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高产作家的写作法,原来是这样的

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最大的压力就是要写文章之前,盯着空白纸张却无从下笔。写作离不开阅读和思考,但是写作比起读书和思考来难太多了。真的是这样吗?最近参加《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营,通过学习书中知识以及跟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文章写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笔记做得不到位。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教授在他30多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卢曼教授如此高产主要得益于他自创的卡片笔记法。

德国学者申克·阿伦斯对于这种独特的笔记方法做了系统研究并将其呈现在一本书里——《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种方法对于我们阅读、思考、写作以及从事其他学术性研究等都有启发和帮助。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卡片笔记帮助我们轻松写作。

01什么是卡片笔记法?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里,作者介绍的是卢曼的卡片盒笔记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笔记写在卡片上。但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与传统的方法不同,他除了做出分类的笔记卡片,还有两个存放卡片的盒子。简单来说,就是三种笔记、两个盒子、一套系统。

接下来,我们先从三种笔记说起:

1、记闪念笔记。就是记录临时收集到的信息,一般在两天内将信息做好处理。

比如,我们在餐桌上吃饭时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突然想到这个还可以用在文章中当素材,那么就拿出手机备忘录或者是便签记录下来。当然,如果在思考时迸发出灵感可以将它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笔记放到盒子里。

可以看出,闪念笔记更像是我们的灵感记录,在平时生活和阅读中及时记录捕捉我们的想法记录下来。

2、记文献笔记。在阅读时,把我们认为重要的内容记下来,用自己的话简短地描述。因为是从书中内容引申而出,所以我们可以看作是单纯的读书笔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将好句子直接摘抄下来,而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语复述出来。如果我们自己说不清楚,或者别人听不明白,说明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

对于写作来说,我们需要记录的内容可以是一般性的概念,也可以是经典的案例,或者是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故事。

在这一环节和我们平时做读书笔记的形式不同,以往是在句子下划线,在书籍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将自认为重要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做卡片笔记一定要用自己的话简洁概述。

3、记永久笔记。翻阅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看是否有新的想法产生,是否引发了什么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如果说文献笔记记录的是认知的内容,那么永久笔记就是对认知内容的整理归纳和反思。也就是相当于开启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审视自己获得了哪些新的认知?这些内容对于以后有什么帮助?

那应用在写作中,这一环节就是对所记下的观点、概念、案例等进行深加工,加入自己的思考,将它们整理为永久可用的内容。

做好分类笔记后,我们就需要用到两个盒子收纳整理:

(1)灵感和素材(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主要是关于我们感知、记忆和思考的内容,它们通过筛选后放入一个独立的盒子里;

(2)另外一个盒子就是对文献笔记的进一步思考。比如我当前感知到了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通常是我们从底层逻辑方面进行的总结。

两个笔记盒子做好之后,还需要一套操作流程:随着笔记内容的添加,让笔记之间的关系自动生长出来。通过建立“笔记-笔记”的连接,做好索引和编码,以便后期查用。

而让笔记之间发生关联是卡片盒的精髓所在,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很容易找到相关主题的所有素材和观点。

做完上述步骤,我们就可以忘掉这个笔记盒子了。

02、卡片盒真的有传说中那样厉害吗?

通过上述笔记方式,我们了解了不同笔记的类型以及记录步骤,那么,为什么最后的要求是忘记所有笔记呢?这正是卡片盒的神奇之处。

其原理就是:把事情外化,为大脑减轻记忆负担。

你是否有这样的时刻:想写一篇文章时总要下功夫去上网搜素材、找主题或者是绞尽脑汁想要寻找合适的线索。但是很多时候大脑并不如我们所愿,越拼命想,越是一片空白。

其实,大脑的短期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心理学家关于短期记忆的看法是: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7+2件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脑海里记忆的信息是有限的,而这些信息会一直悬空游荡,占用我们的注意力。

好比我一直想着给孩子列计划表的事情,一边做着饭一边想着如何安排时间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一直没有解决就会一直放不下。

而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心理学概念来表达,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它是指没有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干扰了。

