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146

第368选择(1)

第369选择(2)

第370选择(3)

明朝的道路就此确定,不妥协,不退让。

相应的结果也很确定,皇太极带着兵,再次攻入关内,开始抢掠。

这次入关的,可谓豪华阵容,清朝最能打的几个,包括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托,全都来了,只用三天,就打到密云,京城再度戒严。

崇祯找来了卢象昇。而之前,被俘的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卢象昇也主战,但他只有5000人马。

弄清眼前形势的卢象昇,走出了大营。和孙承宗一样,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然后,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者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出发的时候,卢象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前进至钜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昇部。

面对强敌,卢象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昇明白,败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在明末的诸位将领中,卢象昇是个很特殊的人,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是一位钦佩这样的人!

张献忠之所以投降,不过是避避风头,现在风头过去,赶巧清军打进来,孙传庭和洪承畴两大巨头都到辽东,千载难逢,决不能错过。

于是,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正当崇祯兄收拾清军进攻残局的时候,张献忠再次反叛,攻占谷城。

左良玉和张献忠开战。本来都要把张献忠灭了,但因为张的一句话,让左良玉改了主意。张献忠悄悄对左良玉说,你是因为我才这么风光的,如果我真死了,你怎么办呀?

左良玉因此放走了张献忠。朝廷只好派杨嗣昌去灭民军。结果张献忠一路杀到了襄阳,杀掉了襄王,这可是崇祯皇帝的爷爷辈儿的王。

杨嗣昌本来就身染重病,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内疚。内疚了几天,就去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明朝那些事儿》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