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从程浩在混沌大学的课程说起

精益创业——从程浩在混沌大学的课程说起

前言

身在一家创业公司,老板是《精益创业》的完全推崇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最近开始大规模的希望全体员工去读《精益创业》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去读,想先看一些视频教程了解个差不多。下面是我做的程浩老师混沌大学课程上演讲的笔记。后期我也一定会把那本《精益创业》的书补上。下面是正文,欢迎大家讨论。不足之处,多多指点。

一、什么是精益以及生活中的精益

引入精益

开始程浩通过思考有顺序的层层深入,从而引出精益的概念。

  1. 做生意什么最重要?赚钱?增长?其实被需要应该始终排在第一位。任何一个生意,被需要永远是第一重要。被需要是1,后面的都是0。

  2. 想象中的用户痛点与真实的用户痛点,差别很大(但也是有交集的,交集很小),这就与被需要相呼应,如何才能做到被需要?(不止startups有这样的问题,BAT、独角兽中的那些聪明人也不例外。)

  3. 假设我们已经找到真实的用户痛点(真的很真实),新的问题又会来临。我们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与真实的解决方案差别也很大(类比用户痛点),交集同样很小。

  4. 怎么办?存在唯一的方法:通过尝试不断逼近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且只有这一个方法。

精益来了

  • 两个字概括精益:试错

  • 四个字概括精益:快速试错

  • 七个字概括精益:低成本快速试错。(不快就是高成本)

  • 精益的精髓:

    • FAIL CHEAP(便宜地试错)
    • FAIL FAST(快速地试错)

不精益的五种可能

  1. 问题找错了。

    1. 痛点不同,刚需不刚。
    2. 极大提升效率,极大降级成本,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注意极大,否则就是在给竞争对手打工。

    程浩老师的创业五问:

    1. 想要满足的消费者需求是否为刚需(消费者需求);

    2. 市场空间有多大?(天花板,市场规模);

    3. 怎么赚钱?(商业模式);

    4. 为什么是你做而不是我做?(团队、个人优势);

    5. 竞争壁垒在哪?(护城河)。

    (注意先后顺序。)

  2. 解决方案做错了。

  3. 闭门造车。

    1. 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点子偷走;
    2. 藏着掖着,希望“一鸣惊人”;
    3. 做的东西完全没人要;
    4. 程浩认为创业者在这一点上是完全地多虑了,应该放心大胆地去做!
  4. 过早优化。

    1. 核心需求还未得到验证,就开始补充周边功能。
  5. 过早扩张。

    1. 核心需求还未得到验证,就考虑规模化。

以上五个问题严重程度依次降低。

两种成本

  1. 显性成本:房租,员工工资等可量化的成本。
  2. 隐形成本:沟通成本,团队磨合成本等无法精确计算的成本。

创业公司在这两种成本上的不精益体现在:更加重视显性成本而忽视隐性成本。

最大的隐形成本是时间成本

创业公司最大的浪费不是上班时间刷手机,也不是花了广告钱没效果,也不是办公室租大了浪费,“而是我们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人用。”——李善友老师

这就是为什么要精益,因为它可以最大化地解决时间成本。

二、创业怎么精益

正确姿势

  • 需求探索。用非常轻度的东西,初步验证一下。
  • 用户验证。MVP。
  • 推广。

举例买房:

  • 需求探索:询问周边的人哪里的房子好?或者自己去了解。
  • 用户验证:他们说的对的对自己来说不一定对,要自己亲自去体验,从租房开始。
  • 推广:买房。

详解正确姿势

  • 需求探索

    • 找到痛点;
      • 生活中的痛点无处不在(仔细去想);
      • 反面例子:好的产品一定要让用户有强烈的感知
    • 常识判断;
      • 常识非常重要,MVP有成本,不能所有的都用MVP;
    • 头脑风暴;
      • 找到放松的环境,老板少说,员工多说,并且最后再说,不要轻易定调;
    • 找到核心用户;
      • 痛点最痛的人;
    • 一对一访谈;
      • 注意:一定要一对一,面对面
      • 保持开放式的讨论(你觉得产品最不好的方面是什么?);
      • 切记不要做Group Talk,否则你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
      • 不要做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仅适合成熟的产品);
      • 一定要走出办公室,到用户那里去
    • 总结,证明自己找到的痛点;
      • 用户真实的痛点?自己想象的痛点?差别?
      • 用户希望的解决方案?自己想象的解决方案?差别?
      • 如果一样,开始MVP,否则从头再来一遍。
  • 用户验证

    •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性产品。
    • MVP真正的核心价值:
      • 观察用户的真实行为,而不是他们嘴上说的;
      • 用户表达能力有限,或者出于某些原因,不说真话,获取的信息对我们有误,用户说的不一定是他们想的;
      • 可能有意外收获;
      • 用户访谈不能代替MVP;
    • 通过常识排除掉一些需要验证的问题,设计好MVP,收集数据(),亲自体验,再次访谈,验证假设。
    • 如何设计MVP:
      • 选出最需要验证的假设;
      • 需要评估哪些数据;
        • 漏斗式数据分析,找到可能衰减的环节;
        • 切片分析,例如留存率分析;
        • A/B测试,两种方案对比;
        • 灰度测试(成熟产品);
      • 验证这个假设需要哪些功能?只找一个,验证数据时,需要注意:
        • 避免KPI导向,老板得不到真实的答案;
        • 避免各种刷数据;
        • KPI是手段,不是目的;
      • 做产品、推给核心用户;
      • 验证;
        • 法则一:数据是辅助,绝对不能替代亲自体验!
        • 法则二:创业公司CEO就是首席产品经理!

