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青春最好的状态:向内生长,向外承担

亲爱的新的一年的自己:

展信安,

我要给你些一封长长的信,来庆祝已经到来的21岁的年头。

人之所以庆祝节日,大概是为了给重新开始一个郑重的形式,在时间的某个节点上,记录下当初想要蜕变奋不顾身的自己,之前不甚如意的所有统统一笔勾销,新的一年都是崭新的,于是,我们急需一场仪式来完成过去到现在的跨越。

6岁那年的年末,你看着老爸把一串彩灯绕成了中国地图的形状,妈妈告诉你,即将到来的是乙酉鸡年。那个时候的你,羡慕所有经历过完整的一个或几个十二生肖年的人,日子太慢,“年”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单位。你急于长大,可时间那样的慢,要等好久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图片来自微博@插画精选

13岁那年,你的同桌恋爱了,她是个酷酷的女生,喜欢上了后排那个痞痞的男生。她告诉你,她喜欢男孩儿有些傻气却格外好看的脸,只要一想到他带点痞气的笑,内心就充满了粉红泡泡。后来,他们在一起了,再后来,那个酷酷的女生蓄起了长发,不再大声说话,变成了一个娇羞的小姑娘,她的喜怒哀乐全部系在从后排传过来的那一张张小纸条上。你不小心瞥见字条上的一句“我爱你”,感慨到,学生时代的恋爱果真太憋屈,连承诺都得用字条来传达,何时才能长成一个自由的大人?

16岁,你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独自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回寝室。你很羡慕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羡慕他们可以随时把《知识点精解》或者《高考词汇大全》捧在手里,却不会有人说他们“做作”给老师看,他们急匆匆的走路,急匆匆的吃饭,好像马上要奔赴战场,马上就会拥有除学生之外的另一重身份,神秘又骄傲。16岁的你羡慕18岁的他们所拥有的热血时分,觉得18岁是人生最最美好的年岁。

你终于18岁了,你像你曾经羡慕的那样,无论是吃饭,走路,排队,都带着词汇书或者知识小结,生怕漏下一分一秒,就被高考大潮狠狠甩在岸上。没有人觉得你是为了一个努力的噱头来博老师关注,大家都是一样的,拼命的,挣扎的,你的生活被一种近乎悲壮的气氛紧紧包围着。后来,你发现,原来这才是18岁的真实状态,热血是有的,但焦虑才是常态,你连做梦都在刷题,可是高考这场磨难撕碎了你所有的骄傲,你不得不低下头承认,其实你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你的18岁啊,阴暗又疲倦,你终于熬过了那些个灰暗失意的日子,也终于想通了,那些偷过的懒,走过的神,打过的瞌睡,开过的小差,敷衍过的作业,半知未解的知识点,不求甚解的函数题……你曾忽略的,高考这个小心眼儿啊,都帮你记着呢,会一分不落地向你讨回来。

18岁教会了你认错,认错之后重头再来。

你为20岁定了很多很多的目标,想要把曾经亏欠的都补回来。可是,在高考的那场战役里,你输掉的不仅仅是一份华丽的offer,还有对这个世界的初级定位与认知,这些甚至比那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还要重要,它决定着你对未来生活的度量标准,那些优秀者手到擒来的,是你拼尽全力去追寻的;他们当下所享受的,是你要花另一个四年去争取的。

你的20岁停滞在18岁的十字路口上,看似已经长大,拥有了除学生之外的“大人”的身份。可其实你明白,两年来,你并没有什么长进。

人一生的黄金时代,为何一点也不闪亮呢?

