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与高顺

高顺,是三国时期吕布的部下大将,他的事迹,在吕布传纪里面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后来,吕布被曹操打败以后,高顺与吕布、陈宫一起被曹军处死了。在那个战乱的时代,这样的运气不好的军官有无数个,似乎高顺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可是,裴松之的注释里面,却有一小段对于高顺的评价,读来令人难忘:

高顺这个人,是一个清白的正派人,不嗜酒,不受贿。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步兵将官,带兵有威严,所部精锐,屡战多捷。而且,更可贵的是,虽然吕布是一个暴虐糊涂的主公,高顺却对这个领导很忠诚,经常直言劝诫吕布的过失。吕布虽然也明白高顺讲这些丑话都是为自己好,可是,就是不喜欢他。后来,自从部将郝萌叛乱以后,吕布又开始怀疑高顺的忠诚了。平时,剥夺高顺的兵权,只有在战斗前夕,才临时命他统领旧部。即使这样,高顺也毫无怨恨之意,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吕布。

我相信,读过这一段的读者们,都会对高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尤其是高顺因为忠诚而与吕布一起遇难,我们就更是惋惜高顺的不幸遭遇了。至于温侯吕布呢,因为这个人的私德极差,所以,他被曹操杀死,相信是没有谁会为此感到惋惜的吧。

可是,高顺这么有人格魅力,而曹丞相又是那么爱惜人才,为什么却不肯收录高顺,为自己效力呢?

关于高顺的记载,过于简略了,也许能够引起我们的许多遐想,但却缺乏足够的证据,很难写成一篇严肃的考据文章,但如果是随便闲聊几句的话,不必那么严谨,戏言无妨,应该也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吧。

要想了解高顺,还得再细读一遍吕布的传纪。

吕布刺杀董卓以后,在关中无法立足,帅领数百骑兵出武关,去投奔袁术。话不投机,吕布又去河北投奔袁绍。当时,黑山贼张燕有精兵万人,骑兵数千,横行关东。吕布协助袁绍讨伐张燕。吕布有良马赤兔,常与其亲信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大破燕军。其实,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来,吕布不仅仅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战士,他主要是一位优秀的骑兵指挥官,由吕布指挥的袁绍的骑兵部队,在击败张燕的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否则的话,以后,在兖州,由吕布指挥的军队也就不会给曹操带来那么多的麻烦了

取得胜利之后,吕布骄傲轻狂,引起了袁绍的猜忌,吕布又逃离了河北,去投奔河南的军阀张扬。我们推测,这时候吕布带到河南的武装部队,应该仍然是他从关中带来的那几百名骑兵,这是吕布的基本的军官团,以后如果能够翻本,全靠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骁勇将士们了。

陈留太守张邈,原本是曹操的好朋友,张邈曾经得罪了袁绍,袁绍要求曹操替自己报仇,曹操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在这件事上,张邈十分感激曹操。而且,曹操在第一次去进攻徐州的时候,曾经给家里人交代后事说,“如果我回不来了,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两人交情深厚,可见一斑。

虽然如此,但是,当时在曹操与袁绍之间,是订立有军事同盟的。袁绍要平定河北,曹操要平定山东,两人都不想被意外事件打断自己的计划,所以,彼此建立同盟,等于是后背靠着后背,彼此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了。因此,当时曹袁两家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极为亲密。

因此,张邈虽然与曹操亲厚,但总是担心曹操终究会为了袁绍而牺牲自己,心中一直惶恐不安。

曹营大将陈宫久有异心,阴谋反对曹操,劝说张邈加入自己的小团伙,张邈同意了。趁着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兖州空虚的机会,举兵发难,突袭兖州。这是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危机,险些就要失败了。

以上所述,是正史对于兖州事变的解释。但我总觉得讲不通。张邈与曹操的私交很好,他越是害怕袁绍,就应该越是要依赖曹操,怎么反而情急之下,去反对曹操呢?而且,陈宫又为什么要反对曹操呢?

我认为,很可能,仍然是政治利益的冲突,导致了曹操与张邈的友谊的破裂。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我们都知道,曹操当时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平定山东河南一带地方,而且,曹操也完全有实力做到这一点。那么,做为陈留太守的张邈,张邈的基本地盘,迟早会被曹操吞并,这就触动了张邈的根本利益,张邈即使再懦弱,私人朋友的关系再好,也是要拚命反抗的。

曹操这个人,脾气急燥,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做官,用法严厉就是出了名的。曹操凭借武力打下来的地盘上,还有许多实力派,只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奉曹操为主,也不是不可以的。可是,曹操有平定天下的志向,要整合所有的资源加强自己的嫡系力量,当然就要收回地方实力派们的权力,实力派们不甘心,又打不过曹操,当然会用阴谋对付曹操了。所以,陈宫叛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兖州豪杰都是支持陈宫的。

