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下,是对爱的渴望和诉求

“我能感到有什么东西正压向我,我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能感觉到的就是自己好像快死了,看见伤口流出的血,世界逐渐平静,就能够再次伸手去触摸到这个世界。”

“这是在折磨自己吗?不,这是在拯救自己,至少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能感觉到很舒服,很轻松。”

“犯了个错,一个大到足以无法原谅自己,甚至大到可以千刀万剐。”

这是有过自残行为的人的心里话。

在自残行为群体中,大部分是青少年。这些孩子,进入了一个迷宫,迷宫的出口充满了爱与被爱,他们在迷宫里不停地冲撞,寻求一个又一个的出口,但走向的却是相同的死循环。

我们很难能够想象,在衣袖的遮挡下,会是一条满是伤痕的手臂。这些年轻的孩子,正在或明或暗的地方,不以死亡为目的,一次次伤害自己的身体。

但事实就是这样的在不断发生。非自杀性自伤,在世界范围的发生概率在14%~56%(Waals L et al, 2018)。在国内的发生率也是高居不下,2018年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自伤在中国学生男性中发生率为20.6%,女性中发生率为21.9%(Lang et.al, 2018)。

群自伤的孩子同时也还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心境障碍、进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药物滥用等。另外,虽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动机不是自杀,但纵向研究发现,自伤当事人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数百倍,也就是说,这群孩子有着远高于常人的自杀风险。

或许我们在询问的时候,他们会对我们说“没什么,就是划着玩儿”“心烦的时候搞的”。他们遮遮掩掩的态度,会让我们脑子里产生满是指责的想法:你就是作;别想着威胁我们;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自残行为只是一种比较怪异的行为。

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没有人会毫无缘由伤害自己;在一个孩子有选择或者无选择伤害自己的时候,他面临的困难对他来说是巨大的。

例如那些悲伤和抑郁的情绪,无助绝望的感觉,羞耻内疚的感觉等。

这些感觉大多来源于不好的想法和记忆,但更多的时候来说,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这些感受就像是狂风暴雨,猝不及防地说来就来。所以利用疼痛带来的快感,一次次将他们带离那些压迫性的情绪。

又或者是对某个很是依恋的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种感受是什么,只是在某些人际场景感受到一种绝境。例如:有的孩子会有绝望的感受,这种绝望好像只有在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才能被人看到,被人理解。有的孩子感受到的则是愤怒,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攻击和控制那个亲近的人。也有的孩子是因为深深的依恋,伤害自己是能拉回亲密者的最后方法~~~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自残对这群孩子来说,常常是他们自己觉得能够帮助到自己的最后手段,是能将他们从痛苦深渊里面拉出来的唯一方法;那些满是愤怒与绝望的伤口里,也有着对生命的渴求和力量。

如果你也处在非自杀性自残中,在这里想要给你个拥抱,因为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在黑暗中挣扎这么久一定很累吧?可能在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只有自残才能帮助到你获取到一些东西,或者活下去;可能你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但也有可能在某个瞬间,能够找到另一种方式替代掉自残,虽然这很难,但你一定可以找到那种方法的,对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痕下,是对爱的渴望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