨。我们提出建议“要增设采样工作台”。然而,这些在平常看来很轻松的一件事,在当时却困难重重。先不说全区几十万人的同步开展检测,采样医生力量不足。在全区进入管控、车辆无法上路的情况下,志愿者增派、医生交通、住宿也都存在诸多困难。再就是新增工作台所需要的基本硬件条件挡雨的帐篷、搭建场地的工人、大型空调扇等等,每一样都成了大难题。
与其强调困难,不如勇敢直面!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同行!
“我们一起想办法”,工作中一直教育我们要“以快速解决问题为重点”的组长开始带头各方联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帐篷、医疗物资、空调扇等硬件问题得到解决,达到15个采样工作台的硬件条件。之后,在省市区协调,援军力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又为这个社区增配了许多名采样医生;后在市领导的大力帮助下,解决了医生的交通和住宿问题。到第五轮核酸检测,该个社区增加至12个工作台!看到小朋友“小跑”进场,很有序地快速完成核酸采样,心中涌出了莫名的感动和喜悦。
萤火成炬,这样的趋势,我们能赢!
07
散作星火
9月23-24日,不知道是何总缘分,我们一组五人正好分别被不同的战场抽调走。两位曾经在新民镇工作过的两位“战友”被组织紧急召唤支援此次疫情重灾区新民镇,我被抽调到疫情前方指挥部协助督查内务工作,而组长在我抽调不久也接到上级指令要去支援社会捐赠组的工作。
我忘不了9月23日那天晚上,支援新民的两位“战友”接到组织部门电话时,那略微深层却坚定的答话。我看到他们因连日熬夜充满血丝的眼睛有些游离,深邃的眼眸里仿佛在放映自己曾在新民工作过的日日夜夜,那是他们深深眷恋和记挂的故土……
到新民“战场”的两位战友所地村居阳性确诊病例多,人员转运等工作必须不分昼夜争分都秒地完成,居民因封控不能出户,生活起居也都要逐户送到。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工作强度、难度和危险,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胜利归来。
到社会捐赠“战场”的两位战友也马不停蹄的开始忙碌。完善工作体系、理顺捐赠物资、对接社会资源……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有序传递到各个战区。我知道,他们定能将每一份爱心善举化作战胜疫情的力量。
之后,后勤保障工作组也陆续配发熬制好的中药汤剂,贴心地为参加战“疫”的“战士们”补充体力。
“不同战场,喝的却是同一碗药”我们调侃着、互相鼓励着隔空举杯。
“想不到有一天,我们会举药干杯”。
此刻的我,正在一个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战场……
08
初到指挥部
怀着些许忐忑,我来到这里,这个我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同安会堂,此次的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就在这里。
消毒汽车轮胎、检查核酸报告、测温、扫登记码、酒精消毒手部……这里的每一道关卡都十分严苛。大院门口的保安不厌其烦的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测温检查,会堂门口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守着关卡,对着电脑屏幕查验每一个过往人员的工作牌和体温情况。
我随工作人员首先来到会堂主会场报到。
熟悉的主会场大厅已经被分隔成好几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都有用桌子临时拼搭而成的会议桌,每个会议桌都有多或少的人坐着,或开会讨论,或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不停地敲击。
会场大屏幕上则滚动播放的着隔离区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画面。来来往往的人或拿着材料疾步而走、或拿着手机匆匆穿行而过,还有的戴着蓝牙耳机仔细聆听,似乎怕听漏了什么关键信息……
在这里,我见到一起被抽调来新“战友”和来自市里的下派干部。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抽调的原因和主要工作,并给我们安排了白班和夜班。与其他战场没有不同的是,在问到上夜班是否有困难时,大家都一致表示没有困难、服从安排。好样的!即便是临时军,我们依然是不畏艰难的勇士。
之后,我们被安排到5号会议室办公。我不知道,接下来,我将会在这里度过15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09
5号会议室
这间会议室我并不是第一次进来。这大约是会堂里最小的会议室了,因为很少安排在这里开会,这里几乎是会堂工作人员临时用餐的首选地。
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忙碌景象。会议室有一个大会议桌和两组成排的办公桌,塞进了约20个左右的工作人员,有16台电脑同时在开展工作。在一方方小小的工作台前,文件、材料被叠放着。电脑旁还放着一些没有被及时丢掉的牛奶盒和没来得及吃的水果。被遗忘在一边瘪了皮的苹果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忙碌,椅背上的随意挂着的厚外套看来是趴桌小憩时使用的“棉被”,电话机旁摆一叠厚厚的纸已被勾勾画画的斑痕累累,桌子下废弃材料已经装了满满一整个纸盒,几张折叠行军床来不及被扎捆好安静地立在墙角……
“这里已经十几天没有白天黑夜了,大家都太辛苦了”。主任向我们介绍。
