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火起来的背后,人们只是需要快乐吗?

脱口秀起源于西方的Talk Show,中国将之英译过来称为“脱口秀”,在西方,脱口秀的影响力非常大,被视为一把打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钥匙。而在我国,继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之后,许多电视台也纷纷上马新式的谈话节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相声艺术就被西方国家认为是“脱口秀”。

近些年,脱口秀逐渐火热,讲脱口秀的人也由最开始的明星变成现在比较大众化的平常人,从事职业脱口秀的人可能出身、所学专业、学历等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凡的口才和幽默搞笑的能力。

几乎每一场脱口秀都是笑声不绝,就和相声小品一样,但是有些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

越来越多的人去看脱口秀,难道只是为了快乐吗?而脱口秀这个职业,难道只是为了贩卖快乐吗?

答案显而易见,脱口秀的内涵远不止快乐。


1

一个社会的万花筒

每一场脱口秀,主持人都会限定一个主题,脱口秀演员根据主题进行创造,比如“恋爱”这个主题,如果我们只是大谈阔谈甜美的恋爱,想必观众都会被甜齁并且感到厌烦。

但是优秀的脱口秀作品却让人印象深刻,何广智从恋爱中的“舔狗”出发,表面上是自黑自己为了爱情做出各种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反讽那些为了爱情失去自我的无脑之人,更是讽刺了一些大肆“养鱼”的“海王”的过分之处。

脱口秀的现场,大家都是笑的,演员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笑过之后,细细品味,原来脱口秀谈的不是笑话,而是社会。

脱口秀的背后,就是在揭露这个社会中种种人们想说,但是却不好明说的事,脱口秀演员用笑话的形式演绎出来,其实是用另一种声音去反映社会,脱口秀更像是一个社会的万花筒。


2

一个变相的吐槽大会

脱口秀最主要是逗观众笑出来,和相声相似但是不同,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是一种具有传统特点的中国艺术。脱口秀可能更偏向于现代化,喜欢脱口秀的人群通常比较年轻,因为脱口秀的话题往往更加偏向于年轻化,聊的内容也更加灵活活泼,并且更重要的是,脱口秀演员敢于揭露,敢于吐槽,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与其说脱口秀是一个笑话大会,不如说脱口秀是一个吐槽大会,看过脱口秀的朋友就会发现,很多演员会很巧妙的把社会上一些现象变相的吐槽出来。

比如周奇墨吐槽北漂期间租房的岁月,借着幽默的“口技”将楼上装修房子的声音模仿出来,引发众人大笑。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那些北漂一族在大城市打拼的卑微,这些努力的人们也借着演员的嘴吐槽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难过和对一些不好的现象的不满。

比如杨笠吐槽一些男生非常普通又莫名自信,由此出了一个非常火的网络用语“普信男”,这个话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和认同。杨笠犀利的语言有力的抨击了那些莫名自信的男生,很多女性听了大呼过瘾。

喜欢看脱口秀的人,与其说是为了寻找快乐,更是为了寻找一个情绪发泄口。脱口秀演员用表面幽默的语言和表演,表达出很多人想说却又不敢说的很多话。他们勇于揭露现实,把一些黑暗的、污秽的、不堪的事情用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展现出来,既逗笑了观众又让观众倍感深刻。


3

现代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学会了谦让对人、礼貌对事,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在各种礼教的管制下,我们好像都不太敢说真话。

遇见老板说客气话,遇见同事说表面话,遇见下属说保守话。那些不敢说的话,我们记在别人看不见的微博上,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成为自己内心深处的碎碎念。

脱口秀把我们心中的话大胆的说出来,可以说职场关系、可以说情爱关系、可以说网络暴力、可以说人生无常,所以看脱口秀也成为一种放松的方式之一,成为一种洞察世界的方法之一。

看脱口秀,不仅是需要快乐这么简单。


—关于作者—

文青,执着写作,喜欢摄影的青年

如若相遇,何其幸运,感恩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口秀火起来的背后,人们只是需要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