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白》‖关于Yanagawa

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为个人公众号:啵儿的什锦罐头


豆瓣这部6.8分,也真的不算高,但在我这是满分,因为这是我的菜。

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三个人讲述的,立冬(弟弟),立春(哥哥),以及二者共同的初恋柳川。

哥哥和弟弟的个性完全是一东一西,哥哥说着地道的北京话很风流很有趣,弟弟说着很奇怪很文艺的普通话,又会日语,从语言风格上就能把二者完全隔开。

一对兄弟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在别的片子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轰轰烈烈的三角恋,或许兄弟还会因为女人反目成仇,而《漫长的告白》中,四十岁左右的三个成年人,他们的感情流动则是平淡克制。

三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三种感觉,弟弟立冬极为冷静克制暗藏情愫,一直无法与过去彻底和解,哥哥立春真实热烈风流倜傥,二十年之后他却利用这种多情掩饰自己在经历岁月之后的沧桑巨变,柳川看似“随便”,实则是追求自由无羁无绊,洒脱应对一切。

按我说来,这是一部平易近人的文艺片,因为在每次立冬说出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对白时,辛柏青饰演的立春因太像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脱口而出的是荧幕外大部分观众的吐槽,让这部电影在广义上的昏昏欲睡之时有趣起来。而立冬在哥哥和旧时初恋叙旧的时刻所做出的举动,例如突然拍手,在两个人面前来回骑着自行车,这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婉转表达,也同样是一种有趣的存在。

这样安排角色当然不只是想让观众觉得有趣,而是探讨两种人在中年后对爱情的追求,哥哥弟弟在一起喝了杯酒之后踏上柳川之旅,弟弟是得知自己的生命接近尾声去日本寻找自己忘不了的爱情,哥哥被嫂子孩子的琐事围绕去日本回溯精神上的青春,在片尾那短短几分钟王佳佳饰演的中年妇女的眼波流转与扎实的台词功底之中,就能迅速把观众从充满诗意的柳川剥离出来。

再说日本男人中山大树,一场戏,喝醉酒,说了几句看似无关的台词,在日语里,这个地方是蜷缩的含义,他把身体蜷缩起来,和结尾处立冬的床很小,需要蜷缩起来一样。而在英语里是运河的尽头,如此绵延不绝。生命或许就像是一体两面,既为蜷缩孤独,又为未知漫长自由,实际上他在名为蜷缩的地方想象着属于他的运河,很奇怪的桥段,他在用自己的想法度量诠释生命,但是对于柳川的喜欢也呼之欲出,而他所言的“你是我的故乡”,放在立冬立春身上同样适用。题外话一句,池松壮亮太有感觉了!

这三个男人同时站在柳川面前,柳川说年轻的时候只因为自己的叛逆而喜欢立春坏坏的不负责任,她说她容易回归到过去的习惯里,于是立冬再一次没有踏出告白那一步,他最浅显的告白也只是“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在立冬心里,那是两个人的专属记忆,而柳川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你再这样,我可当真了啊。”这段长镜头拍摄的是柳川和立冬在河水里的倒影,水中暗藏汹涌的爱意,可表面上只是泛起了细细的涟漪。

在豆瓣上看到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充满男性凝视,我想说,怎么关于爱情的片子都会被提一嘴男性凝视?导演简直是太爱倪妮了,这个角色完全是为倪妮量身定制的,他让倪妮去尽情展现伦巴舞蹈,原来的专业播音主持,唱歌,英语与日语,他又为倪妮设置了两个女性角色,十五岁的女学生和酒馆女老板。

女学生是柳川的过去,喜欢柳川的歌声,会唱中文歌曲,把柳川带到家里,导演省略了二者之间更多的交流,碎片化的方式展现她们的信任与默契。柳川年少时候突然人间蒸发,和母亲搬去了伦敦生活,后来又来到了语言不通的柳川,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和追求自由随遇而安的性格。而女学生在结尾处的消失,也是和柳川一样,在缺乏父爱的世界里寻找她自己的人生。

