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和孩子沟通前,父母该怎么正确管理情绪?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拿破仑

为什么大部分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不听呢?孩子不听,父母就会忍不住发脾气。父母越发脾气,孩子就越不听。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谁都不愿意做一个爱发脾气的父母,但是孩子好像总能抓住我们的软肋,有一万种让我们歇斯底里的方法。

但总还是有少数父母,能够用平和的方式让孩子和他们达成共识,参考他们的建议顺利成长。

劳拉•马卡姆博士在她的《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中分析了父母的情绪来源,并提供了正确控制情绪的方法。这就是本文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劳拉•马卡姆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是“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提倡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中,劳拉博士提出了三个育儿理念:一、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用引导而非控制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能力。

这三个育儿理念按顺序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本文要为大家分析的就是第一个理念,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在育儿时,父母应该正确管理情绪,以便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是要实现平和高效育儿的基本条件,否则你和孩子之间就只有情绪,没有教育

当我们在尝试跟孩子沟通之前,应该先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这样才能让孩子不被我们的情绪影响,专心领会我们要传达的意思。

反过来说,也就是如果我们带着情绪教育孩子,不管是大吼大叫,还是让孩子面壁思过,或者实施其他惩罚,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

恐惧中的孩子就顾不上关心我们在说什么,而只会抵抗我们,来保护自己。这时孩子要么通过哭闹发脾气来反抗,要么沉默不语,即人在恐惧时打或逃的本能反应,让我们无法达到目的。

为了避免发无用的火,把自己和孩子都气个半死,父母就要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也要知道该怎么化解。

父母的情绪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童年创伤;第二,对孩子行为的看法;第三,生活中的压力。

下面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产生这三种情绪的原因和化解方法。

对于童年创伤,我们要重新解读伤害事件的意义,来化解曾经让自己非常痛苦的情绪,不要带着这些情绪来教育孩子,以免对孩子造成新的伤害,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部分人在早年的经历中都受过伤害,或轻或重。

如果这些伤害没有被正确处理,就会成为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去掉这些障碍,首先父母要意识到障碍的存在。

有时候孩子让我们愤怒,表面上看,这些愤怒是孩子当下的行为引起的,但是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才对同样的事情感觉到愤怒。

这时,孩子的行为是在揭示我们童年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在孩子身上,重复早年不愉快的经历。

意识到了我们的情绪来源于儿童时期的遭遇之后,就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的意义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帮助我们了解,该怎么重新看待过去的痛苦经历。

如果你的父亲抛弃了家庭,而你因此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值得被爱。那么现在作为成人的你,应该结束这种看法。父亲选择离开你们,那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你的问题。

如果你的母亲经常打你,让你以为自己是个坏孩子。那么现在同样为人父母的你,不用多说也明白,那只是你母亲不知道该怎么控制她对你的担心,从而做出的过激行为。

当我们学会了以成人的视角正确看待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就不会再一味地贬低自己,怨恨父母了,也就不会把这种怨恨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大发脾气了。消除了情绪障碍,我们才能冷静地只处理孩子的问题。

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W·克莱门特·斯通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父母总是忍不住把事情放大,认为孩子就要变坏了,就要不可控了。

通常都是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出现不当行为,但往往犯错的却是不懂育儿方法的父母。

是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错误的看法,让我们误以为孩子犯了错。于是强迫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痛苦,还会给孩子造成新的心理或行为偏差,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比如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大部分父母都会觉得很没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自私小气,就逼着孩子分享玩具,来挽回自己的面子。

而实际上,这是孩子在保护自己的东西,是正常的行为,并不是不当行为。强迫孩子分享玩具,不但会让孩子不愉快,还会让孩子放弃维护自己的利益,忽略自己的感受,变得不敢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即便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妥,父母也要牢记我们的孩子还只是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已经被宠坏了。

即便是大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何况是正在学习的孩子呢?

他们的不当行为正是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表明他们遇到了困难,没法自己解决,需要父母的帮助。

正是我们对他们行为的看法和由此做出的回应,决定了孩子的不当行为是能被纠正还是会愈演愈烈。

当我们明白了孩子的错误行为都是他们学习的机会,也是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不能无视我们的责任,而把孩子没有好好表现的责任完全推到孩子身上,指责孩子不听话,从而逃避父母应该负起的责任。

相反,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行为,用行动来减轻我们的育儿焦虑。

但是有时候即便治愈了童年创伤,也能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还是不免对孩子大呼小叫,希望孩子不要给我们制造麻烦。

这是因为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消耗着我们大部分的精力,让我们无暇顾及孩子。

不要说孩子犯了错,需要我们纠正了。就是孩子想让我们多抱一下或者给他们讲个故事,我们可能都没心情,会对孩子的要求不耐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父母应该怎么妥善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对孩子的需要保持耐心。

父母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耐心地和孩子相处。对于怎么解决自己的生活压力,给孩子留出时间,书中有两点建议:第一是安排好主次,确保完成主要任务就行了。第二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对于安排好主次,确保完成主要任务,我们可以这样做:

只要让孩子吃饱了,就把脏碗留在水槽中,带小孩去散个步,或者泡杯咖啡欣赏下日落。

关注一些重要时刻,比如制定孩子的睡眠计划,让睡觉变得容易。

再比如尽早让孩子学习吃饭,让自己从喂饭中解脱。

而对于满屋子的玩具,不每天收拾也没关系。

孩子偶尔不想刷牙洗脸,也不要过分强求。

对于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从鼓励、表扬和原谅自己入手,同时也包容孩子和配偶:

在房间里贴励志语录,鼓励自己。睡觉之前,找出三件事情表扬自己。

发现自己大吼大叫时,原谅自己,并给对方道歉,以缓和紧张的关系。

在孩子让我们生气的时候,多关注孩子的优点。

对于和配偶有不同看法的事情,不要总是尝试说服配偶,要认可不同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各种不良情绪时,该怎么让自己平静下来,以便能够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让孩子能不被我们的情绪困扰,从而能专心听我们要传达的意思。

首先父母应该正确看待由童年创伤产生的情绪,原谅父母,让自己解脱,不要带着那些旧情绪来对待孩子。

然后我们要改变对孩子的行为的看法,接受孩子总是会犯错的现实,从而能理智平和地帮助孩子寻找纠正不当行为的办法,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

最后,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安排好生活的主次,确保主要任务完成后,对次要的事情不强求,留出陪伴孩子的时间,以便能在面对孩子时保持耐心。

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驴将统治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和孩子沟通前,父母该怎么正确管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