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写作误区之滥用形容词和连词

一、滥用形容词

使用不准确或者堆砌形容词

1.1 反面例子和分析

1.1.1 反面例子

青春岁月里的相逢不需要任何约定,偶然擦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都可以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我们都有过花枝招展的年岁,为某个喜欢的人倾尽所有的激情,对着巍峨的高山,对着奔腾的河流,许下滔滔誓言。

短短的 93 个字,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似乎让整个段落变得花枝招 展。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摘抄类似于例子这样的华丽文字,但随着我年岁渐长,这样的形容词已经打动不了我。为什么呢?

第一,用得太多了, 感受不到它的美妙;

第二,用得不准确,让我觉得矫揉造作。

1.1.2 摘抄段落的意义

那是不是我们以前去摘抄段落就错了呢?当然不是。

小时候要背诵或摘抄绚丽灿烂的文字,主要的目的就是积累,经 受这些绚烂文风的熏陶,其实有利于创造者潜在的才情得到激发。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炫技。然后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从绚烂中脱离出来,归于真实。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写作如果再滥用形容词,就会给人浮夸之感。

1.1 正面例子和分析

以彼得·海斯勒的著作《寻路中国》为例,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是描写作者在中国自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我举个书中描写环境的例子,让你感受下形容词用得精当的好 处。

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中国部分农村凋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述?我们来看看《寻路中国》的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在中国的有些农村,人们似乎离去得十分匆忙。石磨翻覆在地,泥土地板上散落着垃 圾,房屋只剩下框架,与沉寂的墓碑比肩而立。土墙已经开始剥落,每当我看见这些空荡荡的村落,就会对自己说:来晚了。

这段话你看到了几个形容词?只有沉寂和空荡荡两个形容词,其它几乎都是名词、动词

尽管如此,村庄破败的样子也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找 准了意象

这就像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写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性词组就把一副萧瑟的秋景图摆在了我们面前。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描述某个环境、物品或者状态,不需要靠堆砌形容词来完成。原则一:想不出来精准的形容词,就不要用。

1.3 偏爱形容词的误区

为什么很多人偏爱形容词,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你找不到好的意象和细节,就只能通过形容词来修饰。比如你注意不到泥土地板上散落的垃圾,就只能用破旧、散乱这样的形容词来修饰泥土地板,但哪个更好,其实一目了然;

第二,就是因为我们认知上存在误区了,总以为写得好的文章,必须多用形容词,而且形容词越少见、越绚丽越好。

二、滥用连词

连词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往往能使逻辑清楚,方便阅 读。但你要知道,我们这里讲的写作不是指写论文,连词用得过多,会影响句子的节奏和美感。

比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就暗含了因果关系,但我们写的时候,难道要写成, 因为清风徐来,所以水波不兴吗?
再比如,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句话也暗含了因果关系,按照中文写作的习惯,没有必要写成,由于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上述表达虽然形式上注重了逻辑,但一定不会让你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原则二,除非逻辑表达容易混淆,否则,慎用连词

三、总结

1.积累优美且用词精准的段落,有益于写作。

2.想不出来精准的形容词,就不要用。

3.选择正确的意象,多用名词,动词来描述。

4.除非逻辑表达容易混淆,否则,慎用连词。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大写作误区之滥用形容词和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