完成一篇文章之前干其他事情也会心不在焉,因为总是想着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列出什么框架等问题,大脑空间一直被它们占据,没有心思去做好其他事情。

“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我们可以轻松从卡片盒中找出相关的素材和论点,无需疲于回忆和搜索,只要静下心来专注写作即可。

除此之外,卡片盒笔记系统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通过整理笔记,我们将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

整理笔记前期比较费时间,但是却有益于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因为最新研究表明,人的存储与提取是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储越难,提取越易。

由此看来,卡片盒一方面可以减少大脑短期记忆的空间,保存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将一部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卡片盒就相当于我们的外置工作台,能为我们提供所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从而帮我们更高效,更轻松地写出一篇文章。

03如何运用卡片笔记,让写作自然发生

如果我们认真写卡片,将不同的卡片笔记及时进行分类和整理,把功夫用在平时,即便我们不去搞学术研究,在写文章时也会容易很多。

那么我们如何实践卡片笔记系统,为写作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和知识网呢?

1、每天记几条笔记

正如卢曼提醒大家的一句话:”不写,就无法思考。“写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有时候看书没有感悟,可以先写一写,或者很平常的词语不经意间就触发自己更多的思考。

有时候我们不写下来只是自以为懂了,那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我们总是见到老生常谈的道理,会给我们很熟悉的感觉,其实你不一定真的学会了,弄懂了。这就是”曝光效应“带来的影响。所谓”曝光效应“就是我们见到某种事物的次数多了,就以为真的了解它了,其实不然。

每天写几条笔记,每天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是写作的基石。

2、将思考放在卡片盒内

我们写下新的卡片放入盒子里后,要寻找与它相关的卡片,也就是在卡片之间建立关联,这样在我们大脑中也建立了同样的网络,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内容。就好比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他结识朋友越多,在群体中的影响就越持久。

赫尔穆特·D.萨克斯说:“我们知道的信息越多,就有更多的信息钩子来连接新的信息,就越容易形成长期记忆,学习也会变得越有趣。”他给出的学习建议也可以当成卡片盒的说明书:

(1)、关注你想记住的东西;比如我们关注一个写作主题。

(2)、对要保存的信息进行适当编码;分析卡片信息可以作为案例还是论点用到文章中去。

(3)、练习回忆。对一个内容进行多场景应用,比如,思考这种情况还可以在什么场景出现?我还可以将它用在什么地方?这个观点和素材还可以写出哪个主题的文章?

3、养成习惯

用卡片做笔记不难,难的是习惯这样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流程。因为我们能够长期做一件事情依赖的不是意志和热情,而是习惯的力量。

因此,养成习惯很重要。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旧习惯会来干扰,新习惯还不稳定。

我们需要觉知自己以往的习惯并不能带来成长的改变。比如,以往记得读书笔记一个个本子,但事实是从来没有看过,笔记只不过是思想的坟场。再比如,以往很少思考,自己的大脑只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以,要去尝试新的方法,期待改变发生。

在写作方面培养新的记笔记的习惯,阅读时拿着纸和笔,将最打动自己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将这些发现转化为永久笔记存入卡片盒,并与卡片盒里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

“只要我们养成了这种新习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凭直觉做事,借助卡片盒这个外部大脑进行思考。”

04写在最后

卢曼利用这套方法,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它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以利用更优化的流程去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写作也不例外。

《卡片笔记写作法》传递的核心内容是一种思维模式,刷新了我们对思考的认知,也重新定义了记笔记和写文章的过程。

这本书为我们写作者提出了宝贵的指导: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知识体系。而一旦有了知识网,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链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对于构思一篇文章将不再疲于回忆和搜索之中。

每一张卡片就像一个积木组块,我们只需要按照不同的需求和意愿排列组合,将它们拼成不同的样式。写文章也是类似的工作,我们有一大堆的素材和观点,只需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组装即可。

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从积累卡片开始,写作将会逐渐变成自然发生。

不单是写作,对于个人成长,这本书带来的价值也不可忽视,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写作法》:高产作家的写作法,原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