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资质平平的曾国藩的一生不算很长,却完成了一个儒生的最高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近乎完美的贯彻了那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曾国藩家训:“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和“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以粉丝对偶像的笔触,详细的剖析了曾国藩从一个见识浅薄、倨傲自大、夸夸其谈的愤青到一个“完人”的蜕变过程,让我们得以见识榜样的力量。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细读家书,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件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

    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二是孝道,三是实行勤俭。在为官上,“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在待人上,曾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

  一个天资笨拙,出身寒微,没有人脉、没有名师的普普通通的人,如何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官场潜规则的时代里,取得了个人的巨大成功,巨大的自我实现,同时又拯国家于危难,为后世垂范千古。

   

  曾国藩一生坎坷,在耻辱中忍辱负重,首先他的资质较差,无论是智商还是身体状况,与常人相比都处于弱势。我想这恐怕也和基因与环境有关,曾国藩的家乡至今还是经济穷困,那个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么聪慧。曾国藩的身体很差,一来也是因为天生身体底子就不好,二是后期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又事务缠身,所以身体状况更加恶化,在曾国藩的日记和家书中,我们能经常看到他被疾病折磨的苦状。 

    我真的无法想象,疾病缠身的曾国藩是如何熬得过度日如年的病痛,在身体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又如何经受了那么多耻辱,顶得住那么大的精神压力。曾国藩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勤”,即便是有重重困难也要顽强拼搏,人的一生不应该顺着自己的本性来,随波逐流,而应该逆着自己的本性,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曾国藩的父亲在家教十分严厉的条件下,仍然连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败而告终。曾国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读,六次考试均落榜,还受到了考官的当众讽刺,然而也正是这次耻辱,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曾国藩竟咬牙发奋,第七次终于成功,从此开启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

  曾国藩一生经历过五次耻辱,分别是:参加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金銮殿中向皇帝奏折,为解释清楚画了一张图表,但“画图甚丑”遭同事讥笑;因不满官场的恶俗风气及皇帝的浑浑噩噩,公开批评皇帝并被“京师权贵唾骂”;由于治军手段太过强硬,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还有最后的,由于触及了当地官员的利益而引发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在愚笨中克敌制胜,他的治军之道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点,虽然天生愚笨,但时刻督促自己持之以恒,再难的事也要以强硬的态度和毅力去攻克它,肯下笨功夫,治军也是如此,曾国藩从不选有官场经验的军官,也从不选有作战经验的战士,而是“选士人,领山农”,专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做将领,专用长时间在山间劳作的农民做士兵:首先这些将领虽然都是文人,但都经历过理学思想的熏陶,从而对自己对国家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而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往往更加勇敢,更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其次士人与山农更朴实,更容易改造和教化,这也符合曾国藩十二个字的选人标准“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这也是为何湘军总能保持高效率的原因。湘军最后成功,靠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在曾国藩日记里,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他在日记里自己折腾:“今夜醒后,心境不甚恬适,于爱憎恩怨,未能悉化,不如昨夜之清白坦荡远甚。”

  可以看到这样的心灵里,没有飞跃,没有灵光乍现,立地顿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坚韧之感,就像一把刀不假思索深深扎入,直没刀柄。

  蒋介石案头常年摆着一套《曾文正公全集》,时时翻阅,一生都在研究它。他准备了很多套《曾文正公全集》,经常拿来作为奖赏送人。蒋介石一生推崇、学习、效仿曾国藩,认为曾国藩的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

  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他评价《曾文正公全集》称“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主席曾经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用莎士比亚的一个经典句式: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曾国藩。有人窥见厚黑学,有人掩卷沉思……

  《道德经》上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以坚强意志战胜自己,才是真强者。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平平之人,可以成为真强者,只要我们多下些笨功夫。或许,世上的聪明人太多,“笨人”太少,“自胜”比“胜人”难。

  用孔子的话结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