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8写作训练营打卡作业:搜集素材

材料1:

(1.)“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出自《增广贤文》,主要为包含真知灼见的俗语整理,多用比喻等修辞。

(2.)“一日不练三日空”出处不明。


材料2(分论点1的理论论据):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a.根据曲线显示,对于知识的学习,遗忘是立即发生、先快后慢的:学习20分钟之后就会马上忘记59%,也就是说,如果不复习,哪怕今日练了,也会马上“空”59%;而31天之后,会忘记78.9%,也就是说,哪怕学了一天后再也不练,31天后也会仍旧记得21%。

b.但要注意,艾宾浩斯所选取的材料是“无意义的音节”,而且学习的方法是“刚能一次背出则立马停止”,不会再多复习几次巩固一下。考虑到我们平时学东西,学的基本都是有意义的材料,而且一般都会多复习几次,所以实际上保持的百分比会更高。

(2.)内隐记忆:

艾宾浩斯判断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能清晰背出多少”。但我们都有体会:好多时候,某个知识、单词,我们无法清晰地回忆出来;但在做题看到时,就能马上回想起来“就是这个!”。这就叫“内隐记忆”,即沉淀在无意识里,平时无法有意识提取、但在看到相关线索时,马上就能反应出印象的记忆。根据研究,内隐记忆的保持时间比有意识的记忆要长得多,所以我们实际“不会忘记的部分”,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显示的要更多。

(3.)动作技能遗忘曲线(许尚侠《动作操作遗忘进程探讨》):

动作技能,总体上比知识更难遗忘。即使当天不复习,也只会忘记不到20%,31天后仍然会保持80%以上。


材料3(分论点1的事实论据):

(1.)我当初练长跑,练到四个多月时,能达到一次性能跑十千米;但在初期,也并不是天天跑。而当能跑到四千米时,如果歇一周再跑,第一次也能跑两千米以上;而恢复几天后就仍旧能跑四千米,并且继续提升。

(2.)科学健身,也并不要求“每天”。事实上他们每周都会留出休息时间,而大的肌肉群一周只会练一次。


材料4(分论点2的理论论据):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他将学习分为了“现有水平”、“在指导下能做到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超出目前能学习范围的水平”(这很可能就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理论的前身),学习应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生,即设置“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合适目标。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个概念:

a.“习得性无助”,即总是遭遇失败、惩罚(包括讽刺)的话,就会习惯性地放弃、失去信心——哪怕并非真的不行。

b.“自我效能感”,“人对事情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可以通俗理解为“自信”。而这个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则依赖于成功经验的积累。


材料5(分论点2的事实论据):

(1.)还是之前那个例子,我当初练习长跑,初期只隔几天跑一次;等成绩慢慢上来,一口气能四千米、六千米,并且形成习惯时,就会有“一天不跑舒服”的感觉,自然形成坚持。

(2.)当年我休学时,参加了外语辅导机构,在那儿呆了几个月,看到不少人来了又走,很多人都是在原本的学校成绩不好,想来这里重新开始,学门外语、出国谋发展。他们一开始,其实基本都是踌躇满志地想好好学,做功课也卖力气;但由于缺乏学习经验,不会调节,在开头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疲劳、状态下滑。在这时候,好多人马上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而当忍不住放松几天后,就会进一步觉得自己前功尽弃。在这样的压力和自我批判下,自然灰心放弃,从此在辅导班只是混日子。 但其实真的是“前功尽弃”了吗?——并不是。因为“疲劳期”是正常的,开始学习的初期,状态经常容易“不足”也是正常的;真坚持不下去,休息几天也没什么,只要度过这个阶段,自然就能恢复,继续学下去、往上提升。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缺乏学习的资质,只是自己被自己给吓倒——被内心里那句“”一日不练,十日空,前功尽弃”的话给吓倒。


附:

——完成情况:

1.“自由写作”写初稿,1小时10分。

(“自由写作”——不管自己状态如何/今天头昏、不管能否写“到位”、不管麻烦与否——先动手,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不停”是为了不让自己中途枯想纠结)

(不要在一个素材上拖太长时间,没完没了的去搜索、完善)

(可以迁移到读书、做笔记上)(中途可以短暂休息)

2.第一次修改,约20分钟。

(完善材料,修改不通顺的词句)

(同时注意素材去整个儿框架之间的逻辑连接是否合理)

(注:用来连接结构与素材的词句,不要写到今日作业里)

3.语音输入法转化成电子版,同时进行第三次修改。45分钟。

(注意素材里一些词句表达是否清晰)

(注意素材、主题、结构、论点之间的连接是否清晰)

(“自由修改”——动手去做,关掉脑中对“修改的到不到位”的批判,一次不成再来一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8写作训练营打卡作业:搜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