上一级工作机构的忙碌程度果然是我始料不及的,哪怕只是这台“政府机器”的小小螺丝钉,在这场战“疫”中都丝毫不敢放松。在接下来的处理实际工作时,我才更深刻地体会这战“疫”幕后团队的总总艰难和不易。比如,可能因为阳性病例说了记忆中指向不明的一句话,溯源流调工作组就需要做大量的摸排工作,可能因为记忆里的这个人身份信息的不准确又导致后期一连串数据的卡壳。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一组看似简单的数据都可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协调和反复求证;一个普通的来文可能需要极高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一项相似的工作却因为所处时间和位置的不同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这些日子里,面对各类疑难杂症,5号会议室团队主心骨们总是不避困难、勇挑重担、循循善诱,带领我们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团队的小伙伴们总是互帮互助、互相鼓励、苦中作乐、共克时艰。在这里,我学习了突发应急任务的处置经验,感受了奋发向上的团队协助精神,也收获了与大家难忘的革命情谊。
10
汗水与泪水
2021年9月29日,同安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0”新增的日子。
“0的背后是心酸,是泪水!是曙光,是希望!”参加新民镇抗疫工作的干部在朋友圈写道。虽然隔着屏幕,我却能深深感受到她疲倦面庞下的欣喜和激动,可以想象她曾经遇到过的心酸和泪水。
“我组织得不好,群众有些怨言”,我想起在工作中一位社区工作者跟我说过的话,她疲惫的双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或许就是战“疫”工作中的心酸和泪水了吧。
所有的汗水和泪水都是为了打赢这场战役!
哪有一开始就百分百完美的工作方案,我们应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中得到改进。“基层干部不怕流血,就怕流泪”,请守住内心的悲悯,体察他们的苦难和坚守。我们手中看见的数据、资料、报告,一点一点得到控制的病毒,很多都是来自于基层一线干部挨家挨户的摸排、不断单调重复的测温、关卡值守、一项一项的逐个登记造册的辛勤汗水换来的。
至我写文这天,仍有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坚守在一线完成疫情后期扫尾工作,仍有部分区域在实行严格闭环健康管理,仍然还有许多工作组坚守岗位善始善终完成战“疫”任务。若再遇见基层干部执行工作时,请说一声感谢,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可能你的一个微笑、一句加油,都可以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
11
心中的光
鲁迅在文集《热风》中有一句名言:“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火炬”。
大难面前显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这场战役中,同安区的干部们没有退缩!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连日奋战,甚至一个月没有回一次家;他们夜以继日连日奋战,誓死与病毒赛跑;他们克服万难奔赴前线,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守岗位;他们坚守一个个平凡的岗位,用一点一点微小的光汇聚起这场家园守卫战的磅礴力量!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给我感动的还有曾在同安工作过、前来支援同安的“将士”们。我看到了我曾经的老领导、看到了曾经共事过的同事、看到了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面孔。他们的到来让我感到亲切温暖和有安全感。这种感觉,大抵就像:曾经在这里守卫城池的将军们,他们带兵披甲回来救援我们了。
他们本可选择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完成本职工作就好。但是,带着对同安的感情、带着对事业的责任、带着初心使命信仰,他们义无反顾的加入同安战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
他们,是光,是火,是力量,是希望。
12
我们的同安
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城市就像一个轰鸣着高速旋转的“永动机”,越转越快,理所当然地剥夺人的思考与情绪。一场疫情,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也让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场“过山车”。
疫情创伤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慢慢治愈,我们终将回归城市高速旋转的轨道中,日复一日,回到那曾经被“永动机”裹挟着前进的日子。当我们忘记思考的时候,我想再读这段回忆。回忆我们一起提“灯”同行走过的路,再干一杯我们一起喝的药,再想想我们将自己的热血洒向战“疫”战场的日子。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千帆过尽,不坠青云。
从此以往,要更爱我们的城,因为这是我们一起拼命守护过的城。
最后,用最近看到的《同安之约 穿越人海去看你》里的一段话,结束我这篇近万字的流水账,也谢谢屏幕前的你陪我一起回忆到了最后。
等云开“疫”散,
等影视城的门再次开启,
等中山路恢复往日烟火气,
等梵天寺的钟声悠远响起,
等浪漫线人潮如海潮不息,
我将穿越人海去看你,
去追寻苏颂、朱熹的足迹,
去畅享方特、温泉的惬意,
去感悟北辰山、七彩城池的静谧,
再吃一碗香浓的大肠血,
再尝一卷阿嫲的薄饼,
再配一块肥美的封肉。
又见炊烟升起,
又见双溪东去,
疫情终将淹没在古城千年的岁月里,
相约同安,
山川依旧,
生活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