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个学妹的留言,问我最近还征不征人,他想换个环境。我让他把简历给我,看过之后吓我一跳,毕业不到一年,已经换了三家公司。
我问为什么? 他说在第一家公司不被重视,老板太无能;第二家公司的同事太机车,经常刁难;第三家公司离家太远,每天赶打卡都快崩溃了。
一开始我我还听得进去,但后来越想越不对了,谁在工作中没受过气啊?
每天准时出勤上班,收到任务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工作常态吗? 公司本来就是一个强调社会性而不是个性的地方,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埋怨。
现在有很多公司对待员工的方式,感觉像是对待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搞得很多人每天去上班之前,都需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可是我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些公司的价值观有问题,问题出在部分员工身上,他们对待工作的方式,就像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
要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和主管搞好关系,就是能力不足,还经常在办公室叽叽喳喳抱怨自己最累最苦。然而职场的本质,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能力获得好的结果,那么其他的都是閒扯淡。
大多数职场新人一定都在工作中遭受过辛酸和委屈,但是你们已经长大了,就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如果做不出成绩,才不会有人会在意你的心情好不好。
至于靠迎合别人来巩固自己的职场地位,那是弱者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见过有的人因为脑子太灵活一年换三份工作,也见过有的人能力平平,在一家公司一待就是好多年,混吃等死,最后就算公司倒闭了也找不到新工作。
这两种人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前者不懂得坚守与隐忍,后者不知道进阶与提升。
去年马云给全体员工发的信里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聪明的人都离开了阿里巴巴,但只有笨的人成功了。」
这句话的本意是指,那些做事专心的人,做着做着就成功了;而世人所谓的聪明人,只看眼前的利益,中途就离开了。
我更倾向于相信前半句,做事情需要傻傻地坚持,但是也要坚信池浅养不了大鱼,庙小留不住高僧。很多没有离开的人,未必不想离开,只是能力还不足以让自己有更好的去处而已。
职场上还有一种人,他们每个看上去都很勤奋。
每天按时打卡上下班,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上级交代的事情第一时间完成,自己也觉得自己真是踏实肯干的人,连自己都好感动。
但是下班之后,不是看综艺节目就是聊八卦,或者想着周末去哪儿玩,脑子不会再想工作上的事。
然后悲剧了,公司要裁员,第一个名额就降落到了自己头上,于是开始控诉不公,为什么是我,我那么努力。
但是亲爱的,你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乎你是否真的努力,他们只在乎你有没有做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你很努力,但你没考上大学;你很努力,但你的文章依旧写得很烂;你很努力,但你做的工作其实谁都能做,如果去找一个实习生,薪水只是你的一半,工作却做得跟你一样,你说身为老板,他会怎么选择?
简单来说,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待遇并不是工作量决定的,而是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如果一个已经工作了五、六年的人,还和新来的实习生做着一样的基础工作,并且整天用冠冕堂皇的勤奋来麻痹自己,那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惨!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在职场上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却少之又少。
大部分时间,我们心里很清楚哪种选择是对的,会对未来有帮助。可我们却并没有这样做。
好像电影《女人香》中的经典台词:「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 因为真的太苦了。」
人们喜欢不劳而获,希望用最少的付出换得最多的回报。于是我们更愿意选择那条看起来不那么好,但感觉轻松的路去走。
可这世界上哪有不用付出辛苦就能换来的自由?
我从未见过有哪一个早起勤奋的人会抱怨命运不公,也没有见过一个认真负责努力好学的年轻人会一直没有机会。
如果没有说走就走的实力,那么就请收一收自己的玻璃心,先证明自己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曾经流传于网路的一则贴文:
「你第一份工作是在公家机关,看不惯同事们钩心斗角,于是辞职去了外资企业。可是你发现那里一样充满阶级斗争,大家为了生存都在卖力演出。你不想跟他们一样伪善,又辞职去了一家国营企业,却发现少说话、能少一事是一事是最稳妥的工作方式。后来又去了私人企业,再发现公司管理存在太多问题。其实这些经历只是说明,你不适应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