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能力才是个人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梁宁:产品思维30讲】

前几天读到刘润老师的一篇文章,《产品,从来都不会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

文中的打比方生动有趣:

你有一只鹅,它每天下一只蛋。你把鹅蛋卖了,每天能赚不少钱。那么,你的鹅每天下的那只蛋,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吗?

当然不是。鹅蛋从来不是核心竞争力,那只鹅才是。

你的一个个产品,就是一只只鹅蛋。它们只是结果,不是核心竞争力。

你之所以能做出这些产品的系统能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系统能力?

能下蛋就是鹅的系统能力。

我们看到的所有结果,都是系统能力的产物。

比如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很强,其实是长时间输入和持续不断输出的结果;一个销售员复购率持续绩优,其实是长期坚持做一流的客户服务的产物。

这是个人的系统能力,它决定了个人的认知和发展。

那组织的系统能力呢?我想通过两张图来阐述。


一张是刘润老师讲到的创业模型图。

创业,不是简单的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真正的完整路径是:从0→0.1→1→10→1→n。

每个人都有灵光乍现的时候,发现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一个未被解决的痛点,这时创新的火焰被点燃。

这就像上帝突然摸了摸你的头,未来一下子撞进你的眼睛里,起心动念的瞬间变成喷涌而出的灵感。

成功的万里长征,终于走出第一步。

这是从0,到0.1的跨越。

为什么只是0.1?因为这只是想法。

能把想法变成产品,才是实现0.1到1的跨越。

有了成熟的产品,就来到老喻所说的寻找“可复制的能力内核”,把一次成功,复制成多次成功。

这个阶段,是从1到10。

啊?不是从1到N吗,怎么才到10?

不仅不是从1到10,而且我要告诉你,下一个阶段,要从10退回到1。

因为要去验证这个可复制的能力内核是否正确。要小范围的试错。

一把就能成功的,是天才。但我们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试错才是最保险稳妥的策略。

从10退回1,是在对比中提炼总结,找到真正的可复制性。

这个阶段,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尤为重要。如果找错了,复制得越多,死的越快。恰恰是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我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1”的能力内核时,终于可以四散开花,像细胞分裂一样,从1到N。借助资本杠杆、团队杠杆等工具,一路狂奔。

所以从0→0.1→1→10→1→N,才是从0到1,从1到N的完整路径。

ps:关于模型的详细解读可以点击链接关注刘润老师的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KT9kplU9dIUxMohd1wg9Rg

其中从10到1是提炼内核的过程,这个内核就是组织的系统能力。只有提炼出这个“1”才能实现从1到n的飞跃。

图片发自App

另一张图是张丽俊老师讲到的《组织发展能力是每一家优秀企业可复制的增长因子》。

诞生优秀企业的三个因子分别是:优秀的组织发展能力、优秀的财务管控能力、做正确的事,对应的三个层面正是人、财、务。

而优秀企业可复制的增长因子,是人层面的,优秀的组织发展能力。

所以,优秀的组织发展能力,是组织的系统能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组织,每一层的自然呈现,背后都是系统能力作用的结果。


当你说要做一个产品,你需要的是建设一套系统的能力

回到产品,是基于满足用户的需求设计的,不管什么需求,用户最希望获得的是产品带来的确定感。

确定感就需要系统的整体流程来保障。

产品保障需要考虑的问题(来源梁宁老师)

第一,你的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

第二,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

第三,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环节?

第四,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组织保障需要考虑的问题(来源张丽俊老师)

第一,业务分析(看行业、看对手、看自己);

第二,组织设计(组织架构草图、部门职责、人才结构);

第三,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胜任力模型、考核标准);

第四,核心岗位人才盘点(沟通并达成共识、输出结果:提拔、培养、替换、招聘);

第五,运营机制(流程梳理、协同机制、责权利)。

思考:个人发展保障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作为企业,又如何通过系统能力的整体流程来保障个人的发展?


总结一下,我们看到的所有结果,都是系统能力的产物。产品不是核心竞争力,系统能力才是,产品只是外显的结果。当我们说要做一个产品,我们需要的是建设一套系统的能力。

系统能力是特别难讲透彻、难习得的一种能力,推荐得到刘润老师的《商业洞察力30讲》,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附本节知识贴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能力才是个人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梁宁:产品思维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