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0338)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最后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如同作者所塑造的宁静边城一样,充满着美感,也许未完的结局才能将这美感最好的保留。

傩送是否会回来了,我觉得,不会了。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那段反抗的反抗、反叛的反叛的年代。因茶峒这个临近省界的小镇重视安保,主持地方军事,才让一切按着应有的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作者也在书中写到“中国其他地方正在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而对于出走他乡的傩送来说,战乱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书中有写“无论寒暑雨雪,必穿了草鞋按站赶路。且配了短刀,遇不得已必需动手。”或许某天一颗流弹便会要了他的性命,或许路过某个地方便会被山贼夺去财物,又或许会被拉去当作壮丁上战场打仗。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也不像是什么稀奇事。在八九十年代还有不少路霸夺财害命,在战乱纷纷的民国初期想必更为严重。

除此之外,书中说到,茶峒地区有流血相争的规矩,这在这一对好兄弟面前却化为唱歌比赛。大哥天保明知自己不会唱歌仍然答应傩送,听傩送唱歌过后,自觉没有获胜的希望便乘船外出闯荡,将幸福留给弟弟。但上天并没有关心着自我牺牲的哥哥,便让他的魂魄消散于旋涡之中。弟弟下辰州沿河寻尸六百里,毫无结果。在对大哥内疚以及大哥的死的双重打击之下,想必傩送心中满是压抑。

而且,在天保死后,傩送作为家中独子,他的婚姻关系着家庭的走向。首先是中寨人以一座全新的碾坊作为嫁妆,远比翠翠家仅有的渡船要好得多。书中写到,傩送去川东办货时,身旁的脚夫跟他说到“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升糠。”也写到“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可想碾坊诱惑之大。其次,大哥的死让父亲顺顺以及傩送心有不悦,再加上老船夫对于翠翠的婚姻大事的关切,让顺顺父子都产生了误解。在家庭的压力和对哥哥的内疚的影响下,赌气出走。解铃还须系铃人,他的心结还需由他自己来解开,历史上为情生、为情死的人并不少。

其实,美好的幻想得不到同样美好的结局才是人间常态。翠翠的父母,养马兵,翠翠的爷爷,天保大老,无不是心怀美梦但却迎不来幻想中的结局。美好的幻想不是因为幻想成真而美好。沈从文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桃花源般的边城,远离战乱,远离是非。不如就让往事变成故事,让美好在等待中沉淀。至于傩送是否会回来,我希望不会,我觉得不会。或许等待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边城》有感(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