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影感

​虽然《金刚川》口碑不佳,但是“抗美援朝”这类题材的电影不多见,这段历史值得我们去铭记。

所以这个周末去看了,谈一下自己观影感受。

1.抗美援朝战争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国家从上到下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

致敬英雄,宏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我们现在也有很大启示意义,尤其是美国为首的国家在科技、军事、经济、金融等领域限制中国,企图剥夺我们发展的权力。

有人说朝鲜战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事实,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不能因此否认战争的意义。

回顾历史,中国两次大的入侵都与朝鲜半岛有关。

一次是发迹于朝鲜附近的清兵从东北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当然现在各民族一家亲,但是从当时的视角,这是一场外族入侵之战。

另一次是日本沿着朝鲜半岛,一路北上东北,然后入关几乎侵占了大半个中国。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东北三省更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一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5%。

数据显示,上个世纪40年代东北生产了全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3%的电,69%的硫酸,66%的水泥,95%的机械等产品。

从小处看,“抗美援朝”保护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支持了全国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

从大处看,“抗美援朝”就是一次“国运”之战,东北地区的稳定为国家带来了近70年和平发展的局面。

如坐视朝鲜被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陈兵鸭绿江边,中国将成为美苏两个大国的冲突前线,就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到那时生灵涂炭,遭殃的只能是老百姓。现在叙利亚近10年内战,到现在也没有停止,就是因为成为大国利益的角斗场。

后面对越反击战和对印反击战都是这个思路,事实也证明战争之后中国就是比越南和印度发展的更好、更快。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样一场事关国运、对你我都有重要意义的战争,除了建国初期拍摄成电影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和《奇袭白虎团》外,已经近60年没有过类似题材的影片。

电影《金刚川》就是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致敬志愿军先烈和老兵,所以必须支持该电影。

2.电影故事梗概

《金刚川》发生的历史背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金城战役

1953年,人民志愿军为配合在“朝鲜停战协定”的谈判,发起了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的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

金刚川是发源于朝韩两国交界的金刚山附近,是汉江两大主要支流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志愿军要在河上架桥保证前往金城作战的兵力部署和辎重供应。

为了保护这条通往前线的生命线,守桥的高炮部队和修桥工兵与美国空军进行殊死战斗,影片《金刚川》的故事就是围绕这座桥展开的。

影片叙事的手法和以往了解的战争题材电影不一样,是从四个视角描述了志愿军过桥、炸桥、防空和修桥的场景。

过桥是从志愿军步兵连长高福来(邓超)和班长刘浩(李九霄)的视角

炸桥是从美军侦察机飞行员hill(没有演员名字)的视角

防空是从志愿军高炮排长张飞(张译)和班长关磊(吴京)的视角

修桥是从志愿军工兵连长闫瑞(魏晨)的视角

电影想表达的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只要人在,阵地就在;只要人在,大桥就在,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

3.个人观影感受

电影故事的背景交待的很清楚,情节也比较流畅,战争的残酷性拍摄的也很到位,尤其是战士中弹后的视觉冲击,美军飞机特效制作的也很逼真。

尤其是考虑这部电影是今年六月份才开拍,当时国内的“新冠”防疫形势还不明朗。

二个月完成拍摄,应该说导演团队下来一番功夫,反映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具备很高的水准。

尽管拍摄过程很艰难,既然拍成电影上映,就要接受观众的审视。

个人认为作为朝鲜战争题材的电影没有拍出国人对“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的期待。

尤其是目前国家综合国力、影响力都在向上突破关键时刻,国人也体现了奋斗不息、勇于担当、合作共赢等精神。

近两年票房叫座的电影,如战争题材的《战狼2》、科幻题材的《流浪地球》和动画题材的《哪吒》等,都是契合了这一时期国人精神状态,引起了共鸣,所以成为现象级的电影。

但是《金刚川》却没有抓住中国民族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尤其是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一历史时刻,确实略有遗憾。

个人感觉是这部电影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用四个视角呈现同一场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弄得有点复杂和拖沓。

一般复杂、悬疑类电影才会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故事,通过抽丝剥茧让观众理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

《恐怖游轮》就是这样类似的电影,描述一个死循环的场景,开头看的云里雾里,然后随着主角视角不断转换,并看到之前的场景,使观众逐步明白故事内容。

但是《金刚川》故事很简单和清晰,用这么复杂的拍摄手法不仅不能打动观众,反而使观众有一种拖沓重复和无聊之感。

我是和家人一起看的,儿子在观影过程中就说太无聊了,怎么又来一遍,说明这种拍摄手法确实打乱了电影的节奏。

另外,这种拍摄的方式后果就是观众容易走神,去质疑情节的真实性,甚至想到与电影无关的内容上去。

其次,除了高炮防空的场景外,其他三个场景的人物塑造不深刻、不立体。

这部电影的实力担当是张译和吴京饰演的高炮防空这一组,把吴京和张译的兄弟情深、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了出来,两位的表演也始终在线。

尤其是张译,去年在《我和我的祖国》里,公交车上带着口罩遇到自己女朋友,全程只能用眼神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有影帝的实力。

过桥组邓超和李九霄,除了记住了邓超喜感的上海话,以及李九霄与接线女兵似有似无的恋情外,其他在没有太深的印象。

修桥组魏晨的表演就更加单薄了,只是记住了他健硕的身材和组织修桥时的嗓门。

炸桥组美军飞行员Hill戏份挺多,但略显喧宾夺主的感觉,导致电影想反映的主旨有些摇摆,毕竟主旋律电影还是要有自己的立场。

最后,战争场面要遵循基本的历史,不然总是逃脱不了主旋律电影刻意煽情的痕迹。

电影高潮部分是守桥部队搭起的“人桥”,保证志愿军作战部队最后时刻按时顺利过江。

这个部分确实让人感动,但是感动之余总是不禁在脑海里打个问号——这个场景是真的吗?

事后搜索这段历史,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样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很明显,观影感受会大打折扣。

前期上映的影片《1971》反映的是一战欧洲战场,真实反映了当时历史:如德军撤退后捣毁农庄,砍到大树等等。

其实当年的发生金刚川守桥的故事非常精彩,志愿军也很机智和勇敢,但影片没有展现,这也是略有遗憾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川》观影感)