曹军善战,罕有敌手,阴谋分子们都知道。想来想去,只有客将吕布才有可能打败曹操,于是,陈宫张邈诸人就邀请吕布入伙,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吕布这时候寄人篱下,穷极无聊,他又向来没有什么道德感,当然是满心喜悦地答应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个决定还是很英明的。吕布指挥的军队与曹军有过极为惨烈的交战,维持的时间也很长,最后被曹操击败,实在是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吕布,张邈陈宫他们的事业可能还会失败得更迅速。

吕布自己的基本部队就是从关中带来的那数百骑兵。而高顺则是步兵将领。一般来说,像高顺这样的高级军官,肯定是由小兵、低级军官这样的序列逐渐升职做上来的,必需长期在同一个系统里任职,才能获得长官的信任,实际掌握兵权的。所以,我们估计,高顺很可能是陈留郡军队里面的军官,而陈留郡兵则被张邈太守交与吕布指挥。后来,讨曹行动失败,吕布、陈宫带兵逃往徐州,高顺的部队也被裹挟着逃往徐州了。

我想,这样的假设应该也是可以成立的。

既然是杂牌军,士兵们往往是直接的带兵官的私人财产,而不会效忠于最高阶的长官。所以,在吕布的军中,就发生了部将郝萌的哗变事件。某天深夜,叛军突然发难,进攻吕布的大帅府。事发仓促,吕布还穿着睡衣呢,带着老婆,从厕所的墙上爬出府邸,逃进了高顺都督的军营。高顺果然是良将,治军有方,虽然事出意外,他的部队却可以立即出动。

吕布对高顺说:“我不知道哗变的部队是哪个部分的,不过,叛军士兵都是河内人的口音。”

高顺说:“那么,就一定是郝萌的部队。”

于是,高顺就带兵去进攻郝萌。很快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郝萌的部将曹性临阵反戈,杀死了郝萌,曹性自己也身负重伤。算是有功人员,被担架抬着去接受吕布的慰问。曹性告诉吕布,这次叛乱,淮南袁术是幕后的指使人。

吕布问:“还有没有别的同伙?”

曹性说:陈宫也是同伙。

当时,陈宫也在座,众目睽睽之下,陈宫闹了一个大红脸,什么话也讲不出来。因为陈宫是仅次于吕布的头领,所以,吕布也不敢与他破脸,含含糊糊的把这件事给遮掩过去了,没有深究。

可是,为什么陈宫想要推翻吕布呢?

当初,陈宫众人之所以拥戴吕布,只是看重他的指挥才能。在这伙军人、政客里面,张邈是地位最高的,陈宫是活动能力最强的,吕布只是做为军事专家而加入领导层的。后来,因为张邈的死亡,没了合法的首领,吕布又一直掌握着军权,就名正言顺地做了大头领。关东诸将即使不愿意,也找不出什么好理由来反对。自从占了徐州以后,吕布的运气就用完了,他的缺点也就越来越明显了,部下们都意识到,跟着吕布将军,恐怕是没有前程的。既然无法用合法途径罢黜吕布,而跟着他又是死路一条,就只好用阴谋手段来对付他了。

吕布虽然不敢处罚陈宫,但从此以后肯定是再也不相信那些杂牌军了。

虽然高顺帮助吕布平乱,立下首功,但从此以后,吕布对高顺反而更加疏远了。就是从郝萌叛乱之后,吕布剥夺了高顺的兵权,除非是要打仗,否则不肯再让高顺带兵。

吕布的这个举动,当然很奇怪。我个人认为,可以有两个解释:

第一,吕布既然不再相信杂牌军,那么,剥夺高顺兵权,可能只是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项,并不仅仅只是针对高顺一人。

另外,吕布是一个骄傲而且糊涂的人,恰恰因为高顺拯救了他,所以他才更加忌恨高顺。一个类似的例子,袁绍在官渡战败后,一定要处死田丰,可能也是出于相同的忌恨心理。

曹操在平定了徐州之后,处死了吕布、陈宫和高顺,至于这个小集团的其他重要成员的命运如何,史籍上就没有记载了。高顺的排名既然在陈宫之后,他的地位在敌人的眼里应该也是很高的。曹操对于张邈和陈宫的反叛,可以称得上是衔恨彻骨了,因为这是来自朋友的背叛,就尤其不可饶恕。而且,两军在争夺兖州的战斗极为残酷,已经结下了不可调和的血仇,吕布、陈宫这些人不死,曹操和他的追随者们就终究是不甘心、不放心的。所以,在曹操看来,高顺可不是一位职业军人而已,他是叛乱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个人道德很高尚吗?他的专业技能很过硬吗?那么,他这个人就更加可怕了,一定要把他置之死地然后才能放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布与高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