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晋卿(一)差事办砸了

金榜之印

公元743年,正是大唐天宝二年,这年春天,吏部按惯例主持基层空缺官职的选任工作,牵头该项工作的人是吏部常务副部长--侍郎苗晋卿,吏部侍郎宋遥辅助。主持全国性的官员选拔工作,这是个好差。

按照天宝年间的科举制度,先由礼部进行全国的科举选拔工作,比如考进士等科目,通过礼部考试的人并不能马上做官,只是具备了备选任职的资格,常称为“选人”。选人除了通过科举考进来的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比如祖上荫功、皇帝恩赐、立功授奖等等,因此,备选任职的“选人”是一个庞大的队伍。选人们要想谋得官职还需要到吏部进行第二轮考试,常叫做铨选,只有通过了吏部的铨选,才能当一个县尉或校书郎之类的从九品芝麻官,这才算步入仕途。因为科举年年办,选人便年年多,但是国家的行政编制有限,据相关史料,那个时候大唐全国的正式官员编制为1.8万人左右,每年能空出来的位置不多,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元之治,到了天宝二年,史料记载这年的选人多达10000人,而基层编制空缺不过百余个。100:1,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吏部的铨选工作,是名符其实的万众瞩目。

这年的选人中有个人很特殊,他叫张奭,除了名字生僻之外他还是新任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按官职来说,御史中丞是朝廷纪律检察机构御史台的副职。但是玄宗皇帝很重视这个职位,一般他老人家喜欢将亲信的中央大员先安排在这个职位上,过渡一阵后,然后位至宰相。换句话讲,御史中丞常常是未来宰相的侯备人选!皇帝钦点的人才能坐上去。照这个逻辑,张倚肯定是深得圣恩,才有此显贵,主持铨选工作的苗晋卿和宋遥当然知道个中缘故。吏部发榜,当年铨选共入围仅64个名额,分甲乙丙丁四等,张奭位于甲等第一名!舆论瞬间沸腾,原来当时吏部考试理论上实行“糊名制”,就是讲考卷上考生的名字在评卷打分前要遮盖。张奭要是有真才实学倒还能服众,可是巧就巧在这哥们是个假读书人,不学无术人尽皆知。事情很快传遍京城,传来传去这件事传到了安禄山耳朵。对,安禄山,范阳节度使,玄宗皇帝的爱将,杨贵妃的干儿子,那个时候常驻京城,频繁进出皇宫。安禄山听了张公子位居榜首也不爽,于是就趁进皇宫喝酒的时候当面给唐玄宗打了报告。玄宗震怒。

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玄宗办事还是很有分寸,没有马上查办此事,只是发了一道诏书,本次吏部选中人员重新考试,皇帝亲自主持。重新考试的结果很糟糕,通过率不到20%,也就是说原来选拔出来的10个人中只有1-2人能通过。更为恼火的是身为甲等第一名的张奭竟然交了白卷,或许这就是他的实力,或许是他太紧张了。总之,吏部本次的铨选工作未能完全执行上级的精神,坏了朝廷的名声,也招致了非议。朝廷马上开了罚单,涉嫌作弊的三名朝廷大员苗晋卿、宋遥、张倚统统降级,贬到地方。对于此事,玄宗的批示是“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苗晋卿(一)差事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