女老板是柳川的未来。老奶奶和柳川一样喜欢唱歌,在女学生失踪之后,她说“有时候我也想消失一会”,似乎和过去的柳川,与如今的柳川形成串联。我很喜欢的一个桥段就是老奶奶和柳川各说各话,但却认真倾听,日语和中文的语言魅力应运而生,这种跨越国度不同语言的交涉却无法阻挡两个性情相似的女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是人们灵魂的力量可以超越语言的交流:“我年轻时候很多男人喜欢我,在我老了之后我孤身一人,但是我不孤独,我感受着这个世界玫瑰般的迤逦。”

我太爱这部电影了,爱河流上小船上坐着的男人自顾自唱着朝鲜语,爱紧随其后的河里游泳的人,柳川在河边上坐着,和他们擦肩而过,生命充满未知,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东西实际是在异乡最有意义的存在。我爱石黑一雄,他的小说被贴上异乡漂泊的标签,契合这部电影的气质。

我爱影片对于立冬“怪”的所有解释,有那么一天他开始不说北京话,从此之后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柳川漫长的告白。他在夜晚突然拍手,是在学习柳川二十年前的举动。他学日语是为了有朝一日去柳川见柳川。即使已经三四十岁,他依然保留过去的习惯,学柳川跳伦巴舞,立冬的“怪”都是对于柳川的爱意。

立春不理解立冬的怪,也就没办法长情地爱一个人二十年,他只保留自己年少时候的“不负责任”,辛柏青把世俗中的男人演绎到极致。

我还爱柳川看到乌鸦无动于衷的遗憾,最终她走进立冬空荡荡的房间,拿到立冬留在这世界上唯一的蛛丝马迹,结果却是她自己的歌声,是爱意的投射。

总结一下吧,大荧幕上少有这种成熟克制的爱情,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年少时候用友情的幌子发生狗血的事,这无法被称作克制成熟。而张律导演用散文诗一样的拍摄手法把过去以及二十年的事情全部省略,仅仅只展现在日本再次相逢的几天,没有重大事件,也不必拍摄回忆,那些流动的情感和三个人之间丝丝缕缕的复杂关系就逐渐鲜活起来,实在是绝。

大荧幕上也少有这种执拗压抑的男主,让我想起了《真爱至上》中爱上哥们的女人的那个男生,他举着牌子说“我将爱你到永远”,他最后的告白也和立冬一样,是无声的。

电影之前的名字叫“柳川”,又是女主的名字,又是三个人相聚的地点。换成《漫长的告白》在赤裸裸地告诉观众爱情的元素,以及迎合市场的喜好,实在可惜了。而柳川立冬立春这三个人的名字也暗藏玄机,地点只有一个,时间却是两个,暗藏一种选择性。

似乎很被人诟病的是导演张律在常年韩国生活工作之后重操母语的尴尬台词,但在我看来它很符合整部片子的气质,尤其是有一京味男人撑着真性情和真实感,弟弟再怪的对白也只是对于“商业感”往“文艺片”上的匀称与过渡。

而对于两兄弟之间必须要有的对比,说拍出立春的风流多情为此才能突出立冬的长情,我并不完全认同。立春所言“川儿她挺随便的”,在我看来是哥哥鼓舞弟弟去追爱的另一种别样方式,而不是用大男子主义对于一个女性的评判。但立冬在生命的尽头都因柳川曾经是哥哥的女人在三者的尴尬关系中主动保留体面。

立冬在隧道里说笑话,柳川并不承认,她并没有不承认的理由,所以立冬真的在梦里说着笑话,牵挂柳川。立冬因为绝症而嗜睡的片段也拍得足够明显,而在“隧道里讲笑话”本身就是画地为牢的把自己囚禁在黑暗里的感觉。立冬在路边说的笑话,或许是绝症带来的遗忘,或许是一念之间不想留下蛛丝马迹,但他“忘记笑话”的笑话就真的成了笑话,总之他没有讲出口的笑话就像是没有说出口的告白一样,在隧道里在梦里变得无比隐忍。

说一些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吧,因为有三种语言日语中文英语并存的局面,张律让角色袒露心声的方式选择了说着说着外语突然说了一句别人听不懂的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我想万万不会如此,这是对于对方的不尊敬,并且通过突然转换的中文来袒露心声也稍显刻意。

以及影片让三个人去了毫无理由的地方,比如世界最大的摩托艇训练基地,这更像是导演个人的偏爱,而缺失剧情里出现这个地点的合理性。单纯为了拍摄景色吗?这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长的告白》‖关于Yanag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