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事让我们离自己又近了一些

7月23日“看见自己”互助小组的读书会一共三位,从第一场的七位到第二场的三位,或许我应该感到失落,但这次我感到的是感恩,因为不能参加的伙伴都向我说明了情况,这份看见和尊重让我感激之余也看到了咱们女人的不容易,有要处理家庭急事的,有要加班的,也有要照看孩子的……而对于能来的伙伴我更是多了一份好奇,好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再次来到读书会?好奇是什么力量可以让她们放下所有?



海绵奶奶是一位非常优雅,热爱生活且有仪式感的女士,她穿上了自己最爱的旗袍,书桌上摆了一盆富贵竹,这种上海女人的精致总让我发出由衷地赞叹,当被问到为什么能坚持来读书会时,她说“她相信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读书是件很滋养的事情,和年轻人一起读书让她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她的儿子媳妇特别支持她读书,早早地就把小孙子领走了,让她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在当下。”能够每周雷打不动地抽出2小时的时间读书对现代人来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自己想读又能得到家人支持是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俊说,这几年的心理学学习让她学会了一件事“做自己”,她喜欢和同频的伙伴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前她会担心自己的事情会和照顾家庭产生冲突,害怕先生不理解她。其实,当她理直气壮地向家人提出自己的需要时马上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当她把自己照顾好时,她便有了更多为家人服务的动力,在服务家人的时候心中是轻松和愉悦的,而她对于自己喜欢事物的坚持也让儿子看在眼里,学到了心里。现在的她身上多了一份洒脱和自在,当她不再焦虑变得放松时,家庭变得更加有序,生活也更加和谐了。


能够放下一切安安稳稳参加2小时读书会的伙伴,她们有很多的相信也是很会爱自己的人,爱自己款待自己才能让我们给出更多的爱,这正是印证了《故事的疗愈力量》第二章的第一句话:你不可能给别人你身上所没有的东西。一切疗愈,从我开始……


我们三个人几乎把第二章的所有内容都读完了,这是一次又长又深的共振,在经历了书写分享后的阅读再次把我们的内心收回,静心于作者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带领了好几场读书会的我才发现原来这正是流程的另一个美妙之处,这样一个收放自如、动静结合的过程,让我们既有听别人讲的机会也有了向内看的觉察。再次感恩方糖创始人冉冉老师的用心!很多事情只有在不断践行中才能体会越来越多的精妙,正是如此。



第二章说为什么要说故事,说故事是如何起到疗愈作用的,原来这一次又一次的述说会让我们有机会以新的观点、角度、去看待过去、理解过去的发生,于是过去的经验就有机会被“翻新”,并带出“多元”而非单一的新诠释与感受。海绵奶奶说自己小的时候调皮被奶奶拿竹条打屁股,每次竹条都被打断了,不仅屁股疼也让她痛恨奶奶。后来她发现奶奶挑的竹条总是最老的最细的,她想让孩子长记性也要给其他人做规矩,但她的内心有很多不舍和心疼。那个年代不这样管教孩子会被看成是无能和软弱,当看到奶奶的心疼和不得已时,心中的那份恨也就没有了,同时那个受苦的小孩也被解救了。

当书中写到,成长故事之痛的源头,其实来自某种“社会集体性”的压迫与钳制。当看到周志建老师写他的母亲为何会如此“刚强”,因为是要应对来自社会环境的性别压迫时我才明白了自己母亲的“强势”和“控制”,原来这是她生存的利器,我也对她产生了更多的心疼与宽容。俊也说原来妈妈的事事都要询问,遇到事情的极度焦虑和她的原生家庭、社会环境给她的不安全感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当她有很多唠叨,很多担心时应该可以给她多一些包容和支持。

我们通过阅读作者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对“故事,是一种生命知识”举双手双脚赞成,就像书中说的:生命之道,不是藏于经书本身,而是展现在阅读者能够回扣到自己的生命经验里去看见、去反思、去实践,这就是故事所给出的“道”。

这第二次的相会依旧恋恋不舍,我们在一起说了好多好多故事,我们的生命也被联结在了一起,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归属与安稳,我们一边学习一边践行,这种亲密就是一种疗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故事让我们离自己又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