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作业,孩子畏难情绪很重如何做?

从5年前就听很多妈妈都说: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候畏难情绪很大,经常得哄着来。一遇到困难就哭,每次完成作业搞得全家跟着一起痛苦。

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看到朋友机构的打卡作业朗读视频。视频里孩子读的不是很流利,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的单词没有想起来,旁边的妈妈立刻严厉纠正,语气十分强硬。之后,孩子几乎是带着哭腔磕磕巴巴地完成了朗读,最后一句也被妈妈大声纠正道:是having不是have。还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我很心痛的流泪了,不敢想在录制这个视频的过程中孩子受到了多少苛责。

气馁的孩子,吼骂、指责、唠叨、但也同样无助的母亲。作业辅导成了家庭的灾难,每天都在上演。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批评的语言是巨大的伤害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孩子准备好了书本却迟迟不肯动笔,一会要上厕所,一会又说铅笔出了问题。好不容易动手开始写,不是觉得太难就是不认真。渐渐地,陪在一旁的家长失去耐心:“认真点,别马虎、别走神!铅笔就不能抓好吗?你为什么总这样?”

家长想让孩子做出改变,但其实,所有负面的言语,孩子是听不懂的。就如同我们走进一家餐厅点餐,我们说:给我来一份没有豆角、玉米、猪肉的菜,厨师根本不明白你到底想要什么。负面言语说多了恰恰会变成一种肯定,孩子听到的是来自妈妈对自己的判断。妈妈说自己是磨蹭的,马虎的,不爱完成作业的孩子。渐渐,这些评价变成了孩子的标签。

妈妈生气时的语言大多伴随着让孩子恐惧的情绪,恐惧又会加深这些标签在孩子心里的烙印,时间一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生脚本会指导接下来孩子所有的行为。

如果每个行为都伴随着批评和指责,这个行为一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一旦完成作业这件事与负面情绪建立了连结,那每次写作业都会激发出孩子的负面情绪。作业拖沓、畏难就这样形成了。

面对作业问题,家长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责骂!

孩子真正的问题是气馁

一个孩子降生到世界上,最开始他弱小且无助,连自己进食都无法做到。在生命的头几年,父母无条件的养育让孩子觉得大人们总是高效迅速、无所不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与生俱来成长的勇气和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让自己想要勇敢尝试每一件事,想要克服自己弱小的感受。

幼儿时期的孩子什么都想尝试,自己拉衣服的拉链、自己打开水杯、自己拼拆玩具。他们渴望成为家庭内的一份子,努力给自己定位,发展自己各种能力。

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却用了不恰当的养育方式来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孩子一岁时想要自己吃饭,结果把自己搞成“大花脸”,餐椅和衣服都弄脏了。这时大人说:“看你弄的多脏呀,来妈妈喂。”孩子两岁的时候他第一自己穿鞋,这时大人说:“你看左右脚穿反了,过来妈妈给你穿。”

孩子三岁的时候试图模仿大人整理餐桌,大人说:“别动宝贝,你会把盘子打碎的。”孩子四岁的时候学习穿衣服,扣子扣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沮丧想放弃。这时大人说:“等你大一点就会了,上学马上要迟到了,来妈妈给你扣。”

家长常常通过无心的话语、语气、动作,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做不了大事情。我们似乎总是高高在上,打碎了孩子发展对抗难题的能力,而当这个被过度保护、没有发展出自己能力的孩子面对难题时,他会不知所措、没有信心、不敢尝试。这时候的大人似乎忘记了是自己没有给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面对孩子的畏难,我们做的最多的是苛责。

过度代劳和保护的养育方式让孩子沮丧和气馁,缺乏自信。当面对“失败”的时候,孩子第一步否定的是自我价值,没有人告诉他现在的“失败”其实只是因为没有经验、训练不够。和你这个人,没有关系。

解决方法:用正面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期许、共情、支持

在了解了孩子畏难情绪的问题是如何形成之后,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解决难题、找回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内驱力三步骤:

第一步:家长期望孩子做什么?用正面的话语告诉孩子。

第二步:找到完成这个期许的难度,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难处。

第三步:帮孩子找到突破的支持性方法,让孩子完成。

示例:

当发现孩子每次作业前都要削铅笔,总是纠结于铅笔迟迟不肯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应该先想明白,自己对孩子的期许究竟什么?可以尝试下面的对话:

妈妈:妈妈看到每次写作前你都特别在意铅笔。(说细节,观察并思考孩子的问题)

孩子:我不喜欢尖尖的铅笔。

妈妈:这样啊,如果铅笔削得太尖了写起来是不舒服。(与孩子共情)

孩子:是的,铅笔是新的需要用一用才好写。刚刚削好的铅笔很尖容易把作业本戳破,老师会扣分的。

妈妈:妈妈明白了,原来铅笔对完成作业来说还挺重要的。(理解孩子的难处)

你看这样好不好。写作业前妈妈和你一起削五只铅笔,削到你喜欢的程度,做好准备之后就开始写作业。妈妈希望你每次写作业前都做好准备工作。

(用正面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期许)

孩子:好的妈妈,但是每次我都削不好。每次都太尖了。(孩子真正的难处)

妈妈:你现在都是用卷笔刀来削铅笔是吗?你给妈妈演示一个吧。

孩子:好的。

妈妈:孩子妈妈观察到你削铅笔的时候太过用力了,每一支都被你削到了极致,结果就会很尖。我们试着只削80%看看效果好吗?(帮助孩子找到突破性支持的办法)

孩子:好的。(又试了一次)妈妈,这次好像好了一些唉!!

妈妈:能帮到你我真开心,以后每次做作业之前我们都做好准备再开始。包括提前上厕所和喝水,好吗。刚才你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并且勇敢的尝试,妈妈很欣慰。(鼓励过程)作业有时会有难度,我们一起勇敢面对,找方法,好吗?

孩子用力点点头。

仅仅是很不起眼的削铅笔这件小事,也可以逐渐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内驱力。在上述过程中,妈妈没有批评他磨蹭,而是理解重视孩子的感受。妈妈积极正面的说出了自己的期许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励。削铅笔虽然简单但是没有被代劳,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感受到妈妈和他是平等的。如果每一件在成长过程中的小事都被这样处理,孩子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内驱力十足。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会解决问题的人,那就请放下焦虑,真正尊重孩子接纳感受,用心陪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作业,孩子畏难情绪很重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