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曾说过: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这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然而大部分人每天其实都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通过深思熟虑决定的事情其实屈指可数。
选择这么重要,但大部分人在重大选择上却无能为力,甚至有些人逃避选择,把时间都花在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也许他们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做选择,那么生活就会替你选择,而剩下的只有接受。
- 1 -
关于选择
首先需要屡清关于选择的三个要点,选择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可能就像买东西那么简单,就是是或者否,选这个就不选那个,但其背后的意义却很少有人会去挖掘。
⑴选择是概率游戏
做选择的时候,对几个选项的斟酌,其实是对选项概率的斟酌。比如考哪所大学,我们肯定会评估自己的分数,计算能被录取的概率,然后再做出选择。
只是大部分人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通过概率的数据来支撑他们的选择,而更多的是通过直觉对概率进行估算来做选择,这个过程更多的表现为焦虑。
而我们最终做出的选择其实就是在现有的选项里面挑出获胜概率最高的选项,有人说那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同样的选项,不同的人做出来的选择却不一样呢?
刚刚说了,大多数人是不会用数据说话的,而是通过直觉来对概率进行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很依赖一个人的知识和眼界的,也就是说做出来的结果会比较主观,没有数据表达得那么客观,最终表现为同等条件同等选项的两个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⑵最符合的选项未必最佳
刚刚我们已经聊了概率的问题,也知道大部分人是不会通过计算每个选项的赢面来做选择的,所以靠直觉得到的选择从长远来看可能并非最佳的选项。
比如,有两个投资机会,第一个是把钱放到里面一天后能得到5%的回报;第二个是把钱放到里面有90%的概率得到10%的回报,也有10%的可能失去20%的本金,请问你会选择哪个?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个,但其实从概率期望来讲,第二个投资的期望值要高于第一个,也就是说,如果用数据来支撑的话,第二个选项才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就像大部分人即使不喜欢手头上的工作,也不会轻易辞职,但从长远来讲,早点辞职可能更有利于他自身的发展。
但大部分人除非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真正做出选择,当然,这里已经不是他自己做的选择,而是生活替他做的选择。
⑶拥有多个选项才叫选择
这个好像是常识,既然是选择当然是存在多个选项啊!
道理是这么说,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这么想。先说个段子:当年学校保送清华,我思考了很久还是没去,一是因为北京天气不好,不适应,二是由于保送名单里没有我。
你应该明白了我的意思,所谓的选择,就是在你拥有所有选项的时候才叫选择。你能开得起宝马却选择骑共享单车就是选择,只能骑共享单车却说自己不喜欢开宝马的不叫选择,那叫装逼。
人都有个坏毛病,就是不愿意低头。就算自己还过不了那种生活,也要装逼说是因为自己不喜欢那种生活,所以才选择了现在这种生活。我想,他应该是不知道那种生活的美妙吧。
- 2 -
什么决定了你的选择
⑴知识
这个在我以往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出现过,就是你不具备某个知识时候,脑袋里就没有一套评判标准,也就无法对选项进行评估。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以前的一些选择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因为现在的你已经具备了这个选择的相关知识,也就是有了一套评判标准啊。
所以你如果重新回去选择的话,就能很快选出最佳的选项,然而当年的我们却为这道选择题不知消耗了多少脑细胞。
⑵价值观
百度百科对于价值观的解释是: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我对价值观的理解就是:价值观就是我们对某件事的价值判定取向。
也就是说价值观会影响我们对选项价值的判定,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选项的价值判定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在沙漠中的人和一个在沿海城市的人对一杯水的价值判断就不一样。
⑶判断力
判断力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面对选择的时候的思维能力,就是说还跟个人的智商有有那么点关系。
更多时候当事人其实是知道做一件事情的后果或者说他知道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但是他偏偏就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犯罪。
抢劫犯、杀人犯、强奸犯在犯罪之前难道不知道后果吗?铤而走险其实就是对选项的代价判断能力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抓的时候都悔之不及,但智商税该交的还是要交的。
- 3 -
选择的分析方法
⑴二分法
这是我平时用于快速判断一件事情的值不值得做的方法。
我们先谈一个中年危机问题:将来能不能赚到钱?
很多人一开始甚至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选择逃避。等到中年的时候才悔过当初,然后就有了那句经典句式:如果当初我...
这里面包含两个逻辑,就是现在能不能赚到钱,和将来能不能赚到钱,二分法就是:
其中最好的结果是“现在和将来都能赚到钱”以及“现在不能赚到钱将来能赚到钱”。最不好的当然是“现在赚不到钱将来也赚不到钱”,不要小看它,还是有大把人干着赚不到钱又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职业,也许人家家里有矿只是出来体验生活的吧。
我平时自己用来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干的二分法表则是:
只要符合“将来有用”这一项不管有趣无趣我都会去干,而最大的敌人是“有趣但将来无用”这个选项,日常生活中有大把这种充满诱惑又极度浪费你时间事情需要你去抵制,比如:玩游戏、抖音...
⑵筛选法
又得拿上一篇那个高要求的女生来说明这个方法:
我总结一下:高富帅+性格好+能力强+智商高+上海。上一篇也说了,符合以上条件又能被她遇见的这一生不会超过6个,而且关键对方也在挑。
这种女生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相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选项越多的人其实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的选项做减法,怎么做?
①在纸上写下自己筛选条件,无论重不重不要,全部写上。
②给每个条件按重要性打分(可以是1-5分),然后重新排序。
③给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1表示必要,0表示非必要),尽量把给分1的选项控制在3个以内。
④第二天花30分钟重复以上思考,打分,反复多次。
最终你就能筛选出即重要又必要的选项,也就是你知道了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个方法用在两个选项难分伯仲的时候最佳。
⑶否定法
这个方法准确地说是我刚毕业那会我上司教我的,一直很感激他带我上路。
否定法主要用于打破僵局,拓宽选择空间,不被思维所局限。具体做法就是否定现有的所有选项,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觉得你就是对的,而是应该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如何驳倒自己,增加可供选择的选项。
说个段子:沙漠中你快要渴死了,现在有两杯水,一杯尿,一杯大姨妈,请问你选哪个?
.
.
.
估计有人选择了尿或者大姨妈,答案是两杯水,我已经跟你说了有两杯水,你为何还要去喝大姨妈或者尿呢?
再举上面提到的关于理财例子:有两个投资机会,第一个是把钱放到里面一天后能得到5%的回报;第二个是把钱放到里面有90%的概率得到10%的回报,也有10%的可能失去20%的本金,请问你会选择哪个?
答案也非只有一或者二,还有很多种投资分配,比如我各拿50%投资第一种和第二种。
这就是思维被局限的例子,很多时候,选项并非只有我们所能看到的这几个,而是是藏在你的思维之外,你需要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想法,去思考更广阔的空间,固执己见只会让你眼界越来越狭隘,最后成为井底之蛙。
小贴士:
最后再多说一句,大家做决策的时候,记得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做完决策之后别忘了先小范围测试,并且做好决策出错的准备,至少心里准备还是要有的嘛。
本文由作者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昂哥手帖),授权转载请于公众号联系
昂哥手帖:思考深度决定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