三、企业如何转型

MVP之后,没成功怎么办?转型还是坚持?

绝大多数是在做了MVP之后,数据不够理想(但是也没那么糟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需求不够刚;
  2. 竞品做得比你好。

此时,可以考虑转型。注意:转型不是放弃。

  • 转型的种类:
  1. 精减型(功能之一成为整个产品);
  2. 扩充型(大疆飞控到大疆无人机,从单一技术提供商变成全栈解决方案,只做技术服务,护城河是非常浅的);
  3. 2C转2B;
  4. 自营向平台转型;
  5. 盈利模式的转变(收费转免费,硬件成本价,靠软件赚钱);
  6. 渠道转型(代理变直销,线上线下);
  7. 技术转型(使用最新算法)。

如何快速获取用户?

推荐书《增长黑客》。

  1. 加速获得用户:
    1. 黏着式:2B领域司空见惯,客户不会因为轻微的成本降低而花时间去学习新的产品;
    2. 付费式:LTV(Life Time Value);
    3. 病毒式(Viral Marketing):社交类产品,天生有这个优势,反过来想,如果你的产品能和社交挂钩,就可以获取这种传播。

小结:回归一下问题:如何精益创业?

  1. 需求探索;

  2. 用户验证;

  3. 推广(如何获取用户)。

四、精益创业的误区和局限性

精益创业不是万能钥匙。

  • 精益是”术“,大势为”道“。 (人生的机遇也依赖大势)
  • MVP不是万能钥匙。(用常识筛选,但常识也可能错)
  • 在激烈竞争时,使用精益创业有可能错过一些机会。(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凡是验证,必定耗时)
  • 实体性越强,开发中的精益性就越少。(基于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硬件也正在实现快速地迭代,还有,硬件产品正在实现软件化,举例:特斯拉互联网车)
  • 有些时候向用户寻求建议的价值不大。(颠覆与划时代的产品特别如此)
  • 精益创业容易让创业者只专注产品,而忽视销售和营销。(营销必不可少)
  • 容易让创业者过快做出放弃的决定。(放弃与坚持的界限并不明显)

五、企业内部如何管理创新

大公司内部搞创新很难很难,这也是创业公司存在的原因。

内部创新不精益会带来什么后果?

  • 费时
  • 费钱
  • 费人
  • 企业领导人 lose credit(丧失信誉)

如何管理?

  1. 团队的组成

    1. 敢死队

      1. 自发组织
      2. 风险透明化(丑话说在前面)
    2. 只要精英,不要菜鸟

    3. 保持小规模

从1个产品2个研发开始,就这3个人。为什么没测试?因为3个人都是测试。怎么没设计师?UI谁画?产品经理就是设计师,产品经理连图都画不了就别当产品经理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三五个人做不好的项目,三五十人同样做不好

  1. 独立运作

    1. 独立运作(微信离深圳比较远)
    2. 高层少骚扰(不要天天问怎么样了)
    3. 对于产品(转型)不做任何约束
    4. 就像VC投企业一样,只帮忙,不添乱
  2. 内部管理

    1. 创新业务一定不要定KPI
    2. 内部市场化(亲兄弟,明算账,举例:微信与手机QQ,腾讯在内部市场化的同时,还能打赢社交大仗)
    3. 鼓励内部竞争
  3. 团队激励

    1. 有效激励(物质、精神)
    2. 重奖轻罚,重奖不罚
  4. 容忍失败

    1. 公司文化,尊重失败,容忍失败
  5. 创新是在体内还是体外?体内就是事业部,体外就是独立公司,比较复杂,要根据业务来划分

    1. 提高核心竞争力业务(体内)
    2. 资源输出型(体外,独立运营)
      1. 不是公司的主赛道
      2. 基因与母公司不相符
      3. 组织和文化可能不相符
      4. 体制内很难得到很好的激励(奖励的多,别的部门不平衡,奖励的少,没有奋斗感)
      5. 放在体制内,容易产生“平台惰性”(容易夸大平台的价值,忽视个体的能动性)
    3. 毫无关联(不做讨论)

小结:这一章是针对大公司的,大公司如何保持创新力。核心:把企业做小是保持企业创新精神的核心!

总结

通过这个课程,程浩老师说了很多的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1. 精益是术,大势是道,我总感觉,精益有那么点“投机”的意味;
  2. 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但很难准确地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时候。我们懂了后续的理论,但不知前期如何判断,可能还是需要行动起来多做练习吧。

后期我会去读那本《精益创业》,应该会再写一篇文章,看看到时候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与我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益创业——从程浩在混沌大学的课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