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革命之路》《蓝色情人节》:婚姻中的那些,总也过不去的坎。

《革命之路》里面的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和《蓝色情人节》中的瑞安高斯林虽然一个算是中产,一个是蓝领工人,但作为丈夫,实际上是一种类型,虽然有家庭观念、聪明善谈(尤其在勾搭小姑娘方面),但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总试图改变另一方,而恰恰影片中的凯特温斯莱特和米歇尔威廉姆斯扮演的两位妻子,又是有自由意识的独立女性,如此的婚姻成了一个温柔的陷阱,导致两位妻子最后成为沮丧的、情绪不稳定的,并无事业可言的家庭主妇。

这样的伤害无疑是双向的,而且到后来会发现无论做什么都会是无济于补,即便双方都想往好的方向努力和配合,但好像试图去说的、做的总是会往相反,甚至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但其实这本身只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对爱和婚姻的感受和诉求是否一致。这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而改变,到底要不要为对方改变,要不要在婚姻中作出牺牲,做出多少这类的付出。

宽泛来讲,《革命之路》和《蓝色情人节》是《泰坦尼克号》和《恋恋笔记本》的甜腻爱情后可能进入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米歇尔威廉姆斯,其它主演居然都一样),然而现实和实践是一个逐渐祛魅的过程,当然男女主角可以尽力让爱情保鲜,就像小李子对办公室的姑娘殷勤以保持一种“可以心动”的活力和生命感,高司令预定名为“未来”的主题旅馆意在和妻子共享二人世界,但这根本上是要重新回溯到单纯的原始的恋爱状态,也就是所谓“当初的感觉”,但影片中的妻子,要在婚姻中成长的更快更现实一些,负担感和责任感更强、更外化,特别是《蓝色情人节》中的米歇尔,当然这可能还包括女儿生父的问题,但总归总,影片中的妻子一边回应着对方的爱和保护,一边则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婚姻中二人的效力最大化。当然,《革命之路》的女主要更虚荣一些,去巴黎的建议更多地出于你我平衡的游说,而《蓝色情人节》中女主更希望两个人都能发挥出真正的潜力,做自己应该做和能做的事情。

但两位男主的性格却惊人的相似,所以女方的努力并不奏效,小李子的父亲曾经也在自己现在工作的公司上班,而多年前他曾经发誓自己不会像他一样,而高司令的父亲曾经是个看门的,但什么乐器都会,很有才。如今的他自己婚前婚后依然是一名搬家工人,也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倒不是说,我们转来转去都活成了我们讨厌的模样,更可能的是我们最终会发现婚姻是成就或者将我们“打回原形”的最重要的因素。

高司令跟米歇尔结婚的时候他说,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但总要给我一个变得更好的机会。但他没有。我倒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变得更好,包括小李子也是一样,而是婚姻的另一方并不是那个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人,这样的拖累也是双向的,因为女方也没有将生命的潜力活出来。

曾经有一位比我大几岁,家境一般很早就外出工作的人对我说,在婚姻中,你要找的是一个“teammate”(队友:一个可以作为组合协作的人),我再同意不过了,因为我们的处境相同,有可以赚钱的专业,希望可以通过另外一方增加效力,一个可以变得更好的机会。他后来回到自己的国家,可能自己开了一间店或者怎样,因为我那时候认为,虽然对婚姻的诉求一样,但我们这样的效力加在一起还是微薄,甚至有些可怜。

影片中的丈夫们有的并不是“队友意识”,他们更倾向于创造一个梦幻的美好世界,把妻子们领进来加以“保护”,妻子们应当是听话和归顺的公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妻子想要彰显自我价值,丈夫们可能就会紧张到专注于“摆平”妻子,而并非花时间考虑自己真正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李子和高司令最终都还是从事了自己老父亲一样的工作,因为这保险和安全,因为还要留有精力去维稳强势的另一半。

但这些人,确实是因为爱的感觉而结婚的。米歇尔问祖母:“如果你的感觉就可以那样凭空消失,那你怎样还能相信你的感觉呢?”,祖母回答道:“我想你找到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先去感受那个感觉。”,所以啊,重点不是要不要仅仅为了爱而结婚,而是要不要在发现没有爱了之后,及时的放手。因为人在有些时候是不会听劝的。如果对婚姻的诉求不一样,对方的期待和配合不一样,矛盾和摩擦是忍受和掩盖不住的,等到所有的爱和感觉消磨殆尽之后,能散则散,各自安好,或许才是最正确的吧。所以我更喜欢《蓝色情人节》。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革命之路》《蓝色情人节》:婚姻中的那些,总也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