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杂感

        写了三百多天日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发觉到自己的日记像流水账,但不曾继续深入思考缘由,缺乏有意识的自我改进,导致日记“样式”一直没有改善。

        生活中的思考也许需要一个契机——将沉潜于脑海里的鱼儿钓出,遇上《人物速写》便是这个契机。《人物速写》描述作者林文月遇到的人与之的二三事,寥寥数笔将人物勾勒出来,儒雅的C医生,志在学术的学生J.L,温暖的J护士......在书籍中多处看到较偏僻的字词,仔细推敲发现用字准确,文章简洁,仿佛收拾好的客厅等待客人的到访。

        用字不准确、缺乏细节,这就是自己日记的问题。在日记中运用了太多口语化的语言,而口语化的语言,大多模糊无法精确表达意思。例如“早上”、“走”、“吃”,不知是上午几时,不知是疾走还是踱步,不知是品尝还是吞咽。

        口语化的语言自有其韵味和准确的用法。例如《城南旧事》中宋妈对英子说“英子,他准比你高,四年了可得长多老高啊!”,词句简单,但把有些小骄傲、感觉愧欠的宋妈刻画出来。又如顾城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明了直白,“云‘’模糊、朦胧,远处的云与近处的人对比。但这是大师级的表达,一般人难以捕捉信息并用简单的词句描述出来。

        用字准确这样的概念,其实早已存在于脑海中。以前语文考试中常在阅读题中出现的“某字词在原文中的意思(用法)”,语文老师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讲解,这都是对用字的计较,只是我未曾将之运用到日常写作中。《人物速写》唤醒了我早已知道的事,将沉潜的鱼儿钓出水面,我应将这鱼儿好好料理烹饪一番。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速写》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