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娱乐至死似乎是一个挺舒服的死法,
但朋友,你知道养猪场吗?
·壹·
娱乐至死是一种什么死法 ?
其实用娱乐至死形容,也不太精确。没有娱乐至死的世界,只有到死都渴望娱乐的人。
因为大多数时候,娱乐至死都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要性。
我们所处的世界,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极端,生存的压力大到每天我们几乎都需要精打细算,需要动用理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追求的目标背后总有无数的加班,失败的感情,放弃的休闲,败坏的身体……
所以我们不得不消遣,不得不娱乐,因为再不娱乐,我们就会抑郁而亡了。
美国著名的“3S”理论非常重要:
Sex,Sports,Star。
这是控制人民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压力越大,节奏越快,矛盾越深,娱乐至死的几率越高。
·贰·
我们活在怎样的世界?
上一篇文章《你好,吃人的时代》中,我们提到的《1984》和《动物庄园》,只是反乌托邦的某一种形式而已,其实反乌托邦还有一种更符合我们生存现状的形式,那就是“娱乐至死”。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就是站在这个角度去写的。
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美丽新世界》的模式——不在乎,不重要,不思考。
这里有一个长长的《美丽新世界》与《1984》作者思维模式的对比图。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娱乐至死的世界,每天爆炸的信息流和泛娱乐的内容正在将我们的喜怒哀乐逐渐化为平静。
只有这个时代,段子手才会横行,人人都是逗比,笑点越来越高,精神越来越脆弱,情绪越来越扁平……
我们总是说,生活太艰难,所以休闲时间当然要疯狂的娱乐……
其实真正的悲哀是什么呢?你可能从未问过,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地追求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物质自然是为了给极少数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他们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第一阶层,却鞭策整个人类为他们付出劳动。
刘慈欣在《赡养人类》中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当人类物质资源极度丰富的时候,迎来的反而可能是一人的集权。整个地球都属于某一个人,除他之外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自己的生态仓里,每一口喘气,每一次食物摄取和排泄,都需要交纳相应的费用,并为此付出劳动……
这,大概是最极端的状态。
《娱乐至死》这本书,受到《美丽新世界》很大的影响,两部书里,每个人都过得非常愉悦安详,不知苦不知愁,快乐一旦永恒,人类便成了死寂。
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美丽新世界,渐渐地,那些社会阴暗面被剔除,反抗的声音再也不能传进我们的耳朵,我们生活在如天堂般美丽繁荣的地方,然后变蠢,更蠢,然后被替代。
莫兰特·莫里森的漫画《钥匙》——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26730067
霍金所担心的从来不是AI会和人类发动战争,他担心的就是被异化后,放弃思考,无力思考,被淘汰的大部分人。
·叁·
我们都被信息流,切割成碎片了
抖机灵和逗比是这个时代龙卷风式突如其来的产物,《吐槽大会》里池子说,“我高中老师说,你就靠臭贫,将来能当饭吃吗?事实证明我能。”哄堂大笑,没有人质疑这句话。
多元的世界给了人们更多的存在方式,但这些存在方式很多时候,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是碎片化的。
你的逻辑,你的思考方式,你的语言方式,都被肢解的支离破碎,没有表情包没法聊天,不说段子没法社交,不吐槽不想张嘴……
之前有段时间我热衷于看《逻辑思维》的视频,每天一本书,半小时左右,给你分析的听上去头头是道,每每点头称是,然而关上视频,我就只能记住里面的段子和零碎大纲了……
因为这是他们的观点,不是我的。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也仅限于此了,我没有思考过,没有参与过,所以我永远只能“感觉懂了很多”。
“二手知识”总是这样,看上去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巨人只是海市蜃楼,摔下去的你,只会跌得比平地更低。
其实我们今天聊得话题也是一样,想要真正了解反乌托邦,最好还是去看原著。
就比如我们新媒体,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了观众更轻松更简便地获取知识,语言不活泼没人看,配图不搞笑没人看,不抖机灵没人看,不打着诱惑情色的名头依然没人看……
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就是这样啊,人们打滚求着要再爽一点,更爽一点,之前我那篇《抱歉,没办法给你的人生也开挂》里面爽文和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行其道,也是这个理由。
我们在这个时代唯一学会的,就是快速浏览,每天几百上千条的微博微信推送,刷了一小时,呵呵一乐,其实我们只能从中筛选出了几个看似有价值,其实根本没有卵用的内容。
承认吧,我们确实越来越蠢了。
我们习惯了不用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碎片化信息,他们把知识和观点打成了肉糜,您只用张张嘴,连嚼都不用嚼就可以咽了。
《娱乐至死》尼尔·波茨曼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在本书中最后一章中说道:
“有很多次,有人让我到电视上去宣传我写的关于反对电视的书,这也是同样的讽刺。这就是电视文化的矛盾。”
·肆·
消费时代是把开膛刀
信息流带给我们的是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割裂的是我们的逻辑和精神。而消费时代,则把我们整个人都解剖了。
在消费时代,就像前面我们说的,我们的生活在,被利益阶层灌输洗脑的追名逐利之中。
我们攀比,我们焦虑,我们消费,然后我们接着攀比……
《什么使我们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汉密尔顿,英国最早的消费主义代表作
幸福,被物化成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伴随着不可名状的欲望,支配着我们所有人,也肢解着我们所有人。
人人都是消费者,也人人都是消费品。
你上的不是大学,是北大;你买的不是包包,是Gucci;你工作的不是网络公司,是阿里巴巴……
我们消费自己,换来的就是一个区区身份认同感。
这个承认自我,给予认同感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
《美丽新世界》和赫胥黎
“人口的最佳比例是按照冰山模式——九分之八在水下,九分之一在水上。”——《美丽新世界》
失去了金字塔和冰山模式的社会,人类是无法生存的,因为他将一无所有,原本哪怕是倒数第二层的地位,也会荡然无存。
“水下的人会幸福吗?”“比水上的人幸福。”——《美丽新世界》
幸福是什么呢?
物质极其丰富?性欲得到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种族延续?精神自由?
这道题本该有千千万万的答案,可是我最近听到的是:“《极限挑战》开播了好幸福啊啊啊啊啊啊”……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啊。
·伍·
醒醒,我知道你不是装睡的人
我写这篇文章,同《你好,吃人的时代》一样,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在昏昏欲睡中扎上一剂药物,时刻保持清醒。
然而可悲的悖论是,丧失分析能力的人,是不会选择点开这种文章,或者说是无法静下来看完。
选择点开这篇文章,并且通篇看完的人,则根本不需要这篇文章的提醒,就已经看得很透彻了。
因为透彻,才会愤慨,虽然愤慨,依然无力。
可我们依然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路,继续生活下去。
B站的影视作品因为“版权问题”全部挂了;拦截内外的“墙”到明年二月彻底建成;自媒体不能涉及的关键字三天三夜都看不过来……在各种严峻的情况下,你还能继续麻木?
除了我们自己,我们的确无法改变任何事,但我依然坚信,保持清醒和警觉的必要性。
再多的话,大家只能意会了,最后引用评论区朋友回馈提点我的一句话给大家: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