图片来自微博@插画精选

走在零下18度的冷风里,思绪早就冻住了。天刚刚暗下来,太阳已经抵达另一个半球,只在城市的边缘残存了一点光晕,给人一种黎明的错觉。周围都是行色匆匆的大人,神情漠然的快步前进着,或涌向公交车站,或忽地转进某个深巷。

每10分钟一路的公交车缓慢而臃肿地载走了大批下班的人群,人潮高峰很快散去,大街还原了零下18度该有的样子,天完全暗下来了,有年轻的小情侣驻足在烤红薯的小摊前,接过热气腾腾的红薯,捧在怀里,相互依偎着匆匆离去,烤红薯的大爷把手缩进袖筒,跺着脚等待着下一位顾客,嘴里不时嘟嚷着“这天可真冷啊……”

玻璃橱窗里的年轻服务员正端着盘子忙碌着;背着邮差包的青年握着手机低声温柔的询问着晚上想吃什么菜;远处的公寓楼被灯光一格一格填满;巨大的显示屏切换着不同的广告画面,夜色渐浓,霓虹灯放肆的点亮了整片天空,星月藏在绚丽的彩色后面,暗淡成灰……

忽然很羡慕那些形色匆匆的大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被生活的自由和鸡毛浸染着的大人。有着切实的目标,被标着现实与生活的标签,为着当下踏实奔波着。我很羡慕那样的生活,重复的,琐碎的,温暖的,惊喜的,自由的,无意义的,怎样都是好的。在这样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年岁,对生命抱着一种哭天抢地的执念。以为世界的波澜壮阔才是生活的常态,对当下不敢有一丁点的懈怠。

所以急于在每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样,才不枉付青春这样的盛名。可是啊,时间好像越走越快,都来不及做做梦,就变成了一个不太满意的大人。

回顾过去的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急于直面人生,以为只有坦途才能告捷,于是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踌躇不前,呼天抢地。年岁渐长,却没有什么踏实的长进。把结果看得太过重要,以至于都忘了任何的结果都需要一个笃定,脚踏实地的过程。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对结果的再三解读上面,反倒是过程走的虚浮,岌岌可危。

所有的矫情适可而止吧,亏欠的总要补上。

失去的遗憾的是真的没办法在当年的空缺完美的补和上了,所以只能向前了啊,当下可以握住的真的别再失去了。

前辈们总说,当大人一点都不好,终其全力,也不过是房贷,车贷……还没真正自由几天,就已经负债累累了。这个社会对于大人,是真的一点也不温柔。

我至今对于“大人”这个身份还抱有些许虔诚和期待,他们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享受生活带来的所有失意与惊喜,他们波澜不惊,他们踏实而努力,这才是大人该有的样子,也是我所期待成为的样子。

图片来自微博@插画精选

象牙塔里的生活实在太温柔,还能够余下力气去矫情一会儿。塔外的冷风刺骨,却也新鲜美好,在等待中充实内里,向内生长,向外承担。真正好的状态,是要有一个饱满的内核,这样才不惧年岁渐长,不惧青春不再……

18岁的时候觉得18岁很重要,20岁的时候觉得20岁也很重要,20岁的末尾发现,其实21岁也很可爱。不可否认年轻的样子的确很迷人。每一天都是珍贵,不复重来的当下。

张小娴有段话很符合我20岁之前的状态,“我一直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上进,更发愤,更聪明,更努力,更有志气,更能吃苦,更坚忍不拔,也更健康和苗条;可是,每次吃饱肚子我都很想睡觉,然后跟自己说:我等到明天再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那么,21岁,就在每一个“今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吧。

安妮宝贝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是针对二十几岁的迷茫所写的一段话,“在人具有天然的活力和充沛的能量时,不要浪费时间。时间很快,青春短暂。此时,勿让自己受困于世俗之见与他人的评价体系之中,不把时间虚耗在网络、手机、游戏、社交软件上面。而是真切地去探索和感受这世间万般。去谈恋爱、去远途旅行、去冒险、去读书。尽可能地去开拓自己的生命边界。”

那么21岁,知行合一,尽力去探索,尽力去求知,保持好奇心,丰富,踏实,做一个独身且不清贫的女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青春最好的状态:向内生长,向外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